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邂逅千年茶器(上)——清雅集古•唐宋精品茶具赏析

2012-06-06郭丹英曹灼

茶博览 2012年10期
关键词:越窑茶器

■ 郭丹英 曹灼

邂逅千年茶器(上)
——清雅集古•唐宋精品茶具赏析

■ 郭丹英 曹灼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唐宋的茶文化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且对东亚文化圈尤其日本、朝鲜半岛的辐射影响力巨大。曾经繁华一时的唐宋茶文化,却离我们当下的生活很遥远,所幸茶器是最直观的茶文化载体,让我们得以一窥唐、宋饮茶生活的真实面貌。

清雅集古是由五位热爱中国古美术的年轻人组成的雅集团体,他们以古代艺术品为媒介,定期举办雅集活动,策划专题展览,共同探讨中国古典文化。此次在中国茶叶博物馆临时展厅共展出他们收藏的唐、宋茶器一百零八件,以陶瓷为主,兼及银、铜、铁、石等其它材质。

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唐宋,领略千年之前的饮茶生活美学!

唐人茶事及煮(煎)茶法

唐代中期,茶叶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从中国的西南一带渐渐向长江、淮河流域北移,产茶区域的扩大,加上茶叶加工技术的改进,大大促进唐代茶业经济的繁荣。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陆羽的《茶经》问世。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介绍茶文化的专著,内容包括茶的产地、采摘、加工、茶器、煮饮、茶典故等,是茶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煮茶(煎)是唐代主要的饮茶方式,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记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禅师,大兴禅教,……人自怀挟,到处煎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可见唐代煎茶已相当普遍,并出现了以煎茶为行业的商业活动。简单地说,唐代的煮茶即把茶饼碾碎后,用罗筛筛选茶末,在风炉上架起茶鍑,放入水,起火支烧,待鍑中的水“沸如鱼目、微有声”(第一沸)时,即加入适量的盐花,待到“缘边如涌泉连珠”(第二沸)时,舀出一瓢水放入熟盂内以备救沸育华用;以竹夹搅拌茶鍑中的汤水,然后用茶则量茶末入鍑煎煮,等到“势若奔涛溅沫”(第三沸)时,将舀出的茶汤重倒回茶鍑中,叫做“救沸育华”,目的是避免鍑中的茶汤过老。此时,即可用茶勺从鍑内舀出茶汤,酌入茶碗饮用。

唐代(公元618—907年)茶器

饮茶的兴盛进一步推动了唐代陶瓷业的发展。唐代的白瓷可与南方的青瓷相媲美,出现了“北白南青”共繁荣的局面。不过,陆羽特别推崇越窑青瓷,越窑青瓷在有唐一代达到了顶峰,出现了青瓷史上登峰造极的作品——“秘色瓷”。陆羽认为茶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上,寿州、洪州次。”并认为“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白红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除越州窑、鼎州窑、婺州窑、岳州窑、寿州窑、洪州窑之外,北方的邢窑、曲阳窑、相州窑、巩县窑,南方的景德镇窑、长沙窑、邛崃窑在当时也大量生产茶具。唐代饮茶以煮茶及煎茶为主,茶具风貌独特,风炉、茶釜、茶碾、茶研、茶瓯、盏托、茶匙、火箸等是主要茶具。

唐巩县窑绿釉风炉及茶釜

高11cm,口径8.4cm,底径9cm

此器由风炉和釜两件组合而成。釜折沿,弧腹,口部有两个耳(已缺失)。风炉呈长桶状,上侈下小,近底部时折沿外翻,呈喇叭形外撇底足。风炉以四个梯形钮来承接茶釜。器身以划花方式进行装饰,图案共分为五层,最上面两层为水波纹,第三层和第四层为两种不同的花卉图案,最底层为水波纹。器身上有两处对称的窗棂式格栅和壸门式炉门。底足亦有四个等分区间的壸门式炉门。器外身施苹果绿釉,炉内不施釉。胎为灰白色。

风炉和茶釜组合,是唐代重要的煮茶用具。此套风炉及茶釜尺寸较小,应为陪葬用的明器。

唐石质香熏

高7cm,底径8cm

敛口,钟式,丰肩,深直腹,近底足处外撇,平底。顶部有一圆形开口,下方并有四个对称的小圆孔。器身有多道弦纹装饰。此器当作焚香之用。

孔雀石,亦称爆斑石。由于石质中有零星黑色斑点,能透光,仿佛孔雀尾羽上的斑点纹饰,故而得名。该石质使用年份较短,仅见于中晚唐时期,五代时已罕见,其失传原因大致是因为材质枯竭。

唐三足茶釜

口径20.5cm,高20cm

敛口,束颈,鼓腹,圜底,口沿立两耳,外承三足。

釜是唐代煮茶时重要的茶具,釜的材质有多种,常见的有陶质、瓷质、铁质、石质、青铜质等。此为青铜质茶釜,相对来说,比较少见。

唐宋茶则

长短不一。唐代的茶则偏厚重,宋代的茶则偏纤细。

唐代陆羽《茶经 -四之器》中说:“则以海贝蛎蛤之属,或以铜铁竹匕策之类。则者,量也,准也,度也。凡煮水一升,用末方寸匕。若好薄者减之,嗜浓者增之,故云则也。”茶则是用来量取茶末并调节茶汤浓淡的重要工具,对煮茶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到了宋代,从煮茶法变成点茶法,将茶末直接置于盏内,注入沸水,边注水边用茶匙击拂,此时的茶则演变为击拂茶汤的重要工具,宋人称之为茶匙。

唐褐釉茶碾

长30cm,高4.5cm

茶碾呈长条形,中有凹槽,两侧均有网格状印花纹饰。胎质疏松,呈灰黑色。施褐色釉,釉不及底。碾轮呈圆形,中有圆孔洞,为安装木柄所用,不施釉,胎呈灰黑色。

茶碾是唐宋茶道中重要的器物,用于碾磨茶饼,制成粉末状,以便冲泡。

唐生瓷印摩羯纹碾

呈长方形,中有凹槽,侧面有六个模印摩羯图案。胎体细腻洁白,整体不施釉。

印花图案为摩羯纹饰,六个图案完全一致,当是使用同一模具模印而成。摩羯为鱼身龙头图案,是佛教圣物。产地应为河南巩县、安阳一带,窑口目前暂未能确定。

同类生瓷茶碾所见甚少,香港艺术馆收有一件同类作品。

唐越窑青釉玉璧底茶碗

口径16.5cm,高4.8cm

敞口,斜腹,玉璧底圈足。全身满釉,施青黄色釉,圈足部分有四处泥点支烧痕迹。

晚唐五代时期,越窑对于高档器物,有一种特殊的工艺,会在施釉之前对素胎进行打磨抛光处理,这样施釉后的器物显得格外光滑、釉色亮丽。此器即经过了此道打磨工序。

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评价了当时各个窑口的茶盏,认为越窑茶瓯排行第一。“瓯,越州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此盏就是此段评述的最好注解。

唐巩县窑白釉茶盒

高8.8cm,底径7cm,腹径12.1cm

子母口,弧形盖,盒盖中心有凹陷的圆形纹饰。器身和器内部均施乳白色釉,器底和口沿不施釉,胎土呈灰白色。

古代的盒子功能有多种,最常见的功能是粉盒,用于盛放女性妆容所需的胭脂粉。常见盒子的盒盖与盒身尺寸应大致相同,但此盒的盒盖与盒身尺寸大约为1:2。唐代陆羽《茶经》记载“罗盒”中,盒的尺寸为高三寸,盖一寸,底二寸,口径四寸。按照唐代的度量衡,一尺大约为30cm,“罗合”的尺寸与此茶盒正好吻合,当为唐代时期盛放茶末所用容器。

唐邢窑白釉玉璧底茶碗

口径14.4cm,高4.3cm

圆唇口,斜腹,玉璧底形圈足。胎足细白,施釉光洁,积釉处泛青。

此类圆唇口形白釉碗在唐中晚期时期十分盛行,邢窑和定窑均有生产,造型和色泽均很类似。有专家曾经分析过,定窑的唇口截面是中空的,邢窑的唇口截面是实的,这跟制作工艺应该有一定的关系。在不损伤器物的前提下,区分两个窑口的产品,主要通过胎体和釉面的质感来判断。此件器物即为典型的邢窑作品。此类碗常作茶盏使用。

唐白釉带托盏

盏:口 径 11.5cm,高 4cm;托:口 径9cm,高2cm

盏呈斗笠状,斜直腹,直圈足。全身施白色化妆土,施白釉。底部不施釉。盏近底足处有折棱,修足小巧,以便于盏托配套吻合。

盏托呈圆形,中间有一周凸起的托口,中心下凹,外板沿,浅腹,饼足。盏托的托口与盏正好吻合。施白色化妆土,胎细腻洁白,釉色洁白滋润,积釉处泛青。

此套茶盏成套难得,器型小巧玲珑,韵味十足,属于典型的“小器大样”型做工。

五代(公元907年—960年)越窑青釉划花盏托

一:口 径 13.3cm,高 2.1cm;二:口 径13cm,高2.7cm

整体呈圆形,板沿,中间有一台状物,用于盛放茶盏,圈足。

台状物周围一圈以莲瓣为主体装饰图案,中间为平地,莲瓣和平地中间用一圆形托口进行间隔,平地以暗刻花卉纹饰进行装饰。板沿亦饰以花卉纹饰。其中一件盏托在板沿和托台之间的阴地上也暗刻了水波纹饰。

圈足外撇,底足中心有凹洞。底有若干支烧痕迹。全身施青釉,釉色滋润。此器当为盛放茶盏之用的茶托。

五代越窑青釉横把壶

高22.5cm,底径8.5cm

直口,长颈,丰肩,鼓腹,圈足底。腹身有数道棱线,器身呈瓜形。肩部有一长方形板手,中内空,上下各有一小孔,此当为装木质把手所用,盖木质结构不宜保存,已无法寻觅踪迹。与之呈90度角方向有一长弯嘴流。

全身满釉,施黄釉,底部圈足处有若干泥点支烧痕迹。

此器为晚唐至五代过渡时期产品,流逐渐变长,用于注水。

唐越窑青釉渣斗

口径15.3cm,高9.5cm

圆口,斜腹至肩部收敛,肩部以下呈半圆球形,浅圈足。全身施满釉,釉色偏青黄色,圈足处有若干泥点支烧痕迹。从露胎处可以看出胎呈灰色。渣斗是辅助茶器,系盛放残滓剩水用。

晚唐-五代巩县窑黄釉针刻水波纹执壶

高16.8cm,底径13cm,腹径13.3cm

圆唇口,长直颈,颈部有两圈弦纹装饰,丰肩鼓腹,大圈足。肩部一侧为短流,与之对称的另一侧为泥条柄,柄上有一圆圈,用以系绳。

肩部通过戳印圆圈和针刻等方式进行装饰,腹部通过针刻的方式刻画了水波状图案。

胎土呈黄色,施褐黄色有釉。此类风格作品在唐代至五代时期河南地区密县、西关、巩县等一带有生产。此件作品应为巩县窑作品。

晚唐-五代铜质宝塔盖横把壶

高10.5cm,腹径14cm,盖子高9cm

圆直口,斜直肩,鼓腹,平底。腹部一侧为弯曲状流,与之对称为宽条形钮,用以系绳,与之呈 90度角方向为长条形柄,用以把握。肩部印有变形莲瓣状图案。盖呈宝塔形状,旁有一钮,用以系绳。便于将盖和壶身链接在一起,以免壶盖遗落。

整器具有浓郁的宗教风格,当为寺庙所用器物,是茶道与佛教之间密不可分关系的又一例证。

猜你喜欢

越窑茶器
漆工艺在茶器上的应用与研究
越窑青釉直颈瓶
陶艺茶器设计风格及思想文化体现
疫情下 茶器行业将发生哪些变化
浅谈陶艺茶器设计风格和思想文化之间的联系
青瓷出越窑
越窑青瓷技艺活态传承与产业化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古代陶瓷茶器的审美与文化
巴渝红色旅游文化衍生茶器产品设计的分析
唐 越窑秘色瓷八棱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