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区越冬代韭菜迟眼蕈蚊成虫性比调查
2012-06-06周利琳望勇司升云
周利琳,望勇,司升云
韭菜迟眼蕈蚊 (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属双翅目眼蕈蚊科迟眼蕈蚊属,俗称韭蛆,主要为害韭菜等香辛蔬菜,春秋为害尤其严重。我国北方一年发生4~6代,武汉地区一年发生6~8代,以老熟幼虫在韭菜鳞茎内或韭根周围3~4 cm表土层越冬[1],但无滞育特性,只要温湿度条件适合,可终年繁殖为害[2]。
2008年2月28日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在武汉地区调查发现大量韭菜迟眼蕈蚊越冬老熟幼虫及其极少量蛹,将其带回室内饲养观察发现其成虫雌雄性比相差很大,为 322∶71(4.54∶1),随即对武汉地区越冬代韭菜迟眼蕈蚊成虫性比进行了调查,以期为分析越冬代韭菜迟眼蕈蚊对翌春其种群发生的影响及其防治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2008年3月6日在武汉市洪山区长江村采集韭菜迟眼蕈蚊越冬幼虫和蛹,该地为韭菜常年种植地,地势平坦,土质为砂壤土,总种植面积为5 333.3 m2,选取为害症状(缺蔸)明显的田块作为试验田,面积667 m2。
1.2 试验方法
将试验田平均分成5个小区,每小区随机采集一份带虫土样,该次采集时田间试虫已多化蛹,并可见羽化成虫。室内于每份土样中随机挑选健康的蛹置于垫有湿润滤纸,直径9 cm的玻璃培养皿内,每皿至少 25头,重复 4次,记为A、B、C、D,即每份土样至少100头试虫。再将培养皿用黑纱布盖好置于微电脑光照培养箱内,培养箱温度为(24±0.5)℃、相对湿度为 70%±10%、无光照,每日14:00定时观察记录每皿羽化雌雄成虫数。
2 结果与分析
越冬代韭菜迟眼蕈蚊蛹羽化及成虫雌雄性比情况如图1、表1所示。
调查表明,韭菜迟眼蕈蚊在武汉地区以老熟幼虫越冬,翌春温湿度条件适宜时可迅速化蛹,2月28日主要发生虫态为幼虫,但3月6日再次采集试虫时田间幼虫已全部化蛹,随处可见成虫在韭墩附近飞舞。供试蛹羽化时段比较集中,高峰期3月8日、9日羽化成虫数分别占羽化总成虫数 (425头)的50.59%和28.47%,而3月11日仅羽化3头雌蛾,为羽化总量的0.71%。日羽化成虫雌雄性比差异明显,比值在(1.18~4.76)∶1。
图1 越冬代韭菜迟眼蕈蚊雌雄成虫羽化情况
经统计分析,各重复间羽化雌雄成虫比值相差较大,最大的比值为 10.50∶1,最小的比值为 1.18∶1。从表1可以看出,羽化雌雄成虫平均性比为(2.71~7.17)∶1,平均土样性比为 3.46∶1,总体性比为 3.29∶1,雌性个体占76.71%,说明韭菜迟眼蕈蚊主要以雌性个体越冬。
3 小结与讨论
韭菜迟眼蕈蚊主要以雌性个体越冬的原因如下:①雌性个体较雄性个体体形大,抗逆性强,更容易度过冬天气温较低的不良环境[3]。②雄蛾寿命长于雌蛾,且有多次交配习性,一般雌蛾产卵后即死亡[2],雌性比例高可增加交配几率,保证种群的繁衍。③越冬时韭菜迟眼蕈蚊的种群基数及其性比关系到其翌年发生数量,雌性比例高可以保证翌年有较高的产卵量,使种群数量能较快的恢复,雌性比例高对于翌年韭菜迟眼蕈蚊种群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这种现象在其他昆虫越冬中也有报道[3~7]。
针对调查结果,可在翌春韭菜萌动前,挑开韭根一侧,晒根5 d左右,以杀死部分越冬幼虫,并于覆土前在鳞茎处再施药[2],以杀死大量越冬幼虫,从而减少其对韭菜的为害。
[1]熊艺,刘小明,司升云.地下害虫小地老虎和韭蛆的识别与防治[J].长江蔬菜,2005(12):29-30.
[2]任芝仙.韭蛆的生活史及其防治[J].北方园艺,2005(4):89.
[3]韩旭.初冬季节的河北省棉田蜘蛛[J].蛛形学报,2004,13(1):52-54.
[4]王一,郭芳琴,许哲,等.美国白蛾越冬蛹主要寄生性天敌的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0,41(6):686-689.
[5]孙兴全,杨娴,周玮,等.上海地区豆野螟在扁豆上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初步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5,23(2):184-187,191.
[6]肖海军,薛芳森.黑纹粉蝶越夏蛹和越冬蛹成虫羽化特点的比较[C]//昆虫学研究动态—中国昆虫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413-416.
[7]马立名.中国北方部分蚤类性比的研究[J].昆虫学报,1993,36(1):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