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 教学感悟
2012-05-02杨萍
杨萍
目前,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广大一线历史教师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正在努力探索如何上好每一节课,如何让学生乐学历史、学好历史。2011年,湖北省开展了“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教学比武活动在我校一直是一项常规活动,2011年开展得更加深入、全面,所有教师高度重视,积极参与。我也积极参与这项活动,听了许多青年教师及中年教师的课,感慨颇多,获益匪浅。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感悟,和广大同仁一起探讨、分享。
1.历史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首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完善的知识结构。教师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有通史知识结构,做到贯通古今;二是要有中外历史知识结构,做到熟练把握;三是要有超出史学范围的多学科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更好地实施创新教育。其次,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每节课的得失,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教学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如我校易仁欣老师上课时,时而气定神闲,时而诙谐自然。这样,学生学得轻松,听者耳目一新。再次,要掌握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使用声、光、图等技术手段,改变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方式(课本、黑板、粉笔加教师口授),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增强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平等、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合作应当是双向的、主动的、和谐的,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教师不是学生的领导者,而是指导者,师生应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并不失时机地予以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努力创设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重视课堂教学提问艺术。第一,要善设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牢牢地吸引住學生,使他们急于去追根究底。第二,要多角度设问,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第三,提问要新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第四,提问要选准切入点。提问切入点选得准,学生就会兴趣盎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五,提问要把握好难易度。历史课堂提问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实际、知识能力实际,使学生可望又可即,恰到好处,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我校向和平老师在讲“英国君主立宪政体”时所设置的问题很有代表性,恰如其分地把女王和首相的职能、特点引入情境教学,让学生去讨论质疑,从而轻松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3.用情感化的教学语言,准确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评价,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和行动。准确有效地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可使学生及时从教师那里了解自己,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及时检查并调节自己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和学习方式,继而产生新的学习动力。教师在评价、教育学生时,要以理服人,切忌讽刺挖苦;要简练深刻,切忌唠叨;要有感情,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真情,切忌大说空话大话。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树立反思意识。在学生对一个问题产生不同意见时,教师应给予结论性评价,让学生明确真理到底是什么。实现民主化教学,必须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给学生以亲切感。如我校语文老师艾超鹏在示范朗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时,语言富有磁性,给所有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样的课听起来就是一种享受!扣人心弦的语言,烘托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
4.结合教材内容积极探究。
探究活动总是在动态中进行,符合青少年好奇爱动的特点,既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又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从而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听课的状况,更好地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因此,通过探究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动脑,是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的有效办法。让学生动口说、动手做、动脑想,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可以赶走学生的睡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听课效率。我校曹永清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通过学生自主研读、材料解读等形式,既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满足了心理需求,又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5.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应破除教师中心论,“以学论教”,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发挥“教”的主导作用,“教”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现在课堂上教师主张“老师少讲,学生多讲”,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掌握了思维的方法,灵活、牢固地掌握了知识。在整个教学环节设计上,要尽量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以学生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付诸行动的思路贯穿课堂始终;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提高其交往技能,开拓其思维范围;多肯定学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最终让新课标理念在课堂教学实际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6.多开展历史第二课堂活动,实施创新教育。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习内容、中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等,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开展历史第二课堂活动,如举行演讲比赛、表演历史短剧、制作历史图表、开展社会调查、利用网络开辟历史聊天室等。通过这些活动,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历史的直观认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长期的“课内比教学”实践活动证明:中学历史课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新要求,必须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为此,教师应成为爱生活的典范,热情似火、激情飞扬,把课堂变成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阵地,切实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上,让“创新之树”在历史课堂上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