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网络成瘾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研究
2012-05-15钱倩段宵宵梁多宏刘艳
钱倩,段宵宵,梁多宏,刘艳
(1.沈阳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2006级预防医学2班,辽宁 沈阳 110034; 2.2007级预防医学1班;3.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是指在无成瘾物质条件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现象,它主要表现在由于过度和不当的使用网络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的损害,并伴随和上网有关的耐受性、戒断反应以及强迫行为等[1],又称为病理性互联网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PIU)、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IA)。有研究显示[2-3],父母长期不当的养育方式对青少年的正常心理发育、人格的形成及行为有不良影响, 从而造成青少年的社会适应不良,容易形成网络成瘾。本研究对沈阳医学院在校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及其父母教养方式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现阶段医学生网络成瘾的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为及早发现网络成瘾者,进而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沈阳医学院在校大学生作为目标人群,选取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共377人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377份,回收有效问卷344份,有效率91.2%。其中,男生106人(30.8%),女生238人(69.2%);大一学生107人(31.1%);大二学生77人(22.4%);大三学生58人(16.9%);大四学生64人(18.6%);大五学生38人(11.0%)。
1.2 调查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自拟调查表,以一人一表的形式。正式调查前先预调查30名大学生,修改完善调查表,以保证此次调查的可行性。所有调查员经过统一培训。在调查前,向被调查者解释清楚本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并请辅导员老师回避,消除学生的顾虑,保证调查的可靠性。被调查者以无记名方式填写调查表,所有调查表均当场收回。
1.3 研究内容
1.3.1 一般情况 包括性别、年级、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单亲、是否特困、是否学生干部、对专业的满意度、对生活的满意度等情况。
1.3.2 网络使用情况 采用杨晓峰等[4]编制的大学生网络成瘾量表。量表由30个题目组成,采用5级评分法。根据总分判定测试者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分数越高,表明网络成瘾的程度越严重。通过测试将网络使用者分为网络使用正常者、网络使用依赖者,网络使用成瘾者三类。
1.3.3 父母教养方式 采用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Perris等人于1980年编制,经我国岳冬梅等[5]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量表由6个父亲教养方式因子和5个母亲教养方式因子构成。父亲教养方式因子包括情感温暖、理解(EF1),惩罚、严厉(EF2),过分干涉(EF3),偏爱被试(EF4),拒绝、否认(EF5),过度保护(EF6),共58个项目;母亲教养方式因子包括情感温暖、理解(EM1),过分干涉、过度保护(EM2),拒绝、否认(EM3),惩罚、严厉(EM4),偏爱被试(EM5),共57个项目。
1.4 统计学处理 核实调查表,剔除填写不完整、有逻辑错误以及不符合要求的问卷,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得分在网络使用正常、网络使用依赖、网络使用成瘾三组之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特征医学生的网络成瘾发生率比较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医学生网络使用的基本状况 344名医学生中有332人上网,上网率为96.5%。其中男生上网103人,上网率为97.2%,女生上网229人,上网率为96.2%。332名网络使用者中,正常使用者205名,占61.7%,使用依赖者72名,占21.7%,使用成瘾者55名,占16.6%。
2.2 不同特征医学生网络成瘾情况 表1可见,网络成瘾发生率在年级、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单亲、是否特困、是否学生干部上无明显差异(P>0.05);网络成瘾发生率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χ2=25.86,P<0.01),男性成瘾发生率(29.1%)明显高于女性(10.9%);网络成瘾发生率在专业满意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4.00,P<0.01),专业不满意组成瘾发生率(30.8%)明显高于专业满意组(13.1%)。网络成瘾发生率在生活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χ2=44.42,P<0.01),生活不满意组成瘾发生率(55.3%)明显高于生活满意组(13.7%)。
表1 不同医学生网络成瘾发生情况
续表
2.3 医学生网络成瘾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对网络使用正常、网络使用依赖和网络使用成瘾这三组的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评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由表2可见在父母情感温暖理解(EF1、EM1),惩罚严厉(EF2、EM4),拒绝否认(EF5、EM4)因子上,三组间各因子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以上因子经两两比较,见表3,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上,网络使用正常组与网络使用依赖组、网络使用成瘾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父亲惩罚严厉因子上,网络使用成瘾组与网络使用正常组、网络使用依赖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父亲拒绝、否认因子上,各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上,网络使用正常组与网络使用依赖组、网络使用成瘾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母亲拒绝否认因子上,网络使用正常组与网络使用依赖组、网络使用成瘾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母亲惩罚严厉因子上,网络使用正常组与网络使用依赖组、网络使用成瘾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表2,表3我们可以看出,网络使用成瘾组父母温暖理解因子得分显著低于网络使用正常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网络使用正常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网络使用成瘾组、依赖组、正常组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评分比较
表3 网络使用三组之间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评分的两两比较
3 讨论
本调查中,医学生上网率为96.5%,上网行为较为普遍。网络成瘾率为16.6%,与国内外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研究结果(7.1%~15.8%)相近[8]。男生成瘾率(29.1%)较女生成瘾率(10.9%)相对较高,差异具有显著性。分析其原因,首先可能是由于男生在天性方面比女生更喜好新鲜事物,并且对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技能较为擅长。网络为用户提供了十分方便和快捷的信息交流平台,这恰好能够满足男生的猎奇心理,尤其是近几年网络游戏的盛行,对男生的吸引力极大,导致男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网络上。其次,可能是由于男女对于感情的宣泄和处理方式不一致:男生在遇到心理冲突和困惑的时候不愿对同伴、家长、老师倾诉,当个人无法解决这种矛盾的时候,他们可能会选择在网上寻求支持,从而导致网络成瘾。最后,从众和趋同心理也是大学男生网络成瘾多发的原因,男生之间的密切交流和互相影响可以加剧对网络游戏等的迷恋。从表1可以看出,生活满意度和专业满意度两个水平上的网络成瘾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医学院校的学科内容枯燥,课业负担较重,院校的文化娱乐活动又不如综合性院校丰富,如果学生对生活和专业不满意,在现实生活中又体验不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就往往更容易选择网络来满足自己,最终导致网络成瘾。
家庭是每一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环境影响因素,不仅仅家庭的环境、经济、结构和气氛会影响个体的成长,父母的教养行为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以往的研究表明[6-7],家庭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作用,特别是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表明网络使用成瘾组与网络使用正常组在父母教养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网络成瘾组在父母教养方式上显现出更高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更少的情感温暖、理解,这可能是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一味的批评和否认的教育方式会降低子女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形成自卑的心理;还会形成胆怯、不善交际、逆反、压抑等个性。通过网络,他们可以宣泄自我,可以获得更多的倾诉空间和对象,满足他们的交往欲望;可以逃避现实,沉溺于虚幻的世界。同时网络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对某些事物的好奇心和需要。父母对子女的爱,能够使他们更多地体验到生活的快乐和人际之间美好的情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家庭的温暖关爱,可减低子女的焦虑感和挫折感,当他们在学校和社会中遭遇到一系列不愉快的事件时,如果父母能够在情感上给予支持,处理方法上给予指导,那么他们就能以沉着的态度应付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家庭能够给子女提供一个避风港,能够让他们得到情感上的寄托,最终使他们形成独立、开朗、成熟的个性,树立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现实的社会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虚幻的网络世界就不会给他们形成强大的吸引力了。
参考文献:
[1]朱克京,吴汉荣,田书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和干预[J].国外医学 社会医学分册,2003,20(1):151-191.
[2]傅深省,留鹰航,吴少钗.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外医学研究,2009,7(7):5-7.
[3]刘秀芬,黄悦琴,李立明.父母教育方式与人格障碍关系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208-209.
[4]杨晓峰,陈中永.“大学生网络成瘾量表”的编制及其信效度指标[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4):89-93.
[5]岳冬梅.父母教育方式评价量表.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3,122-129.
[6]席震芳,张晓阳.初中生网络成瘾倾向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2):135-155.
[7]彭阳,周世杰.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4):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