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镁联合马铃薯片治疗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观察
2012-05-10彭爱芝
彭爱芝
(天津市黄河医院,天津 300110)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用于患者长期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和化疗。但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置管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15.15%[1],严重影响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我院应用硫酸镁联合马铃薯片外敷治疗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我院肿瘤科行PICC置管术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27~87岁;对照组 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26~89岁。 按照静脉炎的分级标准[2],观察组 I级18例,II级7例,III级3例;对照组I级17例,II级6例,III级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种、穿刺部位及静脉炎分级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应用50%硫酸镁湿热敷于静脉炎患处的皮肤上,每次30~60 min,每天3次,共 3天。
1.2.2 观察组 在常规应用50%硫酸镁湿热敷的基础上将新鲜马铃薯洗净后切成0.1~0.2 cm薄片,根据炎症的面积,选择一片或多片马铃薯片将该部位完全覆盖,再用保鲜膜缠绕手臂1周,30~60 min更换1次,每天3次,3天为一个疗程。
1.2.3 静脉炎程度判断 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判断标准。Ⅰ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 结[2]。
1.2.4 静脉炎效果评价 显效:红肿热痛完全消失,血管壁变软,弹性恢复正常。有效:局部症状消失,但静脉血管硬化,近期不能再作为输液用血管,或Ⅱ度和Ⅲ度分别改善至Ⅰ度标准。无效:用药2个疗程未见好转。
2 结果
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两组机械性静脉炎疗效的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机械性静脉炎疗效比较(例)
经χ2检验,观察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3.1 目前认为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与选择的导管过硬、穿刺侧肢体活动过度[2],血管的选择及术后导管的固定等因素有关。同时,由于肿瘤是消耗性疾病,多数肿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免疫力降低,对穿刺所造成的静脉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机械性刺激、化学性刺激及细菌所致局部炎症的抗炎能力也随之降低,加速静脉炎发生。
3.2 50 %硫酸镁因其高渗作用湿热敷能促使组织水肿消退,从而减轻水肿对局部组织的损伤,且Mg2+可降低神经细胞的兴奋性,而起到止痛作用。马铃薯含有大量淀粉,具有高渗作用;且马铃薯内还含有衍生物茄碱,可渗漏于皮下组织及血管内,加快血液流通,起到活血化瘀,消炎、消肿、止痛的功效[3]。本观察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硫酸镁湿热敷联合马铃薯片外敷疗效优于单纯硫酸镁湿热敷,值得推广应用。
〔1〕 刘霞,李俊英.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防治进展[J].西部医学,2012,24(1):192-193
〔2〕 付春华,赵雁,于莹,等.静脉输入硫酸镁预防诺维革所致静脉炎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7):816-818
〔3〕 刘晓丽.肿瘤化疗患者PICC管常见并发症原因及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7):267
(2011-12-07收稿,2012-03-23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