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线式猪尾型引流管在病理性积液引流管留置中的应用价值
2012-05-08陈俊卯王长友陈建立赵永魁张国志
陈俊卯,王长友,陈建立,赵 鹏,赵永魁,张国志
(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河北唐山063000)
拉线式猪尾型引流管在病理性积液引流管留置中的应用价值
陈俊卯,王长友,陈建立,赵 鹏,赵永魁,张国志
(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河北唐山063000)
目的探讨拉线式猪尾型引流管在病理性积液引流管留置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各器官或体腔病理性积液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一组采用COOK 10.2F一步穿刺引流管穿刺引流(COOK组),另一组采用10F艾贝尔多侧孔引流管分步法穿刺引流(艾贝尔组)。评价并比较2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引流效果、脱落率、感染率等。结果COOK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较艾贝尔组高,带管生活质量高,引流管留置过程中无脱落(P<0.05)。结论拉线式猪尾型引流管在病理性积液引流管留置中占优势,可以推广应用。
水肿;引流术;治疗应用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对各器官或体腔病理性积液,如囊肿,脓肿,胰腺假性囊肿,胸、腹水等采用CT或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硬化及冲洗治疗等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避免了外科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2009—2010年在我院就诊的各器官或体腔病理性积液患者100例,CT或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用拉线式猪尾型引流管或多侧孔艾贝尔引流管引流,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2010年在我院就诊的各器官或体腔病理性积液患者100例,门诊治疗患者18例,住院治疗患者82例,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24~78岁,平均(53.0±5.7)岁。积液原因,其中肝囊肿30例,肝脓肿15例,肾囊肿11例,脾脓肿1例,胰腺假性囊肿26例,胸腔积液13例,腹水4例。所有病例液体腔深>2cm,并且穿刺路径尽量远离血管、胃肠道、胆道、肾盂、肋膈角,以免损伤出现并发症。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一组采用COOK 10.2F一步穿刺引流管(图1)穿刺引流(COOK组),另一组采用10F艾贝尔多侧孔引流管(图2)分步法穿刺引流(艾贝尔组)。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图1 COOK拉线式一步穿刺引流管,置入腔内头端可用拉线固定成猪尾形襻
图2 艾贝尔非一步穿刺引流管,置入腔内头端虽然能成猪尾形襻,但稍用力就解襻,易脱出
1.2 术前准备:血、尿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检查,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准备好穿刺包、穿刺器械及引流管、利多卡因、无水酒精、抗生素、化疗药等。
1.3 穿刺及引流方法:超声或CT定位方法,采用Philip四维超声或SIMENS 16排螺旋CT机,根据患者积液位置选择合适操作体位,B超或CT下确定穿刺点、进针的方向和进针深度,皮肤表面穿刺点用笔标记。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利多卡因局麻,皮肤切开一3mm的小口,按设定穿刺路径穿刺,COOK组选择美国COOK公司产引流管,猪尾端带拉线的多侧孔一步穿刺引流管直接穿刺到积液腔内(图3),然后边向外撤针边向内推进引流管,引流管就会成襻于腔内(图4),注射器回抽通畅后,拉线固定防脱落猪尾襻,皮肤外固定盘将引流管固定,无菌纱布包扎,引流管外接三通及引流袋。艾贝尔组采用Seldinger穿刺法用17G穿刺针穿刺囊腔,抽出液体后,沿穿刺针送入导丝于囊腔内,退出穿刺针,沿导丝引入扩张鞘扩张穿刺道,退出扩张鞘,然后沿导丝引入多侧孔艾贝尔引流管至囊腔内,撤出导丝,注射器回抽通畅后皮肤处缝线固定于皮肤,引流管外接三通及引流袋。根据疾病情况,引流液给予常规、生化、细菌培养、病理学等检查。
图3 CT平扫示肝右叶脓肿,部分液化
图4 CT平扫示肝右叶脓肿COOK引流管引流术后15d,脓肿治愈,引流管无移位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COOK组均单人操作完成,一次穿刺置管成功于理想位置48例(96%),二次成功2例。引流管留置时间3~180d,引流管留置过程中无脱落。引流液或囊肿无水酒精硬化治疗堵管3例(0.6%),用注射器加压注射或导丝通开2例,更换引流管1例。引流管周围皮肤感染1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艾贝尔组需助手配合2人完成,一次穿刺置管成功于理想位置38例(76%),二次成功10例,三次成功2例。引流管留置时间2~164d,引流管留置过程中引流管脱出20例(40%),其中引流管脱出囊腔8例,脱出体外12例(其中由于带管时间长皮肤缝线牵拉脱落致管脱落7例);导致引流失败重新置管9例。引流液或囊肿无水酒精硬化治疗堵管2例(0.4%),用注射器加压注射或导丝通开1例,更换引流管1例。引流管周围皮肤感染2例,缝线处皮肤红肿、疼痛15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COOK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较艾贝尔组高,带管生活质量高,引流管留置过程中无脱落(χ2=8.306,P<0.05)。虽然引流管堵塞稍高于艾贝尔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肝、肾囊肿的微创治疗以往采用穿刺抽吸无水酒精硬化,但囊肿治愈率和复发率较高,主要是囊液未抽尽,注入的无水酒精被稀释,或疼痛而未注入足量的酒精,或未改变体位或硬化剂作用时间不够,囊壁细胞凝固坏死不完全,部分细胞仍有分泌功能,导致治疗失败。本组采用引流管置入留置充分引流至每天总量少于10mL时再用无水酒精冲洗硬化治疗,避免了上述情况的发生,治愈率大大增加。脓肿的治疗通过临床静脉输液抗炎极难治愈,通过留置引流管引流、敏感抗生素冲洗效果很好,多2~3周治愈,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胰腺炎假性囊肿或腹腔渗液造成腹膜炎,腹部占位等并发症严重,行穿刺引流能迅速减轻症状,但需长时间保留引流管持续引流[1]。恶性胸腹水通过内科输液调理无法消除,大量胸腹水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非常大,置管引流能消除积液恢复呼吸功能和消化功能,并且可以通过引流管间断注入化疗药物,杀伤肿瘤细胞。
CT和超声是目前穿刺引流常用的引导方法,各有优缺点。CT断面固定,直观,密度分辨率高,气体和骨的影响不大,针的位置显示清楚,周围脏器整体观强,缺点没有引导架,受操作者熟练程度限制,不能实时观察。超声最大优点是实时扫描,对血管、胆道等显示清楚,且有引导架,对较小的病灶穿刺较准确[2],缺点是受气体、骨等影响较大,整体观差,引导架操作麻烦。
对于穿刺成功率,COOK引流管设计完美,做工精细,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单人就能完成,是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的主要原因,但价格较贵。艾贝尔穿刺引流系统需分步进行操作,过程复杂,需助手协助才能完成,协调性差,穿刺过程中针的位置和深度易移位,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低,但价格相对便宜。艾贝尔组脱出者大多为肝、肾等器官的引流,总结其原因主要是肝、肾、脾等脏器和皮肤位移度大,引流管光滑造成部分或完全脱出。皮肤缝线只能保证引流管在体内外的管长度相对不变,而不能保证引流管内脱出,加之长时间留置引流管,缝线易从皮肤脱掉,引流管更易完全脱掉。缝线的牵拉造成局部疼痛、红肿、感染较常见。COOK组拉线式引流管内拉线成襻能较绝对的防止引流管脱出。皮肤有固定导管装置,不用缝线,减少了感染和避免了皮肤的疼痛。另外嘱患者注意引流管的护理(包括固定引流管、皮肤消毒换药、冲管等),这很重要,若不注意保护引流管,易脱出、感染和堵管。
对于引流管的直径10F管多能满足引流的要求,但是脓液、胰腺炎渗出液因其黏稠,内含絮状物,容易堵管,宜选择较粗的引流管。但粗引流管置入相对困难,并发症会增加,所以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直径的引流管。笔者想到拉线式引流管因内有一根丝线在管内穿过,是否会增加絮状物的黏稠附着于线上,更易堵管,COOK组引流管堵塞(3例)比艾贝尔组(2例)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还需大样本研究。
总之,COOK拉线式引流管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引流管留置过程中无脱落,带管生活质量均较艾贝尔组高,引流效果佳,显示拉线式猪尾型引流管在病理性积液引流管留置中的优势,可以推广应用。
[1] 姚欣敏,于澜,张抒,等.CT下经皮穿刺诊治重症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的临床研究(附43例报道)[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8,15(8):560-566.
[2] 姜鑫,黄丽华,汪宁宁,等.超声引导下穿刺留置引流管治疗肝囊肿患者的研究[J].黑龙江医学,2009,33(4):272-273.
(本文编辑:刘斯静)
R442.5
B
1007-3205(2012)02-0193-03
2011-10-06;
2011-11-07
陈俊卯(1976-),男,河北武邑人,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介入放射学与ERCP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2.0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