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微生物制剂对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12-08-09郭建斌
郭建斌
(吴堡县种子管理站,陕西榆林,718200)
EM是有效微生物(Effective Microorganisms)的英文缩写,它含有光合菌、放线菌、酵母菌、乳酸菌等10个属80多个种的微生物[1]。这些微生物协同作用,可形成功能多样的微生物菌群,能够迅速分解有机物,促进抗氧化物质的代谢,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繁殖。近年来,EM微生物制剂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2]。它在促进动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能力、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改良土壤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且不含任何化学有害物质,无毒副作用,不污染环境,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3]。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梯度的EM微生物制剂对油菜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旨在为EM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土样采自吴堡县种子管理站试验田,为砂壤土。采用多点取样法采集表层0~20 cm土壤。土壤的基本理化性状为 pH值 7.8~8.5,有机质含量0.76%,全氮含量0.04%,平均碱解氮含量36 μg/g,速效氮含量 21~62 μg/g,速效磷含量 12 μg/g。 供试品种为五月慢油菜,由河北省邢台华丰种子有限公司提供。EM微生物制剂由河南天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 试验方法
试验共设5个处理,EM微生物制剂200倍液、400倍液、600倍液、800倍液,以清水为对照,每个处理重复4次。具体方法为:在培养皿中应用一定浓度的EM微生物制剂对油菜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后,在第15天移栽至内径30 cm、深度30 cm的塑料盆内,塑料盆内装土15 kg,每盆定植8株,植株在温室中生长,定期浇灌和喷施定量的EM微生物制剂。第60天收获,测定油菜产量和品质的相关指标。植株样品的叶绿素含量使用SPAD-502型叶绿素仪测定,硝态氮含量用硝酸试粉法测定,氨基酸含量用水合茚三酮法测定,速效磷含量用碳酸氢钠法测定,有机酸含量用酸碱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用 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4~6]。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后,应用DP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EM微生物制剂对油菜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EM微生物制剂处理过的油菜叶绿素含量都高于对照,且均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稀释400倍和600倍的EM微生物制剂处理的油菜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说明EM微生物制剂能够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叶绿素的合成,而且EM微生物制剂的浓度要适中,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叶绿素的合成。
2.2 EM微生物制剂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施用EM微生物制剂可显著提高油菜的产量,且在低浓度时,产量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以EM微生物制剂400倍液的效果最佳。使用EM微生物制剂200倍液时,油菜的产量有所下降,这是由于EM微生物制剂浓度太高,对植株生长有所抑制,但是其产量仍高于对照。
表1 EM微生物制剂对油菜叶绿素、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3 EM微生物制剂对油菜品质的影响
从表1可知,施用EM微生物制剂的油菜氨基酸和速效磷含量均比对照显著增加,其中以400倍液的处理效果最好,差异极显著。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磷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白菜对其他养分和水分的吸收,从而提高产量[7];施用EM微生物制剂的油菜维生素C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以稀释600倍时增加最多,稀释400倍时次之;与对照相比,施用EM微生物制剂后,油菜的硝态氮和有机酸含量降低,硝态氮含量在施用EM微生物制剂600倍液和400倍液时最低,有机酸含量在施用EM微生物制剂600倍液时最低,其次是400倍液和200倍液(P<0.01),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降低,有利于人体健康[8,9]。综上所述,EM微生物制剂对油菜品质的影响以稀释400倍效果最好,差异极显著。
3 小结
通过不同浓度的EM微生物制剂处理油菜结果表明,EM微生物制剂能够增加油菜产量,提高其叶绿素、维生素C、氨基酸以及速效磷的含量,并且能够降低油菜中的有机酸和硝态氮含量。其原因是EM微生物制剂改善了土壤的理化和生物性状,从而增加了土壤有益微生物菌群,使土壤通透性增强,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叶色浓绿、光合作用增强,进而增加了植株的氨基酸、维生素C以及速效磷等养分的积累,有效抑制了硝态氮和有机酸的含量,另外,它对土传病害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0]。综上所述,EM微生物制剂不仅能够提高油菜的产量,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其品质,这为EM微生物制剂在种植业生产中的广泛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1]郑健斌.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应用与发展前景[J].甘肃农业,2001(3):26.
[2]李英军,刘忠林.EM有效微生物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研究进展[J].环境与开发,2001,16(3):12-13.
[3]李维炯,倪永珍.EM(有效微生物群)的研究与应用[J].生态学杂志,1995,14(5):58-62.
[4]李庆波,黄彦文,张广军,等.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的植物叶绿素含量无损检测方法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29(12):3 275-3 278.
[5]史残和.土壤农化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6]何照范,张迪清.保健品化学及其检测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99-100.
[7]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化分析[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8.
[8]王宪泽,程炳高,张国珍.蔬菜中硝酸盐及其影响因子[J].植物学通报,1991,8(3):34-37.
[9]林冠伯.蔬菜的硝酸盐含量及其变化[J].中国蔬菜,1991(1):52-60.
[10]范启庆.有机无机复混肥在小白菜肥效上的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07(10):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