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职会计教学中“课、岗、证”融通的一点探索

2012-05-04李静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2年3期

李静

[摘要] 课堂教学内容、岗位所需技能、从业资格证考取,即“课、岗、证”三者有效融通,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也是保证高职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就如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课、岗、证”融通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教学教学设计课、岗、证融通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需要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实现“课、岗、证”(即课堂教学内容、岗位所需技能、从业资格证考取)三者的有效融通,通过课堂教学既培养学生具有过硬的岗位技能,又满足学生参加从业资格证考试的需要。作为高职院校长期从事会计专业教学的一名教师,本人在教学实践深深体会到要实现“课、岗、证”融通,最重要的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好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地设计好每一次教学,这是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实现“课、岗、证”衔接和融通的关键所在,也是保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

理论知识的学习、岗位技能的培养、“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取,这三者看起来有着不同的目的,但在教学设计中,只要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注意贯穿两条线:一条是从工作实际出发,着力培养学生记账、算账、报账的岗位技能,满足学生今后实际工作的需要;一条是满足学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甚至考取“助理会计师”等证书的需要,就完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三者的有机衔接和融通,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获取双证书,适应就业市场寻找工作的要求。根据我的教学实践,这样兼顾“课、岗、证”三者需要的教学方式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非常好。下面就以笔者在《基础会计》课中的一则教学案例来看一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课、岗、证”三者的融通,以期与同行交流探讨。

在进行“银行存款的清查”一节内容的教学中,需要使学生掌握两种会计岗位技能以满足今后实际工作的需要:一是准确查找“未达账项”,二是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两种技能,我在教学设计中采用以学生动手为主,辅之以教师的指导的教学方式。课前我精心准备了一份“银行存款对账单”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上课后发到学生手中,因为学生在此前的课上已经学了“银行存款日记账”。学生们拿到“银行对账单”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后,经我提示学生回顾此前所学的相关知识,引导他们对照两者的余额,他们很容易就发现了两者余额不相符合的问题。此时,我进一步提示学生:“对账单”和“日记账”都是对同一个企业银行存款收付逐日逐笔记的账,截止的时点一样,为什么会出现余额不符?原因何在?通过让学生个人思考——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很快就能使学生找到余额不符的原因,是因为存在“未达账项”,然后让学生通过对账,找出全部“未达账项”。这样就很好地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对“准确查找未达账项”这一重要会计岗位技能的培养。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因为我为学生准备和提供了真实的“银行对账单”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使学生对真实的工作过程有了感性认识,所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未达账项”的概念和四种类型,就变得比较容易了。因为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是由他们自己去动脑动手并进行讨论交流的,所以学生对这样的教学也会觉得富有乐趣,是有挑战性的,他们会很乐于接受和参与,而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在准确理解未达账项的基础上,再来学习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确定银行存款的实有数额,就水到渠成了,我先让学生分别在两个余额的基础上调整各自的未达账项计算出结果,再将计算过程让学生自行设计出表格填列体现,通过总结比较,得到科学简明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掌握其编制方法,这样就很好地实现了对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这一会计岗位技能的培养。因为注重了“课、岗、证”融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学习的效果也非常理想,让学生掌握“准确查找未达账项”和“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这两种基本的会计岗位技能,以往本是教学中的难点,现在基本上都能使学生百分之百的熟练掌握了。

掌握了对账时“准确查找未达账项”和“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这两种会计岗位技能,就可以满足实际工作中银行存款清查的工作需要了。但是,从加深知识理解和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需要来看,仅仅满足于掌握这两个技能还是不够的,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化理解以下知识点:1.能否根据“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整“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账面余额?为什么?通过讨论和引导,很容易使学生得出结论:不能根据“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整账面记录,因为它不是原始凭证,会计只能根据原始凭证才能做账。2.“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中的日记账余额、对账单余额、调整后的余额,哪一个是银行存款的实有数额?通过讨论交流,可以使学生明确:调整后的余额才是银行存款的实有数。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未达账项”的理解。3.“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项目”必须是企业“银行存款”的账面余额,而非调整后的实际数额,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也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复式记账的理解。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遵循了“任务引导——问题驱动——工学结合”的思路。这里涉及的工作任务,就是月末每个企业都要确定银行存款实有数,这是一项常规工作。在完成这项工作任务时,基本的方法就是到银行拿“对账单”,和开户银行对账。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果“日记账”和“对账单”两账余额不符应该如何处理?要解决这一问题,就会涉及会计岗位的一项基本技能:查找未达账项。所以,“未达账项”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也是基本的知识点,理解和掌握“未达账项”的概念和四种类型,从而编制出“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只有准确理解和牢固掌握这个基本的知识点和教学重点,才能够使学生实现知识的升华,弥补技能培养与从业资格证考试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断裂,很好满足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需要,从而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岗位所需技能、从业资格证考取,即“课、岗、证”三者的有效衔接和融通。

作者单位: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