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代公主和亲在今湟源光辉灿烂的遗存及美丽神奇的传说

2012-05-26任玉贵

群文天地 2012年7期
关键词:文成公主吐蕃公主

唐太宗李世民继承皇位后,由于采取了修养生息、利乐百姓的政策,经济文化有了高度发展。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唐朝封建社会发展到极盛时期。唐太宗也成为赫赫有名的一代俊才,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比中国以前的历代皇帝都懂得边疆各族的情况,他豁然大度,宽宏开通,对边疆各民族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族平等的意义。唐太宗常说:历代的帝王,都重视华人,轻视夷人,我却等量齐观、同样看待。周边许多少数民族的君长,都到长安朝见唐太宗,尊称他为“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高瞻远瞩,在长安举办了大规模的太学,吐蕃、吐谷浑等弟子都曾前来学习。现在西安还保留着唐代遗留下来的“学习巷”的街名。当时我国边疆各族乃至于中亚各族,都受到唐朝文化的巨大影响,振聋发聩。

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先后到长安请婚的络绎不绝。突厥的使臣和吐谷浑国王,唐太宗对他们都有礼加,允许以衡阳公主嫁突厥王子阿史那社尔,以弘化公主嫁吐谷浑王诺曷钵。

据藏史记载,禄东赞率吐蕃求婚使团百人到达长安时,同时前来请婚的还有天竺法王使团百人、格萨尔军王使团百人、大食财富王使团百人、霸达霍尔王使团百人。禄东赞在诸使团中,呼之欲出、独来独往,独能运用卓越的智慧,争取到向唐太宗请婚的成功。太宗双管齐下,不管他有无妻室,就将琅琊公主的孙女许配禄东赞,成为唐王朝的驸马爷。唐高宗李治将宗室女金城县主,金明县主许配给诺曷钵的二个儿子,唐中宗李显临机应变,又将宗室女金城公主下嫁给吐蕃墀祖德赞,大国风范,踌躇满志,八面威风。

弘化公主车辇巴燕峡,诺曷钵亲迎弘化公主

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十一月,諾曷钵继任吐谷浑主。随之大臣争权,国中大乱。唐朝即于十二月派兵部尚书侯君集等出兵青海,以为诺曷钵武装后盾,凡有不服者,便宜讨伐。吐谷浑局势趋于稳定。诺曷钵在唐王朝的保护下才稳坐吐谷浑主的宝座,所以他倾心唐王朝,将吐谷浑国彻底作为唐朝的属国。他与唐王朝和睦相处关系非常密切。贞观十年(636年)三月,派使者入唐,请求颁唐历,奉年号,将唐王朝的历法年号用于吐谷浑国,并派遣子弟入侍。唐太宗十分高兴,特下《宥吐谷浑制》道:“予燕王诺曷钵,弱不好弄,幼称通理。请颁正朔,愿入提封,丹诚内发,深可嘉尚。”于是封诺曷钵为河源郡王、乌地也拔勤豆可汗,派淮阳王李道明前来青海“持节册拜,赐以鼓旗。”同年十二月,诺曷钵亲自到长安觐见唐太宗,并请婚。次年,又向唐朝献牛羊13000头,表示深情厚意,心悦诚服。

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十二月,诺曷钵到长安迎娶公主,唐太宗即以宗室女弘化公主嫁给他。第二年二月,唐派淮阳郡王李道明、右武卫将军慕容宝等送诺曷钵夫妇回国,唐太宗挥金如土“资送甚厚。”

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弘化公主和诺曷钵夫妇从长安起程、一路经陇上、过鄯州(西宁)到今湟源县巴燕峡。

巴燕峡是湟源三峡之一,也是吐谷浑国都伏俟城必经之要隘,那里两山对峙,河水中流,横贯山峡,地势十分险要。当时居住在巴燕峡的吐谷浑臣民听说国王诺曷钵和天朝弘化公主车辇要经过这里,十分高兴,纷纷出动,开山劈岭,整治河道,将险象环生的山崖修建成畅行无阻的大道。弘化公主和诺曷钵车辇顺利通过,至今这峡里有“水石崖”的地方巧夺天工,仍有一段路迹,峰回路转,当地村民亲切地称“公主道”。巴燕峡谷深涧险,流水淙淙,山花烂漫,百鸟竞歌。是湟水上游美不胜收,风光旖旎的景地。

迎接文成公主建行宫

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春,文成公主一行经青海高原去吐蕃,唐朝在河源王即诺曷钵所在地日月山、伏俟城建筑馆驿,诺曷钵等热烈迎送文成公主。这说明诺曷钵与唐王朝和衷共济、骨肉相连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唐高宗迎亲弘化公主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唐太宗逝世,唐朝还石刻诺曷钵像于昭陵之下。唐高宗即位后,复拜诺曷钵为驸马都尉,“赐物四十段”。永徽二年(公元651年),诺曷钵向高宗献青海骢骏马,高宗闻知骏马是吐谷浑国中最好的马,便送还给诺曷钵。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弘化公主请求回长安,高宗公诸同好,喜不自胜,派左骁卫将军鲜于济往迎。冬天,归心似箭的诺曷钵与弘化公主到长安。高宗为了表示友好,激昂慷慨,又将会稽郡王李道思的第三个女儿封为金城县主,许配给诺曷钵的长子慕容忠(又名苏度模末),并封慕容忠为左领军卫大将军。又以宗室女金明县主嫁给诺曷钵次子梁汉王闼卢模末。接二连三的联姻,唐与吐谷浑友好亲情的基础坚如磐石,更加牢固。

文成公主闪亮湟源县,文成公主毅然嫁赞普

唐蕃正式建立联系是在贞观八年(公元634年),这一年,松赞干布首次遣使入唐通好。唐朝则于贞观十年(公元636年)派使者冯德遐回访吐蕃。当时,松赞干布芒刺在背,坐立不安,对突厥和吐谷浑能与唐朝联姻非常羡慕,所以当冯德遐东返时,又派使者两次入唐,目的就是“奉表求婚”。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十月,松赞干布遣大相禄东赞入唐“致礼”,献金5000两,作为聘礼。第二年,太宗审时度势,一诺千金,将美丽伦绝、风华正茂的宗室女文成公主许嫁松赞干布,并命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持节护送文成公主到吐蕃完婚;又诏令吐谷浑王诺曷钵整治沿途道路,整饬行宫迎送公主。松赞干布则率领军队和臣僚在柏海(今青海扎陵湖、鄂陵湖)迎候公主。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正月,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一行从长安出发,经凤翔、秦州、狄道、河洲,自炳灵寺渡黄河入鄯州境内龙支城,再傍湟水西行直达鄯城。

然后自鄯城出发,西越赤岭(今湟源日月山),进入吐谷浑境内,西南行至柏海。千里迢迢,跋山涉水,沿途受到诺曷钵和弘化公主的隆重接待。在柏海,松赞干布对李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既而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隆重的迎接仪式后,李道宗返长安,松赞干布则携公主长驱直入前往逻些。

唐蕃联姻,开创了唐蕃关系史上的新局面,松赞干布以得“大唐公主”而深感荣幸,此后,唐蕃双方以甥舅相称,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展开了频繁的交流和沟通。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以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

文成公主巡视松蛾山

松蛾山不仅高耸云霄,雄伟壮丽,而且也神秘莫测。相传,山里有个叫“阿弥忠义”的山神和它的忠实徒弟“才它乌拉”。很早以前“阿弥忠义”是青海到西藏去的商人,他家里有成群的牛羊,满院的骡马。家产殷实,生意兴隆,是这一带有名的富商。可是他每日见到穷苦百姓,就十分同情,不断仗义疏财,济贫帮穷,后来,他把百万家业分发给所有的百姓庶民,自己倒成了一贫如洗的穷汉,最后饿死在松蛾山上。传说天上的玉皇大帝知道后,也受感动,便封他为这山上的“大俄博山神”。从此,松蛾山很少为人所知,“大俄

博山神”却广为传颂。又传说,“才它乌拉”是这山里的神牛,它是“大俄博山神”的徒弟。吐蕃和亲的皇姑文成公主从长安出发,就拉了这头大青牛,名叫“乌拉”(意思是当差)。皇姑仪仗走到湟水,进到今湟源地方,看到松蛾山上牛羊尸体遍野,就打发侍卫问清原委。原来,这山里豺狼凶残,逞性妄为,到处施暴,咬死牛羊无数。皇姑文成公主神通广大,马上唤“乌拉”,用蓝、白、红、黄、绿五色的布条挂在牛的掎角上。五色布条叫“才它”。五色是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彩,云彩中红色是神仙,黄色是万里大地,绿色是漫山青草。“乌拉”神差鬼使,就上山去找豺狼,那些凶残的豺狼看到五彩布条,好像是宣判它们死刑一样,纷纷东逃西窜,逃得无影无踪。皇姑见了很高兴,就留下了“才它乌拉”驻守在山里,繁育牛羊,使老百姓安居乐业。早些年在松蛾山快要到顶的山坡上,还有牛踩的脚印,形象逼真,传说是“才它乌拉”大青牛留下的蹄印,傲然伏地,令人神往。

文成公主诵经扎藏寺

扎藏寺年代久远,据该寺察叶(蒙文清册)记载:扎藏寺建于东汉延康元年(公元220年),距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峡口对岸,山林茂密,香飘四野。春天,松柏苍翠,绿满山峦峡谷;深秋,桦树如火如荼,流金溢彩,满目鲜亮,使人情不自禁地吟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慨。相传,有一位姓唐的僧人隐居在莫尔吉河那里,颇有道行。他曾给后人留下了行禅房一间,槟木念珠一串,木钵两个,牙笏板一片,其上刻有“延康”二字。到了唐代,此寺属土谷浑所管,文成公主进藏时,携身十二岁的佛陀像。虔心佛教的文成公主听说附近有一座寺庙,很是高兴,绕道湟水,来到扎藏寺,一看供奉的是“三世佛”,即过去佛迦叶,现在佛释迦,未来佛弥勒。额手称庆,口念佛词,将随身携带的一串珊瑚珠、金戒指和金钗赠给寺院。文成公主还赠送了不少东西和钱帛,使寺院僧众受宠若惊。寺院也因此声名大振,有“古寺多情留住客,苍山不语众僧忙”之说。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三世达赖喇嘛来青海,因早闻文成公主曾在该寺拜佛诵经,交口称赞,便专程来扎藏寺讲经,因当时寺院翠柏参天,匝地成林,阻山临水,讲经无法进行,该寺僧众就在稍下的青稞滩上接待了达赖喇嘛。这时的扎藏寺金辉炫日,光照云表;宝铎含风,响出天外。真是“翠林金霞映寺红,佛殿桑烟满天升。”从此以后,扎藏寺改宗格鲁派,黄教又在这里兴盛起来了。明末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在蒙古王固始汗的支持下,由五世达赖的高徒扎藏曲结·加央喜饶正式建成了“扎藏克”称“扎藏寺”。首先为三世佛修建了殿堂,并贴金镀银,装潢一新,这样,该寺因文成公主崇敬佛祖成為蒙古、藏族两族顶礼膜拜,接踵而来,共同信仰的寺院了。

文成公主常饮香泉水

相传文成公主和蕃进藏时,途经今湟源哈城,清代称哈拉库图尔地,住了较长的一段时间,常饮此地沟中的泉水。文成公主望泉兴叹,由此把这泉起名为“香泉”,名传至今。如今村里扶老携幼得了重病也想喝香泉的泉水,喝了肺部凉爽、精神倍加,糊涂了的人,会清醒一时。

文成公主在哈拉图尔地方歇脚住宿,在史记中多有记载。据《青海史纲》记载:护送文成公主的江夏王李道宗是唐太宗的族弟,一位文武双全、足智多谋的名将。公主的行程预先做了安排,在吐谷浑边境建造了行宫,有说哈拉库图尔城,准备公主和随从人员做比较长期的休整,以熟悉高原气候,并贮存数量异常庞大的嫁奁和日用生活品。

随同公主入吐蕃的有公主的奶母一家,官属及其家属,若干侍女和卫士,制造日用必需品的工匠和厨役等,这支人数不小的队伍就是第一批入居青藏高原的汉族。他们对汉藏民族友谊和藏族的发展都有重大贡献。为了公主的安全,李道宗还挑选了一支卫队,他们人马精强,装备整齐,衣甲鲜明,保证了这支庞大的队伍顺利成行。相传他们停留的最后一座汉族 居的地方就是哈拉库图尔,从这里出发,走了十余里便到山势险峻的日月山,公主开始下车换马,高原的寒风和霜雪使她经受了生平第一次锻炼,此后她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到了青藏高原的许多地方,完全能够适应高原奇寒和多变的气候。又据《西海沧桑》(松赞干布柏海迎亲):说从哈拉库图尔到兴海草原这段遥远的路程,热烈的欢呼连原野也为之沸腾,特别是河源郡王、吐谷浑首领诺曷钵和弘化公主,为公主建起行宫,一路上摆满海味山珍,盛情款待唐室客人到柏海。

传说毕竟是传说,这里传唱不息的“花儿”是当年文成公主在这里生活的真实写照:皇姑途经哈拉城,城西香泉流水清。泥红山下蒸汽浓,常饮健身育百姓。

文成公主翻越日月山

在文成公主经过的许多地方,留下了关于她的美妙而又神奇的传说,至今在藏族人民心中广为传颂。据说文成公主翻越赤岭时,想到了这座山,又是一重天。远离家乡的愁思未免触景而生。正在这时,从后面送来了唐太宗为宽慰她特地用黄金赶制的日月宝镜各一面,白天照日镜,夜晚照月镜,都能看到家乡和父母。让公主随身携带,以解怀乡思亲之愁。从此,“日为宝镜天天照,月作明灯夜夜光”,这座赤岭就叫做“日月山”了。至今青海地区民间每逢姑娘出嫁,都有在胸前背后佩挂铜镜的遗俗,就源于此。

文成公主泪流倒淌河

青海湖畔有一条河,名曰“倒淌河”,据传也因文成公而得名:当年公主从这条河经过时,回过头一看,视线被日月山遮住了,不禁哭泣失声。谁知她这一哭,竟发生了“天下江河皆东去,唯有此水向西流”的现象。从此这条河便由东往西流入青海湖了。这些传说自然,无比神奇,刁钻古怪,但它反映了藏族人民对文成公主的无限钦仰之情,也显示出文成公主入蕃在藏族历史上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文成公主为民谋福利

文成公主入藏后,由于唐朝和吐蕃交往日益频繁,汉族先进科技文化不断输入,吐蕃的经济文化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和提高。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时,传说随带去谷物380种,牲畜550种,工匠3800人,这些数字显然有些夸张。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尽善尽美,应有尽有,完美无缺。文成公主嫁到吐蕃的同一时期,中原地区的农具制造、纺织、缫丝、建筑、造纸、制墨、酿酒、制陶、碾磨等生产技术和历算、医药等科学知识,陆续传到吐蕃发扬光大,这些物质的和精神的文化对吐蕃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文成公主有着很高的文化修养,她信仰佛教,研读了许多佛经,并通卜筮之学。在她丰厚繁多的嫁奁中,除了大量的金银、绸帛和珍宝外,还有大批的书籍,包括佛经、儒家经典、史书、名家诗文集等。

公主又特别选择了种树、医药、历法、工技等书籍。此外,公主一向供奉的释迦牟尼佛像(十二岁等身像)也让人用小车装载,挽运到吐蕃。松赞干布在迎娶文成公主前,还娶了尼泊尔尺尊公主,这位信奉佛教的公主也带来了一尊释迦牟尼佛像(八岁等身像),为了供奉两位公主运来的佛像,松赞干布在逻些修建了规模宏伟的大昭寺和小昭寺。这两位公主随带两尊佛像进藏,标志着佛教分别从祖国内地和印度、尼泊尔一带传入吐蕃。佛教在吐蕃经过与土著原始宗教本教的长期反复较量,到公元八世纪中叶,终于占据了统治地位。目前大昭寺前的古柳被当地藏族同胞称为“唐柳”,传说是文成公主亲手所植,所以又叫“公主柳”。至今每天僧众额手称庆的络绎不绝。

藏族同胞心中的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历经千山万水长途跋涉到达逻些时,吐蕃人民欢腾若狂。他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万人空巷地迎接这位不远万里而来的甲沙阿姐。人们载歌载舞,游宴多日,营造公主观赏游览的热闹场面。为了让公主生活得和唐朝一样,松赞干布特意在逻些为公主建了华丽的宫室。直到现在,布达拉宫内,还妥善地保存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结婚时的洞房遗址和他们的塑像。

文成公主在松赞干布死后,继续同吐蕃风雨同舟,光彩夺目生活了30多年。公主热爱吐蕃人民,也深受吐蕃人民的爱戴。公元680年,文成公主逝世,吐蕃王朝为公主举行了隆重的葬仪。按照惯例吐蕃史书并不记载后妃的死丧和葬仪,只有对文成公主破例。她的名字不仅载入史册,而且一直活在藏族人民心中。至今在甘孜附近有公主寺,在玉树结古镇南50里的巴塘山峭壁上还保留着文成公主庙石刻像。现在西藏许多地方有佛塔,传说是为纪念文成公主而建立的。在拉萨有两个传统节日是纪念文成公主的:一个是藏历4月15日“萨噶达瓦节”,是文成公主到逻些的纪念日,每逢这一天,都要在布达拉宫后面的龙王庙举行盛大热闹非凡的纪念活动。另一个是藏历10月15日,相传是文成公主的诞辰日,在这个日子,藏族人民比肩接踵,山城空巷,都要穿上节日盛装,到寺院去祝福。许多藏戏演出她的故事,许多诗歌、曲艺、民间传说都颂扬她崇高圣洁的品质和人格,家喻户晓,津津乐道,举不胜举。

金城公主树碑日月山,唐中宗送别金城公主

唐长安四年(公元704年),都松芒布结去世,幼主墀德祖赞(弃隶缩赞)继位,祖母没禄氏(墀玛类)听政,继续请求与唐和亲。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双方首先达成划界协议,史称“神龙会盟”。神龙三年(公元707年),唐中宗以雍王李守礼之女为金城公主,许嫁吐蕃赞普墀德祖赞,吐蕃受宠若惊,即派商赞咄、名悉腊、尚钦藏等赴唐迎亲。景龙四年(公元710年)正月,中宗派左骁卫大将军杨矩为送亲专使,昂首阔步,浩浩荡荡,护送公主取道今湟源日月山赴逻些。

金城公主与墀德祖赞和亲,是继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之后,唐蕃关系史上又一重大事件,受唐蕃双方高度重视,它不但体现了唐蕃双方化干戈为玉帛的良好愿望,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汉藏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互通有无,繁荣昌盛。

百官和诗送金城公主

唐代,中原王朝与青藏高原上的吐蕃政权的关系主流是友好的。初唐时嫁往吐蕃的就有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这首诗就是专为金城公主出嫁而作的。中宗景龙间,吐蕃赞普弃隶缩赞派使者到长安求婚,中宗便封宗室雍王李守礼的女儿为金城公主,于景龙四年(公元710)正月从长安出发,经青海今湟源日月山嫁往逻些(今拉萨)。公主出发时,唐中宗亲自到始平县(今西安市西)设宴送行。宴上,中宗怜香惜玉,恋恋不舍,向吐蕃使者说明公主孩幼、割慈远嫁的挚意,然后命令群臣赋诗饯别。因此,当时朝中百官都作了奉送金城公主入藏的诗歌。其中著名的有李适、张说、苏颋等。有《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的不朽诗歌,历久弥新:

绛河从远聘,青海赴和亲。月作临边晓,花为度陇春。

主歌悲顾鵠,帝策重安人。独有琼箫去,悠悠思锦轮。

作者李适(公元663-公元711年),字子至,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西北)人。进士出身,武则天执政时,因纂修《三教珠英》,升为户部员外郎。唐中宗景龙年间(公元707-公元710年)为中书舍人,后调工部侍郎。李适擅诗,睿宗(公元710-公元712年)时,天台道士司马承顺被招来长安,归去时,李适赠诗,其词甚美,轰动一时,朝士和者达三百余人。有人曾把这些诗汇编为《白云记》,传诵当世,耳濡目染。

青海和亲日,潢星出降时。戎王子婿礼,汉国舅家慈。

春野开離宴,云天起别词。空弹马上曲,讵减凤楼思。

作者张说(公元667-公元730年),字道济,又字说之,河南洛阳人,武则天执政时应诏对策,授太子校书。至唐玄宗时曾任中书令,又任朔方节度使,封燕国公。张说擅长于碑志、散文,当时朝廷重要文件多出于他的手,与苏颋(袭封许国公)齐名,当时称为“燕汗大手笔”。张说也能作诗,特别是晚年受贬后的诗作,颇有情致。其著作有《张燕公集》。这首是送金城公主时奉中宗之命所作,当与李适同时。

帝女出天津,和戎转织轮。川经断肠望,地与析支邻。

奏曲风嘶马,衔悲月伴人。旋知偃兵革,长是汉家亲。

作者苏颋(公元670-公元727年),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省武功县)人。武则天时进士,袭父爵封为许国公,号小许公。玄宗开元年间曾任黄门平章事,这首诗与李适、张说同送金城公主时奉旨面作。

唐蕃和亲之后,双方使臣往来频繁,边境烽烟不起。但是随着唐中宗和没禄氏的去世,唐蕃关系又趋于紧张。连绵不断的战争,使唐蕃两国都消耗了巨大的人财物力,满目疮痍,创巨深痛。在上述较大战争中,吐蕃屡处下风,损失惨重,更急切地要求息兵停战。实际上,自临洮之战后,吐蕃始终在希求同唐朝和谈,尤其金城公主为此做了不懈的努力,竭尽全力,她多次与赞普一起上书唐玄宗,始终如一,求全责自,表达自己希望唐蕃两国和睦相处的良好愿望,而唐朝内大多数人重温旧梦,也希望息战,以纾民困。开元十八年,唐玄宗派皇甫惟明及张元方等人入蕃,以慰问金城公主为名,表达和平意愿。吐蕃改弦易辙,迷途知反,立即作出积极响应,派重臣名悉腊随唐使入朝谈判。双方很快达成协议,于“赤岭(今日月山)各竖分界之碑,约以更不相侵”。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唐派金吾将军李佺到青海,在赤岭与吐蕃分界立碑。碑文明确提到“舅甥修其旧好,同为一家”。然后,唐蕃分派官员到双方交界各处,布告“两国和好,无相侵掠”。至此,唐蕃边地安然无恙,安居乐业,友好往来,亲同一家。

吐谷浑、吐蕃通唐朝之间,两国“实若一家”。两国使者推波助澜,更是往来不绝。据不完全统计自公元634年松赞干布首次遣使至唐开始,到公元846年吐蕃王朝崩溃,在长达213年间,双方来往共达191次,平均每一年零一个月就有使官来住一次。其中唐朝官员入吐蕃66次,吐蕃官员到唐朝125次。吐谷浑与唐如走亲戚一般,这些友好往来形成了“金玉绮秀,问遣往来,道路相望,欢好不绝”的亲密关系,为以后藏汉两族水乳交融、兄弟情谊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宽广的道路。

唐与吐谷浑联姻,唐蕃联姻,和唐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中宗李显、玄宗李隆基,共同建立了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成为中华民族关系史上光辉的一页。诺曷钵、松赞干布、墀德祖赞,从不拒绝先进事物,积极大量吸收周围各国各族的先进文化。尤其不惮改革,蹈常袭故,大力破除和变革原始的落后制度和风俗习惯。因此,吐谷浑、吐蕃才迅速摆脱和打破长期封闭停滞状态,发展了自己民族的文化,奋发图强,励精图治,跻身于当时文明世界的行列。他们不愧是吐谷浑、吐蕃王朝的一代明主,历史上叱咤风云、杰出的民族英雄。

弘化公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等,以一个皇族出身的柔弱女子,肩负着唐王朝交给他们的“利乐吐蕃”独当一面的光荣使命,风尘仆仆,远嫁吐谷浑、吐蕃,献身于民族团结友好事业,数十年如一日地生活在远离中原的青藏高原人民中间,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特别是他们在加强唐与吐谷浑、吐蕃之间的政治关系,沟通汉藏土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吐蕃、吐谷浑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永垂不朽,流芳百世,是值得永远缅怀和纪念树碑立传。

(作者简介:任玉贵,中国国学学者、《丹噶尔历史渊薮》、《青海历史文化补轶》主编、青海昆仑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猜你喜欢

文成公主吐蕃公主
心胸
唐德宗时期唐蕃关系探析
大唐VS吐蕃:谈判拼实力
大唐“孔明”:平定西南,开拓万里
浅谈笙协奏曲《文成公主》的演奏技巧及情感表达
西北民族大学原创歌剧《文成公主》创作背景及剧情介绍
小公主
长了怪兽心的公主
公主的回答
松赞干布求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