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普及中国民间美术欣赏课程的重要意义
2012-05-04刘峻
刘峻
[摘 要] 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拥有的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遗产之一,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已有多种民间美术形式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普通高校普及中国民间美术欣赏课程,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更能够增进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延续,因此该课程的设置就已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 中国民间美术高校中国民间美术欣赏课程素质教育
中国民间美术的内涵
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深厚积淀,是我国先民智慧的结晶,最能代表华夏文化的民族性。并且,因地域不同而形貌各异。它是由人民群众根据世代相传的民俗、民风而创作的,带有浓郁的乡土味和地域特色、最易使人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和回归。并且,成为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术创作形式。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观念、民俗习惯、文化心理的产物,能够折射出不同历史时代的审美特征和创新意识。因此,它不仅仅只是单纯的艺术形式,而且还是一种历史的见证。它虽然源于传统概念上的下层社会,但却与贵族社会的宫庭艺术一起成为构成中华民族一切美术样式之母,并以其深厚的美学底蕴和文化蓄含吸引了全人类的注意。[1]
将中国民间美术欣赏课程纳入普通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意义
1.民间美术欣赏课程能够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观念。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普通人群接受美术普及教育的机会逐渐扩大,但与此同时,接受过中国民间美术教育的当代青年却越来越少,很多大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不但不理解,甚至拒绝接受。二十世纪以来,由于受到图像技术的冲击,很多大学生更容易接受笼罩着时尚光环的欧美、韩日的“卡通艺术”形象,而拒绝接受来自于本民族的民间美术作品。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皮影”艺术介绍给学生,可学生的第一反映则会是“好丑啊”等等,由此可见,我们民族的民间美术成就已经面临了巨大的危机,如果任由这种危机发展下去,必然会导致我国民间美术传承和受体的断绝。因此,在高校中推广和普及中国民间美术欣赏课程既是对我国民族民间美术最好的保护,也是提高大学生艺术品位与民族自豪感的重要举措。
2.民间美术不同于美术学院的“院体”式美术。
民间美术是由普通劳动者直接创作的,基于民间审美的基础上,依托于民间文化的意识形态,并为满足劳动者生产生活和精神需求而创造的美术形式。这种朴素的美术形式,无论在其形态、样式、种类还是涉及的范畴都远远超出了一般美术。王朝闻先生说:“民族民间美术当作一种供研究的资料,它对民俗学、艺术史或美学史等学科,都拥有轻视不得的重要价值。”[2]中国民间美术不但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更是具有很高的文化学术价值,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为丰富的哲学、宗教、民俗、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学内涵,而且还含有丰富的道德寓意,能够直接表达各种美好理想,弘扬优秀的人生理念,这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发挥个人才能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3.民间美术欣赏课程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民间美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教育肩负着传承文明、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中国民间美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科,作为高等教育的学府,理应担负起传承和教育的重任。《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第五条第四款也明确规定:“各级各类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要经常举办展示、论坛、讲座等活动,使公众更多地了解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教育部门要将优秀文化遗产内容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教学计划,编入教材,组织参观学习活动,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可见,各高等院校应该主动承担自己的文化责任和历史使命,以便在深化改革中,重组、创新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先进学科,并在更广阔的人类文化背景中整合发掘民族文化的资源,以推动经济全球化格局下的本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性。
中国民间美术课程的设置对于提升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意义
1.民间美术欣赏课程拓展了素质教育课程的内容。
目前,很多高校的美术欣赏课程依然沿用旧有的教育模式,教学内容也主要以传统的中西方古典艺术作品为客体。无论是专业美术教育课程设置还是公共美术教育课程设置体系中都还没有将中国民间美术及相关内容纳入教学大纲之中。陈孟昕、张昕等在《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学研讨会综述》中谈到:“……倡导全国所有高等院校积极地、紧迫地以民族文化整合心态来认知自己的文化资源。尤其是文化遗产丰富地区的高等院校,都应对当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及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发挥积极的桥梁作用。我们不能把学术看成单一的文本化、学院化、单向化的封闭研究形式,也不能让学术脱离开活态文化的研究,我们应当使学术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作用,让保护成为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桥梁,保持文化健康和有朝气地发展。”[3]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拥有种类繁多的民间美术样式,足能够为新的教育课程体系提供详细的教学文本和现实资料。因此,在我国高校的素质教育体系中,应该根据不同省份所拥有的民间美术资源,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中国民间美术所涵盖的民俗学、宗教学、人类学、哲学等知识内容结合所选择的民间样式进行全方位、多层次、深入浅出的讲解,这种教学办法,将有助于高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也是新时代高校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这种举措,不仅可以充实高校素质教育课程的内容,也将促进中国民间美术的进一步发展。
2.民间美术欣赏课程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形式。
把中国民间美术作为课程引入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环节中,对传统的、单一的欣赏型教学形式是一个重大突破。中国民间美术的类别多种多样。因此,要求与之相应的教学形式也必然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学校教育外,教师还可组织学生深入到民间美术的创作基地,亲身考察原生态的民间艺术资源,并通过拜访民间艺人及其作坊,使学生认识和体会到民间艺人的创作环境和生存状态。此外,学校也可以邀请创作经验丰富的民间艺人来学校举办学术讲座或给大学生作现场示范教学,充分展示其创作过程与技巧。通过以上的教育形式,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培养了他们对于中国民间美术的认同感,提升了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3.民间美术欣赏课程适应了教育改革的要求。
高校素质教育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主,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民族文化保护意识的提高,中国民间美术内容进入中小学美术课堂已经被国家以教育政策文件下发到各地教育主管部门。2000年教育部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就明确规定:“中、小学教育中的民族民间美术内容要达到课时总量的10%-20%,体现民族特色,充分发挥我国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但由于在普通高校中民间美术欣赏课程教育的缺失,致使许多毕业后任教于中小学的大学生很难适应或者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10%-20%的中国民间美术课时量。因此,中国民间美术欣赏课进入高校教育体系将有助于缓解这种矛盾。
4.民间美术欣赏课程与高校的其他课程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民间美术的生活味、鲜活感等特点,是其他专业课程所不具备的,也是所有美术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和借鉴的。中国民间美术走进高校课堂有利于丰富和完善不同专业的教育内容,活跃大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摄取中国民间美术的营养,大学生能够激励自己创造出与民族感情血脉相连的优秀成果。中国民间美术也可作为“学院美术”的补充,为美术专业的学生进一步创造形象生动、充满情趣、形式感十足的当代绘画作品打下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当代文化、生活观念大量涌入,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与审美观念受到巨大的挑战,许多曾在我国民间艺术史上享有盛名的本土艺术形式遭受轻视,面临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将中国民间美术欣赏课程纳入教学体系,对培养民族文化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唤醒民族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一些普通高校的美术专业已开始进行民间美术的研究与探索。如:西安文理学院艺术设计系的自由视觉方向在西北地区率先开始探索将中国民间美术样式与当代视觉表现方法相结合,定期组织教师学生考察全国各地的民族民间美术样式,并将这一教学方式纳入该校教育体系中。并且,该校还成立了民间艺术研究中心,用于对陕西民间艺术的发掘与研究。虽然如此,但相对于大多数至今仍然对民间美术欣赏课程抱有漠视态度的院校,这些局部的改变是不够的。因此,笔者希望能通过本文引起有关院校的重视并在这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使更多的大学生在了解我国优秀文化艺术遗产知识的过程中,接受民族文化精神的熏陶,传承民族文化,为华夏文明发展作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平.中国民族民间美术通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5.
[2]王朝闻.王朝闻学术论著自选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10.
[3]陈孟昕,张昕.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综述[J].湖北艺术学院学报,2002,4.
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