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钢琴教学在少儿启蒙教育中的作用

2012-05-26洪静雯

群文天地 2012年7期
关键词:启蒙教育钢琴教学音乐教育

洪静雯 任 童

摘要:文章从钢琴启蒙教育实践入手,以“钢琴教学与素质教育”、“钢琴教学与奥尔夫音乐教育”、“钢琴教学与个性发展”与“钢琴教学与民族发展”等方面来探析钢琴教学在少儿启蒙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钢琴教学;启蒙教育;音乐教育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社会、学校、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少儿的音乐教育。钢琴作为儿童学龄前教育的首选乐器,应融入到素质教育当中去,要求在钢琴教学过程中,积极纳入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形式,使儿童在学琴过程中,不仅有利于提高对音乐本身的审美能力,更有利于各种能力的综合培养,實现儿童和谐全面的发展。据有关专家研究,钢琴是开发右半脑和儿童智力最有效地途径。学习钢琴不仅使儿童的脑眼手脚耳全身心投入并协调配合,还能锻炼儿童的协调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观察力等。所以有人说,学钢琴会使孩子变得更加聪明和能干。

一 、钢琴教学与素质教育

在每年器乐考级中,报考西洋乐器的考生明显多于民族器乐,特别是学钢琴的居多,这些考生中有成人、青少年、幼儿,其中青少年、幼儿考生占很大比例。归其原因是钢琴乐器本身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它对人的素质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次,在众多乐器中,它是比较容易让儿童乐于接受,它是一种能让儿童以最轻松自然,最没有负担的姿势坐着演奏的乐器。当儿童在4~6岁的时候已有一定的综合自制力,逐渐出现定向注意力而对乐器产生兴趣,是开始学习乐器的最佳时期,家长可以开始让其接受钢琴启蒙。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钢琴弹奏中的智力活动存在多种思维方式共同参与。使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得到发展。同时,在学习中通过提高艺术素养,达到促进儿童智力开发,锻炼坚强意志,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使其得到智慧的启迪与心灵的净化等等。所以,钢琴教学在素质培养中的教育功能显而易见。

在钢琴启蒙教育与素质教育活动中,学琴者多数为少儿和青年学生。一般而言,有心者应从小学起,因为器乐学习要达到较高程度需要10年左右时间,这样才能真正起到解决基本技术问题。钢琴演奏作为一个提高自我修养、自娱自乐的载体,在乐器王国里它既能独奏又能与乐队协奏,它比其它乐器更具有丰富表现力,因而,少儿学琴者首选乐器以钢琴最好。

我们可以从欧洲钢琴史中而知,钢琴曲以独奏曲居多,其中包含人类最杰出的作品,是一笔具有永恒魅力的精神财富,孕育着人的心理素质锻炼,自信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习钢琴,能够让学习者亲身接触、体验音乐美,领受这笔财富并以此达到丰富自我人生,提高生命的境界。科学家就曾以人的综合素质进行研究,其中音乐素养对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卓有成效。实验证明,有两个人,有相同学历、经历,从事同一类非艺术工作。其中一位从小接受钢琴启蒙教育,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处理事务,成功率远比另一位未接受过钢琴启蒙教育的人高得多。因而,钢琴启蒙教育与素质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二、钢琴教学与奥尔夫音乐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世界著名、影响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卡尔·奥尔夫(1895—1982),世界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即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性音乐教育思想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核心。奥尔夫强调儿童音乐教育应该从“原本性”音乐教育入手,强调利用最原始、最简单的节奏和音高元素,通过人类最根本、最自然、也是最古老的音乐实践形式——简单的拍手、打击乐器及即兴合作等方式面向每一个音乐天资和音乐环境各不相同的儿童,唤起他们身上潜在的音乐本能,使音乐成为他们自发的要求。

孩子的生活经验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因此他们天然的具有对音乐的创造性。在看到一幅图画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去表达,通过简单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 ,使孩子也从事艺术家的工作,用音乐去挖掘、去创作、去发挥想象力。在没有乐器的情况下,还能用手、脚、筷子、报纸等代替音乐进行演奏,充分体现奥尔夫教学中孩子们对乐器的创造性。

音乐不是精英人才的专利品,在其中智能学说里面,提到可以通过艺术渠道对人进行培养。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没有音乐细胞,没必要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这就大错特错了。艺术是每个人的本能。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和体验。一个6岁以下的孩子,声带发育还不成熟,但他的动作发展已经成熟,听觉也是成熟的,小孩喜欢拍手,说明他们懂得节奏、韵律,了解音乐语言。根据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我们可以让少儿学习钢琴,培养他们的音乐潜能。

三、钢琴教学与个性发展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家庭的经济条件宽裕了,家长希望孩子通过学钢琴来培养、提升气质,增加子女音乐素养,他们更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在学琴过程中去体会音乐带来的快乐,在其间以音乐为审美对象来激发儿童的审美情感,使儿童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情感上的共鸣,使情操得到陶冶,推动孩子个性发展。

钢琴教师涅高兹(苏)在《论钢琴表演艺术》随笔中提到“灵魂深处为音乐所激动而像着了迷似地练钢琴及热爱音乐和钢琴这一乐器的人,必将掌握辉煌的技术,必然善于表达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必将成为演奏家。”的确,当弹奏着在欣赏优美动听的乐曲或在刻苦地进行技巧训练时,音乐之光早已不知不觉悄悄地照射在学习者的心灵上。不少钢琴家在回忆自己童年时,都非常感谢自己的父母和老师不惜在时间和精力上作出的巨大牺牲。由于从小受到严格训练,经过不断历练,最终取得成功。

在中国钢琴音乐史上,众多钢琴家们为祖国和世界乐坛更添异彩,推动钢琴音乐事业的发展。翻开历史,我们可以知道科学家爱因斯坦、法国音乐评论家、作家罗曼罗兰、列宁、恩格斯、周恩来、宋庆龄、普京等等他们都是钢琴、音乐的忠实爱好者。同样,在生活中,那些从事艺术领域的工作者都深切感受到,通过学习钢琴获得的音乐修养,为自己以后的艺术生涯带来很大的益处。

钢琴大师霍夫曼说过:“……当钢琴演奏者忘却尘世单独地面对他的乐器是,他能够与内心最深处和最高尚的自我交谈……这种精神上的财富是不能用金钱购买也不能用暴力抢夺的。”这就是艺术发展的最高境界。音乐是一扇通过人们创造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窗口”,孩子从小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尤其通过学习各种乐器,将引导他们更快地找到“智慧窗”的钥匙,有利于智力的开发,让他们拥有一个广阔的视野,同时对他们的文化素养、道德风尚、情操、性格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钢琴启蒙教育在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钢琴教学与民族发展

对于家庭、学校、社会而言,学习钢琴的主要目的应当是为了提高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学习钢琴能有效开发大脑和协调左右脑平衡及智力发展——经过科学家们长期研究的结果表明,学习钢琴不但能使十个手指尖受到刺激,而且能使脑、眼、手、脚、耳乃至全身心投入并协调配合,这种高难度的长期配合训练必将使孩子的组织能力、记忆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注意力、忍耐力等各个方面都得到明显的发展。长期受到高雅音乐熏陶,孩子的性格、趣闻、教养都会随之发生质的变化,这对我国人才素质的提高将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同时,弹钢琴的实践性,技艺性,和独立性都非常强,从中能培养孩子顽强的毅力。钢琴乐谱复杂,技巧难度大,特别是对刚入门的孩子来说,眼睛要看两行不同的乐谱,双手手臂手腕手指要做不同的动作,耳朵要听不同的旋律,和声,脑子里还要想象音乐的内容和形象,这种活动要配合得当,绝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几乎是贯穿在钢琴学习的全过程中。在钢琴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有的孩子很有音乐天赋,但缺少顽强的毅力,学习怕困难,不刻苦,最后,钢琴学习很难有起色,有的孩子音乐条件不是很好,但很有毅力,坚持刻苦钻研,最终取得学习上成功,在学习过程中孩子自制力,忍耐力得到全面提升,可以预见的是,人才成长之路贯穿了整个民族发展的未来。

前苏联著名钢琴家、教育家、演奏家,涅高兹教授曾说;“……如果有可能让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学钢琴,那必定会推动建设一个有文明、有文化的现代社会历史进程。”我国的钢琴普及教育是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迅速发展而起,如今在我国,以儿童为主的全国性社会教育园地已形成,庞大的规模在世界音乐史上都是从没有过的,这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起到深远的影响。

(作者单位:襄樊学院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启蒙教育钢琴教学音乐教育
小学数学逻辑启蒙教学分析
儿童启蒙教育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
节奏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关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研究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