APP下载

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荟萃分析

2012-06-09曾令霞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7期
关键词:脑心通稳定型步长

杨 杨,曾令霞

本文收集国内近10年有关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文献报道,依据国际循证医学Cochrane协作网的标准,对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Meta分析,以期更科学地评价脑心通胶囊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检索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2001年1月—2011年4月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文献,检索词包括脑心通、冠心病、心绞痛。1.2 纳入标准 以常规治疗或其他药物治疗为对照,治疗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服脑心通胶囊;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设计(RCT),样本量≥40例,是否采用盲法、有无失访不限;所纳入的病例均为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参照国内或国际公认的冠心病心绞痛标准;预期获得的结局判定标准公认、权威,且至少包括心绞痛改善、心电图、运动平板检查、不良反应评定中的1项。

1.3 排除标准 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者;与其他药物联合用药影响治疗因果关系判断者;描述性研究,无对照组;文献试验设计不严谨(如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不规范、样本资料交代不清或不全等),统计方法不恰当;重复发表的文献。

1.4 文献筛选与质量评价 由两名评价员对初步入选的185篇文献的题目及摘要进行独立阅读,在排除明显不符合纳入标准的实验后,对可能符合纳入标准的实验阅读全文,以确定是否真正符合纳入标准,而后交叉核对。采用修改后Jadad量表计分法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最终对35篇Jadad量表评分为1分以上的文献进行 Meta分析[1-35]。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专用软件Rev-Man5.0进行Meta分析。研究间的异质性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1。根据研究变异的情况选择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合并效应值的估计,若为计数资料二分类数据采用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可信区间,计量资料采用权重的均数差(WMD)及其95%可信区间进行点估计及区间估计。采用漏斗图来判断是否存在发表性偏倚。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评价

2.1.1 总有效率Meta分析 共有28个随机对照试验报道了临床疗效,脑心通胶囊治疗组1 841例,对照组1 543例。总愈显率RR=1.36,95%CI为[1.25,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15,P<0.01);总有效率 RR=1.18,95%CI为[1.14,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09,P<0.01),可见脑心通胶囊治疗组的临床综合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愈显率I2=29.7%,有效率I2=29.0%,各研究间的变异较小。详见图1。

图1 脑心通胶囊治疗心绞痛总有效率森林图

2.1.2 心电图疗效Meta分析 共有19个随机对照试验报道了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对心电图疗效的影响,脑心通胶囊治疗组1 117例,对照组914例。总愈显率RR=1.33,95%CI为[1.19,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83,P<0.01);总有效率 RR=1.27,95%CI为[1.20,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08,P<0.01),脑心通胶囊治疗组的心电图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愈显率及有效率I2=0,异质性较小。详见图2。

图2 脑心通胶囊治疗心绞痛心电图有效率森林图

2.1.3 心绞痛发作频率的 Meta分析 有10个试验报道了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对其发作频率的影响,脑心通胶囊治疗组861例,对照组798例。WMD及其95%CI为-1.55[-2.00,-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84,P<0.01),脑心通胶囊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图3。I2=96.4%,认为各研究之间的变异较大,同质性较差。

图3 脑心通治疗心绞痛对其发作频率的影响

2.1.4 心绞痛持续时间的Meta分析 有7个随机对照试验报道了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对其持续时间的影响,脑心通胶囊治疗组5 9 1例,对照组5 3 0例。WMD及其9 5%CI为-2.79(-4.07,-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6,P<0.01),脑心通胶囊治疗后的心绞痛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详见图4。I2=96.8%,认为各研究之间的变异较大,同质性较差。

图4 脑心通治疗心绞痛对其持续时间的影响

2.1.5 心电图ST段改善的Meta分析 有4个随机对照试验报道了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对心电图ST段改善的影响,脑心通胶囊治疗组291例,对照组278例。WMD及其95%CI为-0.98[-1.81,-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1,P<0.05),脑心通胶囊治疗后的心电图ST段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详见图5。I2=93.9%,认为各研究之间的变异较大,同质性较差。

图5 脑心通治疗心绞痛对心电图ST段改善的影响

2.1.6 对血脂指标的影响 有11个试验报道了对总胆固醇的影响,脑心通胶囊治疗组589例,对照组54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11,P<0.01),I2=45.1%,中等异质性。有8个试验报道三酰甘油的影响,脑心通胶囊治疗组405例,对照组376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Z=7.52,P<0.01),I2=98.4%,各研究之间的变异较大,同质性较差。有6个试验报道高密度脂蛋白的影响,脑心通胶囊治疗组298例,对照组298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77,P<0.01),I2=83.4%,各研究之间的变异较大,同质性较差。有8个试验报道了低密度脂蛋白,脑心通胶囊治疗组430例,对照组418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98,P<0.01),I2=97.1%,各研究之间的变异较大,同质性较差。详见表1。

表1 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对血脂指标的影响

2.2 安全性评价 全部35篇随机对照试验中,有13篇文献报道不良反应类型,7篇报道无明显不良反应。脑心通胶囊治疗组1 270例,对照组1 188例,且治疗组中发生不良发应为49例,对照组为5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RR=2.4 6,9 5%CI为[0.73,8.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4,P>0.10)。I2=75.2%,认为各研究之间的变异较大,同质性较差。文献中报道的不良反应主要类型包括轻度胃肠道反应、腹泻、上腹部不适、头晕、恶心、鼻出血,以胃部不适症状居多,临床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后可缓解。

3 讨 论

3.1 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本研究以临床疗效总愈显率及总有效率作为结局指标,较为系统的评价了文献报道的脑心通胶囊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性。总体来说,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以反映治疗后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及心绞痛发作情况作为效应指标,认为脑心通胶囊可明显改善心电图疗效且减少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其对心肌缺血缺氧的症状有明显的改善效果;以反映治疗后患者的血脂指标为效应指标,认为脑心通胶囊可显著调节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血脂水平,其降脂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脑心通胶囊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由于不良反应较轻微,治疗过程中可以对症处理,目前认为脑心通胶囊具备一定的安全性。

3.2 异质性检验情况 本研究已严格按照质量评价标准选取Jadad评分为1分以上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标准将不同研究间的异质性降到最低。在35篇文献报道中,由于所纳入的文献在病例来源、研究地点、入选标准、诊断标准、干预措施、结局指标等方面不完全相同,因此各研究间仍存在变异。在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疗效总愈显率及总有效率的Meta分析中,认为各研究间的同质性较好;但在血脂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评价方面,各研究间的变异较大,同质性较差。

脑心通胶囊主要由黄芪、水蛭、地龙、全蝎、当归、川芎、丹参、赤芍、红花、桂枝、牛膝等中药组成。现代西医研究认为脑心通胶囊具有改善和恢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作用,改善心肌缺血部位的侧支循环和组织供血,能够减轻缺血引起的心肌细胞变性和坏死,可明显抑制血栓形成,具有降脂、缓解心绞痛作用,对冠心病和心绞痛引起的胸闷、胸痛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仍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来观察其长期效应及安全性。

近年来国内有不少学者致力于对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的研究,但各研究间存在着研究规模小、研究人群局限、研究指标分散和结果不一致的问题。通过应用Meta分析,不但提高了统计检验的功效,也使合并后的结论比单个研究更全面可靠。

[1] 蔡琦玲,单丽珠.步长脑心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5,24(3):159.

[2] 陈萍.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13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6,27(5):12-13.

[3] 杜平.步长脑心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09,30(6):540-541.

[4] 高利霞,王国庆,刘侃凯.脑心通胶囊联合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冠心病伴血脂紊乱疗效观察[J].人民军医,2011,54(4):307-308.

[5] 哈长愉,孙荣敏,刘长弓.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2例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6):984.

[6] 胡昌亮.脑心通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0):1221-1223.

[7] 黄新宇,陈祖华.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50例分析[J].江西医药,2008,43(4):289-290.

[8] 蒋苏建.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0):1503-1504.

[9] 金卓祥.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8):897-898.

[10] 景德全,盛小平.脑心通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9):51-53.

[11] 酒春惠,肖玮,崔丹丹.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2例[J].中国中医药,2010,8(8):99-100.

[12] 李广会.脑心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0例[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5):120-121.

[13] 李宏才.脑心通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发作频率及心肌缺血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7):633-634.

[14] 李艳波,王艳,安丰泉,等.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6):168-169.

[15] 刘静秋.步长脑心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27):73.

[16] 刘淑洁.脑心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7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9):98-99.

[17] 龙慧虎.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40-42.

[18] 吕钢强,马宪.脑心通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6(6):39.

[19] 钱健,李晓岚,杨维.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3):347-348.

[20] 邱晓昀.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4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8(10):624-625.

[21] 阮晓兵,张丽萍.脑心通胶囊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5):10-12.

[22] 田旭兰.脑心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32):32-33.

[23] 王世钟,李春香,谢怀泉,等.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126例[J].辽宁医学杂志,2006,20(5):310-311.

[24] 吴建平,李爱琴,郝素琴.脑心通对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5):452-453.

[25] 吴庆伟,张艳娜.脑心通取代他汀类药物治疗转氨酶升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1):117-118.

[26] 杨昊昱,马腾远,张伟,等.脑心通胶囊辅助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8):695-696.

[27] 阴淑莹,张晓云,魏芳晶.步长脑心通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120例临床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1):118-119.

[28] 尹琼,蒲志.脑心通与消心痛联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附:60例病例报告[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1):29-30.

[29] 于凤秀.步长脑心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26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28-29.

[30] 袁忠明.中西药合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1):40-41.

[31] 曾繁儒.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并稳定型心绞痛56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8):16-17.

[32] 曾留芳.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不稳定性心绞痛94例[J].陕西中医,2009,30(10):1364-1365.

[33] 张虹.脑心通胶囊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32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8(9):552-553.

[34] 周长胜,何万珍,曾玉荣.脑心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6,4(10):61-62.

[35] 周红漫.脑心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07,28(11):1322-1323.

猜你喜欢

脑心通稳定型步长
中心差商公式变步长算法的计算终止条件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基于Armijo搜索步长的BFGS与DFP拟牛顿法的比较研究
基于随机森林回归的智能手机用步长估计模型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国医大师张琪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经验
脑心通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脑心通治疗脑梗死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脑心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细胞内Ca2+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