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车务系统职工队伍素质建设的思考
2012-05-04张小军王俊刚
张小军,王俊刚
(北京铁路局 运输处,北京 100860)
职工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主力军,职工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对企业的兴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随着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生产技术不断更新,对职工队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提高职工的素质,使之具有丰富的多元知识结构、多种实际操作技能,敬业爱岗、一专多能并善于解决技术难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北京铁路局车务系统职工基本素质现状的分析,提出加强职工队伍素质建设、实现以素质保安全的有效途径。
1 北京铁路局车务系统职工队伍现状
(1)接发列车人员占主导地位。截至 2012 年1月,北京铁路局车务系统 24 个站段行车职工共计20 735 名,其中接发列车人员 12 933 人,占职工总数的 62.37%;调车人员 5 459 人,占 26.33%;配车人员2 343 人,占 11.30%。从工种比例看,接发列车人员是北京铁路局车务系统行车职工的结构主体。
(2)职工队伍储备量不足。从年龄结构看,30岁及以下职工 2 427人,占职工总数的 11.7%;31~40岁职工 6 552 人,占 31.6%;41~50岁职工 7 465 人,占 36%;50 岁以上职工 4 291 人,占 20.7%。职工年龄分布整体呈中间大两头小,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但从发展的角度看,30 岁及以下职工仅占职工总数的11.7%,职工队伍发展后劲乏力、储备量不足。
(3)职工文化程度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从文化程度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职工 3 821 人,占职工总数的 18.43%;高中文化程度职工 4 326 人,占20.86%;中专、技校学历职工 10 034 人,占 48.39%;大专及以上学历职工 2 554 人,占 12.32%。中专、技校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占职工总数的 60.71%,居主导地位,并且大多为后学历,实际文化程度与学历有一定差距。
(4)高技能人才短缺。从技能等级看,初级工 282 人,占职工总数的 1.36%;中级工 7 799 人,占 37.61%;高级工 7 309 人,占 35.25%;技师 1 211人,占 5.84%;高级技师4人;没有技能等级的职工4 130 人,占 19.92%。高级工和中级工占职工总数的72.86%,这些职工在运输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与铁路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比,仍显总量不足、结构分布不合理,特别是高级技师和技师人数不足职工总数的 6%,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
据统计分析,北京铁路局车务系统近年来的安全事故,大部分是由于操作人员责任心和技术素质不高导致的操作失误及违章作业造成的。综合事故原因和当前职工年龄、文化及技术结构现状,职工素质对企业发展的“短板”效应较为突出,职业道德和技术素质不达标是制约企业安全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改变职工队伍现状,培养一支素质高、作风硬、应变能力强的职工队伍,是北京铁路局车务系统亟待解决的课题。
2 影响职工素质提升的因素分析
2.1 职工来源
近几年新接收的职工在就业前未接受过铁路专业的系统教育,理论基础薄弱,专业知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在培训过程中,枯燥的理论教学缺乏吸引力,观摩性的实作培训缺乏实效。虽然近几年铁路局在新职工的学历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精力,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培训,但从效果看,仅可满足上岗要求。作为运输企业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还需长时间、下大力气的培养教育。
2.2 责任意识
现场职工安全压力大、运输任务重,同时受一些不良价值观的影响,铁路职业道德、责任、纪律、技能的提高与思想认识、价值取向、铁路行业凝聚力、个人向心力之间的碰撞较为激烈,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职工基本业务素质的提高。因此,职工责任意识的树立、价值观的培养等多方位的思想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
2.3 培训质量
2.3.1 岗位适应性培训未达到预期效果
自 2009 年以来,北京铁路局车务系统每年安排约 600 名车站值班员、100 名调车人员、100 名配车人员脱产到相关院校进行岗位适应性培训,但受多种因素影响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1)专业管理部门参与不到位。铁路局、站段两级运输专业管理部门精力主要集中在现场安全风险控制上,职工素质教育单纯依靠职教部门或全权委托院校完成,影响培训效果。
(2)培训目标不具体。提速重载、扩能增量带来的作业方式、运输组织变化对岗位的要求随之改变,但岗位标准缺乏科学、系统的评价。大量的新技术、新规章应用后,职工应该掌握哪些内容、掌握到何种程度没有清晰明确的界定,影响培训效果。
(3)培训教材不能及时到位或未及时把新设备的技术数据转化为适合培训的教材。
2.3.2 非正常应急处理能力培训未达到预期效果
(1)目前对非正常应急处理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随着设备智能化和可靠性的不断提高,故障发生率相应降低,非正常情况的差异性和设备故障判断处理却越来越复杂。
(2)职工学习动力不足。现场非正常应急处理时,职工依靠班组长、班组长依靠干部的“层层依靠”心理,导致职工对非正常应急处理的有关内容掌握不够,学习动力不足。
2.3.3 培训内容与培训模式缺乏发展创新
(1)学习内容针对性较差。在车间班组的学习中,不能按工种和工作需要划分,所有人员无论处于何种岗位,学习内容都相同。
(2)培训教材不适应现场需求。符合现场实际需要的辅导教材不多,大多数辅导教材的内容多而杂,缺少内容精炼、针对性强的教材。
(3)培训未摆脱传统模式。绝大多数车间班组的学习仍然是照本宣科,培训方式没有互动与新意,职工的学习兴趣不浓,效果不好。
2.3.4 培训设施陈旧老化
铁路局、站段实训基地不能满足生产实践的需求。大量的新设备投入后,职工对学习新技术的要求极为迫切,但由于铁路局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推进不到位,与现场不同步,难以达到及时性、超前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3 提高车务系统职工素质的途径
确保运输安全,关键是提升职工队伍素质。铁路局、站段必须坚持以主要行车工种队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提升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为核心,全面加强职工队伍建设,为铁路运输生产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证。
3.1 各级组织齐抓共教,促进职工职业道德素质提升
一名合格的职工,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履行职业责任、执行职业纪律、精熟职业技能,这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石。在职工培训中,必须坚持党、政、工、团各级组织齐抓共教,不可推责;业务部门、综合部门必须联手共教,不可旁观。对职业道德、责任、纪律的教育,应更高、更重、更严于职业技能教育。在全铁路局形成大教育的格局,确立大教育的观念,落实大教育的责任。树立职教比高考还要重大的理念;树立职教是安全生产第一道关口的意识。铁路局、站段抓职教工作应如同抓安全和任务,将思想教育融入各项教育之中,发挥党、工、团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优势,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和形势任务教育,增强职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提高职工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
3.2 采取多种形式促进职工队伍基础素质提升
3.2.1 立足长远,促进职工基础素质达标
(1)结合车务系统岗位实际,设定严格的职工选拔标准和准入门槛,以保证新增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教育背景。
(2)突出新技术运用、新装备操作、技术含量较高岗位人员,以及新入路、新改职、新提职的“三新”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把握铁路新技术发展趋势,采取校企联办、厂企联办、聘请客座教授、开展技术讲座等形式,超前培训,做好人才储备。
(3)推进高技能人才建设。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训制度,制定工人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目标和规划;使每个岗位都有业务、技术、处理应急事件的领军人物,实现以点带面,促进职工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4)推进岗位专业学历教育。30 岁及以下专业学历未达标的职工,采取脱产入学形式,分批培训;35 岁以下专业学历未达标的职工,采取函授教育形式确保达标。
3.2.2 规范培训内容,促进职工业务素质达标
(1)突出岗位实际应用,规范培训内容。接发列车人员应突出《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行车组织细则》等接发列车相关条款和《接发列车作业标准》、《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标准》、《6502和计算机联锁基本操作及常见故障处理》等基础性内容的培训,充分利用 6502 或计算机联锁模拟设备对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故障非正常情况处置定期进行演练,提高职工非正常情况的驾驭能力。
(2)为达到培训预期效果,加大培训、演练管理的考核力度,做到人员、教材、师资、时间、考核五落实。
(3)化繁为简,推行“一岗位、一教材、一题库”工作,根据岗位工种特点,将《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行车组织细则》等基本规章和《车站行车工作细则》进行分解,编制成具有岗位作业针对性的通俗易懂的教材和题库,达到培训、考试围绕作业,职工作业围绕安全效率的目的。
(4)开展案例教学,将铁道部、铁路局、站段近期发生的各类事故、设备故障、安全险情,以及防止事故的实例制成视频,编成教材,开展案例教学,提高职工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突发情况,特别是提高安全风险意识、应对安全风险的能力。
3.2.3 完善教学设施,创新职工培训模式
(1)优化整合与新建开发相结合。完善铁路局级车务系统培训基地建设,由铁路局职教部门牵头,业务部门配合,2~3 年内建立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管理配套的铁路局、站段两级培训基地,为健全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奠定基础。
(2)站段加强生产一线车间教学设施建设,为车间班组配备必要的电教设备和基本的教学设施。
(3)提高职教工作的科技含量,对管理跨度大、人员集中困难的单位,开展远程教育,解决工学矛盾,适应新形势下的培训需要。
4 结束语
一流的安全业绩需要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来保障,高素质的职工队伍需要不间断的教育培训来实现。铁路局、站段必须充分认识人才资源的特殊地位与作用,把职工教育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从职业道德、专业技术和实际能力等方面入手,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搞好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育高素质的铁路职工队伍,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铁路现代化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