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法和学法促进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2012-05-02杜玉红
杜玉红
现在很多学校热衷于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推广,其目的是想通过某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推广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其实无论是先学后教,或是学案导学,任何一种模式都要有针对性地利用于教学中,这种针对性表现在一要针对学情,二要针对课情,也就是要因材施教,要巧用教学模式,巧用教法和学法。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法、学法要因“学情”不同而施教
学生的认知起点、生活经验、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和认知规律,都是我们采取何种教学方式的决定因素。
(一)寻找学生的认知起点,做到教法、学法“有的放矢”。
作为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一要对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有准确把握,不仅把握学生所掌握的本学科的知识,还要把握其他学科的知识,同时还要把握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二要了解学生课外知识的拓展层面。学生的认知起点是教师教学的起点,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教师才能在课堂上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教法学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到新知识。
(二)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切入,让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延续和拓展。
笔者在讲到“丰富多彩的情绪”一节时,采用了“小调查”这样的方式导入新课。我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今天早上几点起床?几点上学?上学时的心境如何?当你知道今天有新老师和自己一起学习新知识,而且是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这几个问题每个学生都能回答自如,因为这几个问题的提出都是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出发的。然后我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引导学生,不同的心境就会有不同的情绪体验,由此导入新课——丰富多彩的情绪。
陶行知先生说:“要以自己的经验作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作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学生的生活体验是教育的起点,思想品德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延续和拓展。
(三)教法、学法应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规律。
在思想道德观念多元化的今天,任何一种观念都不可能通过强制灌输来使学生接受,因而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依据学生的思维认知规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讲到七年级下册《钢铁是这样炼成的》这一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我采用了情景暗示法教学:在本节课的第三个环节,我设计为《庄严宣誓》,誓词的内容是:我要成功!我能成功!为了成功,我愿尽最大的努力,磨砺意志,学会坚强。(1)树立明确的目标。(2)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事做起。(3)学会管理自己。(4)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让自己茁壮成长。我能行!我一定行!在本节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创设情境,播放歌曲《相信自己》,并展示歌词。在播放歌曲的过程中作激情小结:多少次挥汗如雨/伤痛曾填满记忆/只因为始终相信/ 去拼搏才能胜利/热血在赛场沸腾/巨人在东方升起!最后我坚信:大家通过一段时间的刻苦磨砺,一定能学会坚强,走向成功!在课程结束的瞬间,同学们激情高涨,情感共鸣达到了高潮,起到了情感升华的作用!再比如,八年级下半年重点开展法律常识教育,于是我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执法、守法、普法的典型资料,开设模拟法庭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学方式要因“课情”的不同而施教
不管是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还是杜郎口的教学模式;不管是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还是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不管是多媒体教学,还是常规教学,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它的优势和劣势。作为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情”采取恰当的教学模式,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不一定每节课都采取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可根据“课情”、“学情”的不同,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或方法,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比如:简单的教学内容,学生自学就可完成的,决不合作进行;通过合作学习提升效果最佳的,教师决不“满堂灌”。但对于有些知识,比如九年级的“生产力”、“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以及“人口过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等这些理论性强的知识教师必须讲,必须讲透!
教师也没必要每节课都采用多媒体教学,先进的教学手段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能正确的把握每节课的“课情”与“学情”,根据不同的“课情”和“学情”,采取恰到好处的教法和学法,生搬硬套的模仿,最后只能是邯郸学步。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