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跳在舞蹈中的重要性

2012-05-26屈婷婷

群文天地 2012年7期
关键词:踝关节力量舞蹈

屈婷婷

舞蹈中的跳跃是动态美与表现力协调统一的整体。是以美为核心,构成舞蹈语汇的技巧动作之一。由于观众的审美价值取向不同,所以他们的审美要求也不同,编导及演员也采取了相应的表现形式。跳跃技巧性的完美体现是很重要的,它既能说明演员的基本功,又能突出作品的主题,每一个赋有张力的凌空跃起,都会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冲击。

一、跳在舞蹈中的概念

从地面到高空充分向上升腾的一瞬间,最大限度伸展。跳的暴发力是指以最短的时间,最大的加速度,克服一定阻力的能力。它是速度与力量的综合体现。首先要掌握完整的技术动作,并反复练习到较熟练的程度,先以轻负荷开始逐步过渡到重负荷。不断让身体从适应到突破适应,让刺激的作用增大,促进力量更快的提高,编排不同强度的跳跃技巧套路和不同难度技巧的衔接练习。膝关节是人体中比较复杂的重要关节,它对人体在运动中的姿势平衡,承受着完成各种复杂的舞蹈动作等起着积极作用。

二、跳的类型与方法

(一)类型:“跳”的种类有很多,从小跳、中跳、大跳,再到复合跳。多数是在动态中完成各种跳或连续跳,也有直接推地跳起,可把支撑阶段分为退让性和克缺性工作阶段,从起跳瞬间看,又可分为缓冲和蹬伸两个阶段。要想跳的高,腿部肌肉缓冲时间越短,支撑反作用力越大。因此,提高腿部肌肉的退让性抗阻能力,可以大大提高弹跳力。[1]如果把舞蹈作品比做一座建筑物,那么弹跳则是建造这座建筑物的基石和砖瓦。在诸多舞蹈动作中由许许多多变化无穷类型的“跳”所构成的“砖石”和“骨架”上面,负载着表现舞蹈主题、人物形象的具有丰富感情的色彩旋律。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是它们相互间根据作品的要求所形成比例关系的总和。如基训课常出现的一套组合或一次课堂训练内容,形式较长时间的练习,缺乏考虑训练强度与负荷量的变化,导致舞者体能无法充分发挥。[2]有时舞者的技巧水平上不去,单靠重复练习还不够,必须采取有效的训练手段,不断给肌肉刺激,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增加刺激强度,尤其是较大的训练强度。

(二)方法:踝关节是训练的重点,因为舞蹈中几乎所有的跳跃和所谓的力度都是以踝关节的力量为基础。在有一定抗阻力条件下,进行对踝关节的专项训练对舞蹈者跳跃素质有极大的帮助。在实际训练应用时,一般采用中等的负荷量进行训练效果较好。以这样的负荷进行踝关节力量训练,舞者体内舞动神经原只产生中等程度的兴奋,有助于改善舞动中枢间的协调关系,不易疲劳,还可进行多次重复练习力的因素,在舞蹈里比时间因素更为重要,因为运动或变化的动力是舞蹈生命的博动。所以人们才称舞蹈为“有生命的呼吸”跳跃在舞蹈中是一位神秘而伟大的主人,它主宰着所有事物后面未知的无名的东西:它悄悄的指挥着肌肉和关节的功能;它明白怎样燃起热情与缓和下去,怎样策励和抑制自己;它能一方面在节奏结构中屡作停顿,另一方面又去指挥那流畅进行的乐章;最重要的是它能调节表现的气质,让色彩丰富的节奏与旋律相互作用。[3]训练和不训练大不一样。如腿部肌肉力量差的人,舞姿就不美,感情也不能通过造型自由地表现出来。所以,有人说舞蹈中“抬不起的腿是看不见的腿。”又如:一套刚健有力、节奏明快、豪放开朗、气势轩昂的舞蹈动作,不但需要力量,而且还需要“速度力量”、肌肉耐力、控制力和弹跳力。[4]一个柔韧性差的舞蹈者,动作很难做到文静、柔和;如果腿抬不高,腰下不去,动作一定会显得笨拙僵硬。往往缺乏表演艺术所需要的“力量”、“柔韧性”、“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表现为松懈、呆板、僵硬、不协调,因此,就必須通过系统的舞蹈基本功训练,使他们克服自然形态的各种毛病,掌握正确的形态;训练其肢体的柔韧度,形成其各部肌肉的紧张、松弛的控制能力和各关节的柔韧力量;培养其音乐感和伴随音乐灵活、自如地运用手、眼、身、步各种动作的风格韵律。正确的学习和练习跳跃,对舞蹈有很大帮助。

三、跳在舞蹈中的重要性

人们对舞蹈的理解,早已从最初的“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集体自娱的行为方式,上升为一种文化的表现与传播。英国哲学家蔼里斯曾说过:“如果我们漠视舞蹈艺术,我们不仅对肉体生命的最高表现缺乏了解,而且对精神生命的最高象征也一样无知。”然而没有理智和认识,创造出来的舞蹈作品,即便有着足以令人眼花缭乱、提心吊胆的高难技巧,它也只能是一种串联着动作的,有着舞蹈行为的肢体运动。舞蹈之所以能被那么多的文人学者称为“生命的艺术”原因正是在这优美、独特的形式中展示着丰富知识信息与敏锐的文化感悟,而舞蹈艺术的存在价值与发展方向也正是从这里出发。

综上所述,作品不能以技术淹没真情实感的表达,不能以外在技术掩盖艺术上的无能,成为文化的“包工头”,作品不能只注重“炫技”。这都从理论上给学生指明方向。解放了身体,找到了舞蹈感觉,对于舞蹈者来说,已是一种大快人心的事,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已经能适应一般的群文艺术表演。

注释:

[1]于平著.中外舞蹈思想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1月,620页.

[2][3][4]高椿生著.舞蹈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133页,208页,212页.

(作者单位:佛山市文化馆)

猜你喜欢

踝关节力量舞蹈
崴脚,不可忽视的伤害
崴脚可不是小事
舞蹈课
麦唛力量 (一)
踝关节损伤的正确处置
足部按摩(二十二)
孤独的力量
怀疑一切的力量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