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大学生应激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调查分析

2012-05-15焦叶王家骏杨旭李静慧蒋大力王爽郭秀华吕莹张丽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何氏调查结果医学院

焦叶,王家骏,杨旭,李静慧,蒋大力,王爽,郭秀华,吕莹,张丽

(1.沈阳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2007级3班,辽宁 沈阳 110034;2.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学教研室;3.公共卫生学院学生科;4.基础医学院学生科;5.辽宁何氏医学院学生科)

近些年,应激逐渐成为健康心理学领域的热门话题,且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远远低于同年龄阶段的其他群体,故此本次调查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据文献报道,在存在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中,因心理应激而引发的案例呈上升趋势,生活事件作为一种心理社会应激源,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1-2]。

本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医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应激源、应激反应和应对方式,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策来帮助他们维护自身健康,为应激理论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

1 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沈阳医学院和辽宁何氏医学院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 500份,删除资料不完整答卷,得到有效问卷1 370份,有效应答率为91.3%。其中男生340名,女生1 030名;辽宁何氏医学院学生268名,沈阳医学院学生1 102名;来自城市624名,城镇329名,乡村427名。

1.2 研究内容 学生生活应激问卷(student-life stress inventory,SLSI),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CSQ)。

1.2.1 学生基本信息问卷 包括年级、性别、年龄、地区(城市、城镇和乡村) 、家庭情况和健康状况等项目。

1.2.2 SLSI 应激源和应激反应评定采用Gadzella编制,由王欣教授根据我国的国情进行修订的学生生活应激问卷进行调查[3]。该问卷共51题,分别作出1~5五级选择回答。该问卷分应激源和应激反应两个维度,两个维度由9个因子组成。应激源由挫折(7题)、冲突(3题)、压力(4题)、变化(3题)、自我强化(6题)组成。应激反应由生理反应(14题)、情绪反应(4题)、行为反应(8题)、认知反应(2题)组成。

1.2.3 TCSQ 采用姜乾金编制的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4]。该问卷由20个条目组成,分别作出1~5五级选择回答。分为消极应对方式NC和积极应对方式PC两个维度,各10题。分数越高,预示程度越强。

1.3 研究方法 被测试者将以班级为单位,填写问卷前,由研究者向被试学生解释课题研究的目的,介绍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在教室里集中发放问卷,要求被试学生根据自己近来三个月的情况安静独立地作答,为保证测试的客观性,该问卷使用统一指导语,采用不记名调查,当场回收。

1.4 计分方法

1.4.1 SLSI 前8个因子中各题目都是正向计分,即:1=1分;2=2分,以此类推。最后一个认知反应因子为倒计分,即:1=5分;2=4分,以此类推。

1.4.2 TCSQ 积极应对的10个题目都是正向计分,即:1=1分;2=2分,以此类推。消极应对的10个题目为倒计分,即:1=5分;2=4分,以此类推。

1.5 数据统计方法 使用Microsoft Excel进行数据的录入整理;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男、女生应激源、应激反应和应对方式调查结果比较 由表1可见,在应激源中,男、女生各项得分差异均无显著性。由表2可见,在应激反应中,在行为反应项得分中和认知反应项得分中,女生均明显高于男生,差异均有显著性。由表3可见,在应对方式中,男、女生的应对方式得分差异均无显著性。

表1 男、女生应激源中各项目调查结果比较

表2 男、女生应激反应中各项目调查结果比较

表3 男、女生应对方式调查结果比较

2.2 不同院校大学生应激源、应激反应和应对方式调查结果比较 由表4可见,在应激源中,沈阳医学院和辽宁何氏医学院的大学生的各项得分差异均无显著性。由表5可见,在应激反应中,生理反应和行为反应两项的得分,辽宁何氏医学院均高于沈阳医学院,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由表6可见,在应对方式中,沈阳医学院和辽宁何氏医学院的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得分差异均无显著性。

表4 不同院校大学生应激源中各项目调查结果比较

表5 不同院校大学生应激反应中 各项目调查结果比较

表6 不同院校大学生应对方式调查结果比较

2.3 不同来源地大学生应激源、应激反应和应对方式调查结果比较 由表7可见,在应激源挫折项得分中,不同来源地大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0.01)。经两两比较可得,城市和城镇学生,城市和乡村学生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其他各项应激源得分对不同来源地大学生差异均无显著性。由表8可见,在应激反应中行为反应项得分,不同来源地的大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0.01)。经两两比较可得,城市和城镇的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他各项得分对不同来源地的大学生差异均无显著性。由表9可见,在应对方式中,不同来源地的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得分差异均无显著性。

表7 不同来源地大学生应激源中 各项目调查结果比较

表8 不同来源地大学生应激反应中 各项目调查结果比较

表9 不同来源地大学生应对方式调查结果比较

2.4 医学院校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相关关系调查结果分析 医学院校大学生积极应对方式与各应激反应均呈负相关,而消极应对方式与各应激反应因子呈正相关,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表略。

3 讨论

国内外均有文献指出,应激理论肯定了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身心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应对方式是应激源和应激反应之间重要的中介变量,与人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5]。应激对健康具有双重作用,适当的应激可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但过强的应激(不论是良性应激还是劣性应激)使得适应机制失效时会导致机体的功能障碍。沈阳医学院和辽宁何氏医学院部分在校大学生心理应激问题是由其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应对方式的不同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3.1 性别差异 从应激源上来看,不同性别之间在导致应激源各项目得分差异均无显著性。男、女大学生具有相同规律,各应激源平均应激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自我强化、挫折、压力、变化、冲突。当主观愿望与现实不一致时,多数学生会强化自我、努力进取。另外,结果还显示,男生自我强化程度略高于女生,这符合性别之间心理活动的特征。

从应激反应上来看,女生的行为反应和认知反应程度均强于男生。分析可能与家庭经济状况有关。

从应对方式上来看,不同性别大学生面对生活应激事件的应对方式差异无显著性。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从正面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指导,主动正视现实、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有效控制自我,使其自知、自觉、自省、自尊、自立、自强。但是结果也显示,仍有部分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倾向于消极。故此,提示我们,对大学生采用积极应对的教育方式,使个体身心在应对应激事件时趋于平稳是非常重要的。

3.2 学校差异 从应激源上来看,沈阳医学院和辽宁何氏医学院在应激源各项目的得分上,两院校差异无显著性。

从应激反应上看,辽宁何氏医学院大学生的应激反应程度高于沈阳医学院。而其他应激反应项差异无显著性。提示影响行为的因素存在于个体的生活、学习环境中,学校应该提倡、重视优良学风的培养,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人生规划教育等课程,激发学生对自己人生的思考,解决学生所面临的一些难以解决的心理疑虑。从而改善应激反应对自身的影响,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在生活实践中不断磨炼自己,培养坚强的意志,提高挫折承受力。

从应对方式来看,两院校学生面对生活应激事件的应对方式差异无显著性,考虑原因是均为医学类院校,因而两院校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比较相近。

3.3 来源地差异 从应激源上来看,不同来源地的大学生在应激事件中的挫折项得分上,差异有显著性,城镇>城市,乡村>城市。在其他应激事件项目得分上,差异均无显著性。分析可能的原因是,近年来,较高的学费支出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城市学生相对来说学习条件比较优越、家庭支持力度较大,有利于缓冲生活事件所带来的应激强度。乡村大学生由于从乡村到城市存在一个城市化过程。而且对城镇和乡村学生而言,上学是唯一跳出农门的途径,因此他们对自己学习要求较高,所发生的压力事件也就更为频繁。提示有关部门应加大对乡村学生的关注,如可酌情为其减免学费,这样可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同时乡村大学生自身也应多参加集体组织的活动,融入同学中,多与同学沟通。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可能缓解应激事件带来的不良反应。

从应激反应上看,不同来源地的大学生行为反应项得分差异有学生面对生活应激事件的应对方式差异无显著性。城市>城镇,即应激反应对城市的影响大于对城镇的影响。而其他应激反应项差异无学生面对生活应激事件的应对方式差异无显著性。分析可能原因是,一些城市学生由于父母亲人的溺爱,以我为尊的个性,使其不善于与他人交往,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的集体生活,与同学发生误解时不能有效的进行沟通。提示我们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在真诚、友善、尊重的基础上主动沟通交际,进而增进彼此的信任感,消除误会。

从应对方式来看,不同来源地的大学生面对生活应激事件的应对方式差异无学生面对生活应激事件的应对方式差异无显著性。大学校园是多种文化磨砺碰撞的地方,学生在此接受教育的洗礼,表现出积极的进取心、强烈的竞争意识,对待问题的处理方式多偏向积极应对,因而在面临应激事件时多能理智地针对问题,积极主动应对,与一些国内研究结果一致[6-8]。

3.4 应对方式和应激反应的关系 医学院校大学生积极应对方式与各应激反应均呈负相关,而消极应对方式与各应激反应均呈正相关,且差异均有显著性。提示采用积极应对方式有利于降低不良应激反应;应对是个体为了实现被自己评价超出自己能力资源范围的特定内外环境要求,而做出不断变化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9]。应激理论强调,不同的应对方式会引发不等的应激反应水平。良好的应对方式可以缓解工作压力,缓解精神紧张,增加适应能力,帮助学生最终成功解决问题,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密不可分;应对不当,则会加重压力或增加新的压力,加重应激反应。在应激条件下,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应对,使自己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10]。有效的应对是缓解心理应激的关键。调查结果表明两校学生在面临应激生活事件时多能理智地针对问题,积极主动应对,能尽快的摆脱所遭遇的挫折或烦恼,与一些国内研究结果一致[6-8]。

综上所述,鉴于目前大学生面临的应激问题和应对方式,应加强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实施,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策来帮助他们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在校大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以提高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参考文献:

[1]郭秀华,石英.浅谈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4,6(2):108-109.

[2]李锐,宗岚,马会梅.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9):221-223.

[3]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特刊):52-54.

[4]姜乾金,祝一虹.特质应对问卷的进一步探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8(3):167-169.

[5]沈晓红,黄丽,祝一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若干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1):67-69.

[6]侯淑晶,李春光,解亚宁,等.军队医科大学学员应对方式特点及心理状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8(5):348-349.

[7]陈琦,吴志功,苗逢春.年轻大学生忧虑的问题,应对策略和寻求帮助的行为[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4:26-31.

[8]侯淑晶,李春光,解亚宁,等.军队医科大学学员应对方式特点及心理状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8(5):348-349.

[9]袁华,李小妹.压力管理训练对护理本科生压力水平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4,19(1):729.

[10]Stacciarini JM,Troccoli BT.Occupational stress and constructiveThinking :health and job satisfaction[J].J Adv Nurse,2004,46(5):480-487.

猜你喜欢

何氏调查结果医学院
新乡医学院
同济大学医学院介绍
A Study of Blended-teaching Model in Medical English
芷江西路社区助老志愿者居家护理知识调查结果分析
何氏“十全大补粥”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野餐记
最新中国肛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京发布
过去十年中国城乡居民WHOQOL-100调查结果的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