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乌瑞它(Favorita)马铃薯春季栽培密度试验
2012-06-06郭赵娟吴焕章陈焕丽
郭赵娟,吴焕章,陈焕丽
马铃薯作为大众喜爱的粮菜兼用作物,在我国的种植面积近几年迅猛增长。马铃薯优良品种费乌瑞它(Favorita)在河南种植面积较大,为完善该品种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充分发挥品种的优良特性,2011年春季在马铃薯主产区商丘睢阳区郭村镇安排费乌瑞它栽培密度试验,以期确定该品种在河南种植的最佳密度,为河南马铃薯产业提供技术支持[1~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费乌瑞它,脱毒种薯由郑州市蔬菜研究所提供。
试验地设在马铃薯主产区商丘睢阳区郭村镇。前作为玉米,土壤为砂壤土。按当地水平667 m2施复合肥 171 kg,有机肥 29 kg,生物肥 46 kg,不同处理土壤肥力均匀。
1.2 试验方法
结合田间实际操作,按不同的垄距和株距组合共设置15个密度处理(表1),其中密度6 737株/667 m2(90 cm×22 cm)为当地种植密度。15个处理按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每小区3垄,垄长4.4 m,每垄2行。
2011年3月7日播种,种薯包衣用高巧,单垄双行种植,播后喷洒除草剂33%二甲戊灵乳油,然后覆膜,6月14日收获。用LSD法对产量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密度处理对出苗的影响
由表2可知,15个密度处理的平均出苗率为88.5%~98.8%,且随着密度的增加,平均出苗率有降低的趋势。从垄株距上看,同一垄距下,随着株距增大,平均出苗率有增加的趋势;同一株距下,不同垄距时,平均出苗率差别不大。
2.2 不同密度处理对薯块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不同密度处理的单株薯块数范围为3.0~4.2个,差异不大。从垄株距上看,同一垄距下,随着株距增大,密度减小,单株薯块数有增加的趋势;同一株距下,不同垄距时,差异不大。
不同密度处理的单株薯块质量为0.64~1.26 kg,其中处理10和处理15单株薯块质量分别为1.26 kg和1.16 kg,高于其他处理。从垄株距上看,同一垄距下,随着株距增大,密度减小,单株薯块质量增加;同一株距下,不同垄距时,单株薯块质量差异不大。
表1 试验处理
表2 不同密度处理对出苗率、薯块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密度处理的商品薯率范围为80.0%~94.1%。其中处理13,10,8的商品薯率分别为94.1%,93.7%,93.6%,高于其他处理。
2.3 不同密度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表2显示,处理1~7、11比对照增产1.64%~21.32%;其他处理减产1.15%~12.30%。处理1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21.32%;其次为处理2,比对照增产15.02%。从垄株距上看,同一垄距下,随着株距的增大,产量减少;同一株距下,随着垄距的增加,产量减少。
由表2可知,随着密度减小,费乌瑞它667 m2产量减少。 667 m2产量处理 14,10,15小于2 500 kg,表现差,处理1,2产量在3 000 kg以上,表现最好。
表2结果表明,处理1和处理2产量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表现最好。其次是处理3和6,二者之间无差异,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处理11、7、4、5和对照相比增产,但差异不显著。处理9、12、13、10和对照相比减产,但差异不显著。处理15、14和对照相比减产,且产量差异显著;但处理15和14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3 小结与讨论
同一垄距下,随着株距增大,出苗率呈增加的趋势。
②不同密度处理对单株薯块数、单株薯块质量、商品薯率有一定影响。同一垄距下,随着株距增大,单株薯块数和单株薯块质量有增加趋势,这和李勇等[1]的报道基本一致,原因可能是随着栽培密度的减小,单株生长面积增大,光照、通风好,植株吸收营养多,单株结薯个数增多,单株质量也就增大。
③随栽培密度增大,费乌瑞它每667 m2产量增加。同一株距或垄距下,种植密度增加,产量也随之增加,这和其他密度试验结论基本一致[2~4]。但如果密度继续增大,产量变化的趋势需进一步试验。从本试验看,单垄双行种植马铃薯,费乌瑞它取得高产的适宜栽培密度为7 579~10 990株/667 m2,最合适的垄株距为 80 cm×15 cm、80 cm×20 cm,密度分别为10 990,8 337株/667 m2; 其次是垄株距为80 cm×22 cm、90 cm×15 cm,密度为 7 579 株/667 m2、9 769 株/667 m2。
[1]李勇,吕典秋,高云飞,等.马铃薯原种的种植密度对植株性状、产量性状和经济参数的影响[J].中国马铃薯,2009(1):6-10.
[2]李小波,方志伟,李一聪,等.广东冬种马铃薯粤引85-38品种密度试验[J].中国马铃薯,2010(6):338-340.
[3]戴清堂,田恒林,沈艳芬,等.马铃薯新品种鄂马铃薯7号高产栽培试验[J].中国马铃薯,2010(6):345-347.
[4]庞万福,金黎平,卞春松,等.马铃薯中薯3号品种密度试验[J].中国马铃薯,2009(4):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