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治疗早期梅毒98例疗效观察
2012-05-23袁小波
袁小波
长沙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湖南长沙 410000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传染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由于它是通过不洁的性关系传染,是常见性病中最重要的疾病之一。梅毒的危害性大、传染力强,还可遗传后代。随着经济的发展,梅毒在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笔者选取2007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98例早期梅毒患者临床资料,现将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早期获得性梅毒患者98例,男60例,女 38例,年龄 19~44岁,平均33.3岁,所有病例均经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被动颗粒凝集试验(TPPA)确诊,其中,一期梅毒50例,二期梅毒39例,潜伏梅毒9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两组患者年龄、临床情况等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49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苄星青霉素 [石药集团中诺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H20063152]进行治疗,2 400 000 U分两侧臀部肌内注射,每周1次,共3次。对照组49例患者采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广东顺峰制药有限公司,H20020259)进行治疗,2次/d,0.5 g/次,治疗2周。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开始进行临床疗效评价。
1.3 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治愈:皮疹等相关症状消退,随访期间无复发。血清学痊愈:于治疗结束后的随访期内RPR阴转并无反复。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两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治疗组49例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0%;对照组治愈34例,治愈率为69.4%;临床治愈结果表明,治疗组患者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1年的随访。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血清学治愈率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梅毒患者血清RPR的转阴结果(n)
结果表明,治疗组患者12个月后RPR阴转率为100.0%;49例对照组患者12个月后RPR阴转42例,转阴率为85.7%。
3 讨论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通过性交或从母体通过胎盘传入的侵犯多系统多脏器的慢性传染性疾病。梅毒的危害性大、传染力强。近年来国外的发病率也有增加的趋势,患者多为年青人。这与卖淫潜入地下、道德沦丧、性病知识不普及、性病防治机构缺乏有关[1]。
3.1 获得性梅毒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一期梅毒:男性好发于龟头、冠状沟和包皮,女性则为阴唇、阴唇系带、尿道和会阴。硬下疳初为暗红色斑疹,后迅速发展为无痛性炎性丘疹,数天内丘疹直径达0.5~1.5 cm,表面坏死而形成溃疡。未治疗者5~8周可自愈,遗留浅在性痰痕或暂时性色素沉着。治疗者在1~2周内消退。(2)二期梅毒:一期梅毒自然愈合后1~3个月,出现皮肤黏膜的广泛病变,即梅毒疹及全身多处病灶,此时称二期梅毒。一期梅毒与二期梅毒之间也可能并无明确分界。除皮肤外,尚可引起骨骼、内脏、心血管、神经系统的症状。二期梅毒在发疹前有轻重不等的前期症状,表现为发热、头痛、四肢长骨或肋骨疼痛、肌痛、三叉神经痛等,一般3~5 d好转,即出现各种皮疹。除梅毒疹外,在皮肤受摩擦及潮湿部位,如大阴唇、小阴唇、包皮内、肛门周围、腋窝、趾间、乳房下等部位,易发生湿丘疹,可发展为扁平湿疣,其分泌物含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极强,在口唇黏膜、齿龈、口腔及舌等部位,也有二期梅毒的损害,表现为梅毒黏膜斑或鼓膜炎[2-4]。
依据病史(如有无不洁性接触史、梅毒病史、父母性病史、配偶情况等)、体格检查(包括皮肤、黏膜及全身各系统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可做出诊断。RPR试验是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法的一种改良方法。方法简便、快速,肉眼即可观察结果,敏感性和特异性也好,适用于大批量人群的血清筛查。同时,早期梅毒经治疗后可下降并转阴,可作为临床疗效观察、判断痊愈、复发或再感染的指标。本组患者在确诊和疗效检查过程中均使用该方法。
3.2 早期梅毒的治疗
梅毒的治疗原则是诊断正确、治疗及时、剂量足够、疗程正规。治疗后应定期追踪观察,并对其配偶及性伴侣同时进行检查和治疗。青霉素疗效好、毒性小、使用方便、疗程短且价廉,是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经过及时、及早、规则而足量的治疗,大约90%的早期梅毒可以根治,而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不规则治疗可增多复发及促使晚期损害提前发生,比未经治疗者结果更差。青霉素是治疗梅毒有效而安全的药物,一般少有不良反应,但应注意青霉素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赫氏反应和治疗矛盾。为了防止这两种情况的发生,在对心血管梅毒、神经梅毒和其他重要脏器的晚期梅毒进行治疗时,切忌一开始就使用大剂量青霉素。赫氏反应虽在早期梅毒治疗中发生率很高,但由于主要是皮肤、黏膜和骨骼等损害,一般不危及生命。苄星青霉素为长效青霉素,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肌注后缓慢游离出青霉素而呈抗菌作用,具有吸收较慢、维持时间长等特点[5]。本研究中治疗组患者使用苄星青霉素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青霉素治疗梅毒虽有特效,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一些患者对该药过敏或不能耐受、抗梅毒所用的青霉素剂量不能透过血脑屏障等。目前最常用的替代药物是四环素和红霉素类,但前者能影响胎儿骨骼和牙齿,后者具有肝毒性,在选用时应综合考虑[6]。阿奇霉素是在红霉素结构上修饰后得到的一种广谱抗生素,同罗红霉素一样属大环内酯类第二代抗生素。阿奇霉素与红霉素在抗菌机制上具有共同性,均通过与细菌细胞中核糖体50S亚基结合,阻碍细菌转肽过程,抑制依赖于RNA的蛋白质的合成而达到抗菌作用。但由于结构的改变,阿奇霉素比红霉素具有更广泛的抗菌谱。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治疗2周后,临床治愈率为69.4%。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疗效对比发现,采用苄星青霉素进行治疗效果优于采用阿奇霉素。经苄星青霉素治疗2周后患者临床治愈率为100.0%,治疗组患者12个月后RPR阴转率为100.0%,同时,苄星青霉素治疗方便、价格低廉。因此,苄星青霉素可以作为临床上治疗早期梅毒的首选药物,值得推广。
[1]李军,王林娜,郑和义,等.1125例梅毒分析[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0,32(2):59-63.
[2]钱伊弘,周平玉.解读目前梅毒的治疗方案及存在的问题[J].上海医药,2009,30(3):14-16.
[3]郑占才.关于梅毒血清学检查的几个热点问题[J].中国性科学,2011,20(2):12-14.
[4] 吕宣艳.369例早期梅毒资料分析[J].中国校医,2011,25(12):16.
[5]朱小利.苄星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21):84.
[6]蒙在杨.早期梅毒77例临床资料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8):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