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口腔修复病患牙科畏惧症的临床处理
2012-05-17郑娟
郑 娟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广东广州 510317
牙科畏惧症(DF)指的是牙科病患在治疗中因害怕疼痛而出现的紧张、恐惧以及不安的心理,进而引起血压升高、出汗、烦躁以及心跳过快之类的生理症状,临床又可称为牙科焦虑症[1]。因病患产生的这些不良心理,造成有些病患不主动配合相关治疗,阻碍了医生的相关操作,致使治疗效果不理想。临床上采用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轻病患的恐惧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本文为了进一步了解临床口腔修复病患的牙科畏惧症的发病原因以及行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以本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份收治的70例患有显著牙科畏惧症病患作为研究的对象,对病患的相关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地分析和总结。
1 临床资料
本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份收治的70例患有显著牙科畏惧症病患,女性32例,男性38例,年龄都是在10~55岁之间,平均年龄是32.4岁。全部病患都具有显著的牙科畏惧症相关症状,所有病患均排除精神病以及糖尿病病史的病患、语言功能有障碍的病患等。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将50例牙科畏惧症病患展开分组,即观察组35例以及对照组35例。两组病患的年龄、病史以及性别等方面的比较显示没有统计学意义,也就是P>0.05。
2 临床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的治疗方法:对全部病患展开常规口腔的修复治疗,即给予止痛药物,没有采取任何的干预措施。观察组的治疗方法:对全部病患展开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口腔的修复治疗,并且采取相关的临床干预措施。具体是对病患展开心理干预,即让病患了解有关口腔知识,相关医护人员需认真对病患仔细解释病患病情以及治疗的方法。在诊治过程中可以为病患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以使病患达到全身放松的状态,让病患恐惧不安的心理得以逐渐缓解下来。
2.2 评价标准方法
以两组病患的主要表现为根据,把病症展开正确的分型,具体的分型标准主要是以国内的口腔医学中关于牙科的焦虑量表的相关评定标准委根据∶≤12分为没有畏惧型、13~14分为畏惧型、15~18 分高度畏惧型、19~20 分为病态的畏惧型[2]。
3 结果
通过比较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前后的焦虑程度展开数据处理分析,计算机比较计算的平均评分。具体如表1。
表1 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前后的焦虑程度对比()
表1 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前后的焦虑程度对比()
组别 n 评分均值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353514.2±2.215.8±4.07.5±2.613.9±1.2
通过对比发现,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之前的畏惧症没有显著差异,即P>0.05;在通过干预治疗之后展开评分表明,病患的相关焦虑症状没有显著缓解,在通过干预后治疗进行评分说明病患焦虑症状得以明显的缓解,差异具有显著性,即P<0.01。
4 讨论
牙科畏惧属于一个全球性问题,属于一种病患在口腔修复治疗过程中的心理障碍。近些年来,临床口腔疾病日益增多,病患在口腔修复中的心理压力也日益增大,这些都造成病患牙科畏惧症的临床发生率逐渐升高。尽管病患牙科畏惧症的临床程度各不一,可多数病患的相关畏惧心理均能经过自我调节控制来缓解消除,仅有部分病患无法自控,故而医护人员在处理口腔修复病患的牙科畏惧症时,必须充分认识到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的重要所在,其不仅能恢复病患的生理功能,还能在最大程度内满足病患的心理及生理要求[3]。医护人员必须找出导致人们口腔健康的意识不高、科畏惧症高出现的原因,并在病患入院时对其及其家属展开口腔宣教的相关工作,不断提高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让更多人尤其是儿童培养从小养成保护牙齿的习惯及以良好心态对待口腔治疗。医护人员还需向病患详细讲解相关的诊治方法和过程,增强病患自控能力,叮嘱病患展开理智性比较强的有节律性的一些活动训练,以缓解及消除病患恐惧不安的情绪,促使病患放松心情既转移对治疗的注意力,不断鼓励病患树立自信心,促使病患积极主动接受治疗[4]。同时在使用器械展开操作治疗时,医护人员应极可能避免失误动作[5]。
本组研究主要是在对病患的发病原因展开分析之后,才为病患建立与病患情况相符的治疗方案。本组研究的全部病患均是在环境宽敞舒适的环境之中展开治疗的,而且在治疗的整个过程中为病患播放一些缓和的音乐,主要是为了缓解病患的精神压力以及心理压力。基本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及心理干预治疗,这两种均是以处理病患牙科畏惧症为主。首先在药物治疗方面,选择的止痛药要合理,这样才可减轻病患的疼痛。其次是心理干预措施,首先构建医患的信任关系,给予病患轻松感、归属感及安全感,以使病患保持情绪稳定和心理稳定。医生还向病患仔细讲解牙科治疗的有关知识,以使病患了解全部的治疗方法,着重向病患解释容易出现疼痛的环境和治疗疗效。通过上述的治疗措施及护理干预措施,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在通过干预后治疗,病患焦虑症状得以明显的缓解,和不采干预治疗的对照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即 P<0.01。
总而言之,临床上,患有牙科畏惧症的病患,应该采取相关的有效的干预措施来辅助治疗,这样才可以有效减轻病患的恐惧心理,促使其积极配合临床口腔修复治疗。
[1]田宪玉,胡钦才,张福国.心理行为干预对成人牙科畏惧症病患情绪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09(1).
[2]祝红伟,郑淑珍.立体数码比色技术在口腔修复临床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0).
[3]胥舒.964例口腔修复病例的统计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21).
[4]钟智红,刘春华,马蓉.口腔修复病例的临床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10(1).
[5]于婷.816例老年病患口腔修复情况的临床观察与分析[J].当代医学.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