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及多项白介素的水平研究
2012-06-02刘明
刘明
病毒感染导致心肌出现局限性或者弥漫性炎症,称之为病毒性心肌炎。在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过程中,病毒的直接损伤、机体的免疫反应,以及细胞因子的共同作用,导致患者出现类似感冒症状,或者严重性心衰、心律失常,甚至导致猝死[1]。所以,对于病毒性心肌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中,通过白介素和心肌酶谱的检测,探讨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3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30例观察组患者入院前均有不同程度发热、腹泻病史,均符合2005年心肌炎心肌病专题研讨会纪要的诊断标准,均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8.5~63.5岁;30例对照组研究对象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8.0~63.0岁。在年龄、性别方面,两组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1.2.1 心肌酶谱测定方法 患者入院次日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
1.2.2 白介素IL-18、IL-6检测方法 利用双抗体夹心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借助相关试剂盒(购自深圳晶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在450nm波长下,测定IL-18和IL-6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IL-18、IL-6水平,以及 CK和CK-MB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心肌酶谱及白介素水平比较()
表1 两组心肌酶谱及白介素水平比较()
组别 IL-18(ng/L) IL-6(ng/L) CK(U/L) CK-MB(U/L)观察组10.7±2.3 59.6±9.2 162.3±40.5 32.2±6.7对照组 4.5±0.8 34.6±5.7 116.7±37.2 13.3±3.2 T值 2.19 2.21 2.43 2.27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以柯萨奇B病毒为主的病毒感染,侵犯心肌组织,导致局灶性或者弥漫性的心肌间质渗出、心肌纤维细胞的变性、坏死,以及溶解等疾病[2]。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多伴有心包、心内膜炎等症状,从而导致心功能异常,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症状差异性很大,病程也长短不同,但是预后都相对较好,也有部分患者由于迁延不愈,心脏代偿性扩大,最终发展为心肌炎后心肌病[3]。
肌酸激酶(CK)作为心肌组织的重要调节酶,除了存在于心肌组织外,还存在于肾脏远曲小管,以及脑组织中。CK是M亚基和B亚基组成的二聚体,可以形成多种同工酶,其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就是主要作用于心肌的同工酶,具有器官特异性,分子量相对较小,在心肌受损早期就可以出现CK-MB的快速升高,但持续时间短,下降速度快[4]。
IL-18作为新型多效型细胞因子,通过巨噬细胞、枯否细胞,以及角质细胞等的活化,产生IL-18,参与机体的炎性反应,以及相关免疫应答,诱导单核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5]。IL-18主要是通过刺激T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而IL-18本身并没有抗病毒作用,但与心肌免疫损伤有一定的相关性。有报道称,人单核巨噬细胞产生IL-18的同时,被感染细胞也会快速凋亡,表明IL-18有免疫损伤作用。
IL-6作为糖蛋白中的一种,广泛存在于活化的B细胞、静止T细胞,以及NK细胞的表面。正常情况下,由于内皮细胞持续分泌,所以人血清中含有相对较少的IL-6。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尤其是急性期,在病毒的刺激和诱导下,单核巨噬细胞为主的免疫活性细胞产生并释放大量的IL-6,导致血清IL-6水平显著升高,增强机体对感染病毒的清除作用,发挥对机体的保护功效。
本研究中,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IL-18、IL-6水平,以及CK和CK-MB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而言之,心肌酶谱和白介素指标的变化可以较为准确地反应心肌病变程度,有利于患者预后情况的判断,值得临床推广。
[1]林艳.心肌酶谱及其比值与肌钙蛋白定量测定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154-155.
[2]陆秋芬,许之民.急性病毒性心肌炎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与心肌损伤指标相关性研究.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7,6(2):134-136.
[3]陈四毛.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IL-8、TNF-α水平的变化研究.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6):930-931.
[4]刘瑶.肌钙蛋白心肌酶谱及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意义.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13(9):964-965.
[5]王仲华,周荣靓,方永祥,等.病毒性心肌炎血清 IL-8、IL-6、TNF-α水平的变化及意义研究.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1):1563-1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