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铁路“门到门”运输的思考
2012-05-04李德林
李德林
(武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门到门”运输是指客户提出发送货物后,由承运公司提供上门收取货物,并由其目的地网点或合作公司负责将货物送到指定地址和收件人的一种货运服务。SWOT 分析法是一种企业战略分析方法,即根据企业自身既定内在条件对企业的优势 S (strength)、劣势W (weakness)、机会 O (opportunity) 和威胁 T(threat) 进行全面评估。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 是外部因素。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 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 之间的有机组合。采用 SWOT 分析法对铁路“门到门”运输进行分析,有利于铁路部门认清自身竞争优势,强化内部管理,消除企业发展劣势;有利于铁路部门抓住国家物流业发展的难得机遇,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面临的威胁,实现“门到门”运输的快速发展;有利于铁路部门优化物流网络布局和产品结构,实现服务功能的延伸和物流经营模式的创新。
1 铁路“门到门”运输的优势
(1)实现运输全过程的一条龙服务。发展“门到门”运输可以减少货主或企业在短途汽车运输、装卸组织上的人员和精力投入,提高铁路服务质量,在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的过程中,改进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培养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增强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实现货物的快装快卸。发展“门到门”运输可以实现货物到站就装车、卸车就进厂,减少或避免货主与企业在货车和货场占用上的投入,降低货物在货场保管期间发生丢失、变质的危险,有效提高货场使用效率,降低货物运输成本和总费用。
(3)延伸运输服务链条。发展“门到门”运输可以提供全方位的运输服务,有利于铁路运输企业及时准确地了解货运市场需求,吸引更多的货主或企业选择铁路运输,从而提高铁路运输在整个货运市场的份额。
(4)改善铁路运输条件。发展“门到门”运输可以在增加铁路主营运输收入的同时,提高市场利润率,从而促使铁路运输企业加大装卸机械、货场设施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生产组织效率。同时,可以减少社会车辆进入货场的数量,对于加强货场统一管理,防范场内交通事故具有积极的意义。
(5)铁路货物运输单位边际成本较低。在现行运价水平条件下,铁路货运单位边际成本与公路、航空等交通方式相比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全程代理运输存在议价空间,为铁路开展“门到门”运输提供了利润保证。
2 铁路“门到门”运输的劣势
(1)实施过程有待规范。铁路“门到门”运输开展较晚,运输企业市场营销手段单一,没有成熟的管理制度和熟悉市场运营的管理人员,实施过程中很容易变为强制代理运输,影响铁路运输企业的形象。
(2)运输过程存在风险。铁路发展“门到门”运输需要增加汽车运输、人员外出作业等管理环节,人员与设备管理难度加大,汽车进出矿山及短途运输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道路交通安全风险。
(3)缺乏市场竞争力。铁路“门到门”运输需要增加人力装卸、短途汽车运输等,其自身利润率不高,人力装卸存在与既有货场作业相冲突的问题,短途汽车运输存在杜绝超载、超重运输等问题,在目前市场环境下竞争力不强。
(4)积极性有待提高。铁路价格机制受到制约,对于利润率较低的“门到门”运输市场,应认真研究基层站段的清算政策,给予基层站段一定的合理清算比例,以充分调动基层站段的发展积极性。
(5)相关规章有待规范。现有铁路清算办法对铁路运输部分有较为完善的规定,但是对于“门到门”涉及的短途运输、代理、装卸等还缺乏相应的规章,当需要降价适应市场时,发站与到站之间,特别是针对跨铁路局运输的货物,各方利益分配存在争议,最终将影响货源的选择。铁路货物装车前及卸车后涉及的代理、装卸、运输等内部企业和部门众多,管理方法及清算制度各不相同,业务办理存在多头管理、协调困难、手续繁杂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门到门”运输的发展。
(6)既有铁路过失索赔机制等有待完善。实施“门到门”运输后,由于承运人对货物性质不了解发生事故,责任难以理清,从而影响基层站段开展“门到门”运输的积极性。
3 铁路“门到门”运输的机会
(1)国家不断加大对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政策性支持。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1]38号) 的公布,加快形成符合我国现代物流发展需要的公平开放、规范有序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策支持,为铁路发展“门到门”运输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2)有利于提高铁路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我国国民经济多年持续高速增长,但是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 GDP 的比率高出发达国家1倍左右,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在巩固既有货运市场的同时,利用铁路现有的服务网络和设备设施,大力开展“门到门”运输,提高铁路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大有可为。
(3)企业发展为“门到门”运输提供较多机会。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力,必须集中精力做大主营业务,除部分大型矿山、港口、工业企业会保留专门的办理铁路运输业务的部门外,中小企业大都不愿在产品运输上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采取运输产品整体外包方式的企业会越来越多。
(4)铁路的快速发展为“门到门”运输提供了条件。经过多年的建设,铁路营业里程已经近 12 万km,铁路运输能力基本满足社会需求。部分铁路繁忙干线,随着客运专线、高速铁路的建成通车,将大大增加货运能力。一方面,铁路可以对运输市场的变化作出快速反应,具备了提供完善的、多样化的市场产品的能力;另一方面,铁路作为一种低碳运输方式,成为大部分企业的战略首选。
(5)公路物流成本较高。在我国的公路网中有10万 km 为收费公路,对于公路物流,路桥费用占到物流企业总成本的 1/3,而部分地区公路高收费、乱收费和过度设置收费站等问题严重,使物流效率受到影响,提高了公路的物流成本。
4 铁路“门到门”运输的威胁
(1)以高速公路为代表的其他运输方式发展迅猛。随着国家基础建设的投入,整个交通网络体系日趋完善,铁路运距 500~3 000 km 的传统优势区域受到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使铁路货运在运输市场中占有的份额逐步降低。
(2)铁路满足运输市场需求缺乏灵活性。公路运输企业由于代理点设置广泛、运输信息畅通、办理手续简便,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比铁路更快地作出调整,满足运输市场需求。
(3)公路运输在“门到门”运输上具备独特优势。由于存在巨大的回空车运输市场,公路运输除了天然的“门到门”特性外,还可以提供物美价廉的运输服务,对于一些中小企业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同时,这部分市场的价格弹性空间较大,操作透明性不强,成为部分企业运输管理人员的首选。
(4)铁路运输组织有待优化。随着运输市场竞争的加剧,同类产品通常由多个品牌共享整个市场,而单个企业的成品、半成品单批销售数量总体呈现减少的趋势;同时,为了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营销费用,企业销售距离终端市场越来越近,部分经销商需考虑资金占用的压力,单批进货数量通常不大,而铁路货车基本车型多为 60 t、70 t,而且还有增大的趋势。因此,铁路应针对小批量、多批次的产品优化运输组织,从而满足产品运输需求。
5 加快发展铁路“门到门”运输的对策
通过 SWOT 分析,加快发展“门到门”运输将给铁路运输企业带来明显的优势。因此,应抓住现代化物流发展的机会,通过合理的对策和措施,实现货运服务质量的提升和经营效益的增长。
(1)明确铁路“门到门”运输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为货主提供从计划申报、进站装车直至货物到达验收、到达交付的全程运输及代理服务,严格防范利用运输优势地位,实行强制代理,降低服务标准。
(2)扩展铁路运输“一口价”产品范围,完善货物承运至到达交付的工作流程、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建立运输信息交流平台,形成市场议价机制,使运输收费公开、透明。按照管段负责的原则,做好运输衔接工作。一方面,货主或企业更好地了解运输产品,核算运输成本;另一方面,铁路运输企业更好地了解运输产品价格,为参与地方企业货运市场竞标提供可能。
(3)完善铁路内部分配机制,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分配方法。在需要降价培育运输市场时,可以首先考虑降低边际成本较低的铁路运输部分,做到先引流上车再通过提供货代、装卸等多种服务来保证企业的整体利益。同时,铁路内部企业应实施一体化管理和统一标准,避免因内部分配不公,造成货源流失。
(4)铁路部门及时公布运力信息。对于铁路运输的主要空车方向、运输能力欠饱和线路和对运输时限要求较短的大宗货物,应即时上报运输信息,快速掌握运输产品价格,充分利用货运电子商务平台,实现货主上网询价,建立按订单组织运输的快速反应模式,最大限度地为铁路争取货源。对于运输能力紧张的限制地区提供多样化的运输服务,一方面避免增加货车在途作业时间,占用企业闲置资金;另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提供其他运输方式服务,满足经营需求。
(5)建立区域性物流企业或与地方物流企业合作。对于纳入“门到门”运输服务的货主或企业,在铁路运力不足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满足其运输需求;通过加入其他运输市场,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利用铁路和其他运输方式的优势,开展公铁联运、铁水联运,合理分享运输市场;通过整个运输过程进行流程再造,降低运输总成本,扩大运输市场份额。对于“门到门”运输中部分管理难度较大的部分,可以考虑以市场换服务,在降低自身经营风险的同时,保证为货主或企业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6)为货主或企业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产品。完善地区性货场职能,建设大型物流基地、城市配送中心、专用铁路等基础设施,在开展货物运输、装卸、仓储、包装、加工、配送、货代等多种服务产品的同时,运用新技术扩展货物运行追踪、货物流向查询、各地产品价格查询等多种服务方式,在为货主或企业提供服务产品的同时,提高铁路运输企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