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念恩师
2012-04-29刘红
袁浩校长是我的恩师。虽然,我没有在北京东路小学读书、工作,也不曾很正式地拜过师,但,一路走来,或欢笑,或伤心,或彷徨,或昂扬,总有袁校长的关注、引导和鼓励。袁校长以他的率真、睿智、高尚,给了我教育和启迪,给了我智慧和力量。
初识袁校长,是在北小的校园里。带着虔诚的心,慕名而来,学习如何教作文。惊讶于北小孩子们对写作的那份热爱和敏锐,一篇篇观察日记,充满着生活的情趣,飞逸着纯真的童心,字里行间,分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跳动,在成长。讲台上,侃侃而谈的正是袁校长。“作文教学必须着眼于人的发展,要着力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成为童年的乐事。”“从培养观察能力入手,改革作文教学。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认真体验,学习运用观察思考的方法,提高能力,使他们从生活中增长见闻,丰富情感,产生倾吐的欲望。在这样的基础上,着力引导他们交流倾吐、练习表达……”醍醐灌顶,作文教学的精彩原来在这里!袁校长挑战小学语文教学难题,直面作文教学现状,追寻作文教学的原点,在研究学生作文心理的实践中,大胆探索,科学提炼,为全国小语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教改之风。那时的我,刚刚踏上语文教学之路,如饥似渴地学习着,践行着,小小的心里,对袁校长满是崇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真正和袁校长相识,应该是在2003年的春天。一次教学观摩活动结束后,我随着人流走出会场,发现袁校长竟在我的身旁。我抑制住激动,小心翼翼地叫了一声“袁校长好”。袁校长冲我一笑,大约也看出了我的紧张,随即温和地说道:“你好,也来参加活动的?”“是的。我是夫子庙小学的刘红。”“刘红?夫子庙小学的?呵呵,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你有一篇论文是谈新课程下的备课,写得很好,在这次全国论文评比中获了一等奖。祝贺你呀!”我至今都无法忘记那幸福的滋味。不仅仅是因为一等奖的成绩,更多的是能和我崇敬的教育大家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惊叹于他居然有这样好的记忆力,对读过的文章过目不忘,对初出茅庐的后辈如此鼓励。很多年后,我和袁校长谈起这次相识,我说,非常感谢他的“记住”。这份“记住”在我的专业发展道路上仿若推动器,促进我不断思考,不断品尝被认可的快乐;这份“记住”也影响着我对学生的教育,我会努力记住每一个孩子的爱好、品性,记住他们的心愿,他们的进步,在某一个时刻,我会郑重地告诉他们,让他们明白我的在意与鼓励。看着他们欣喜的模样,一如当年的我。
2005年9月,我评上了特级教师,12月,接到了袁校长的电话,希望我能代表江苏省参加第二届江浙沪名特教师会课。这是我评上特级后在大型教学活动上的第一次亮相,要面对全国各地一千五百多名听课教师,借班上课,现场点评。这样的展示是压力,是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艺术的考验,特级教师到底“特”在哪里,我的心里是忐忑的。袁校长就是这样的长者,他似乎总能洞察人的心理,总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思量,总是把能做的事情做在前面,他用最大的支持与包容点燃起我的激情。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刘老师,要相信自己,上出自己的想法。站在讲台上,眼中、心里只有学生,其他的都不重要。没有完美的课堂,所以课堂才最有生命力,我们也才有不断改进、超越的快乐。如果你不介意的话,试上的时候我来学习学习。”袁校长来听我的试教课,给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语文课,一定要上出语文味儿,要在布局谋篇、斟酌词句上下工夫。”“课堂需要教师动情,但要发自内心,是质朴、自然的情感,这样才能打动学生。”“教学起点很重要,你要知道你的学生已掌握了什么。”“课堂语言要简洁,自己少说一些,让孩子多说、多练一些。”“倾听,再倾听,在倾听中理解学生,点拨学生,引导他们学深,学广。”……字字珠玑,谆谆教导,拳拳心意。当我最终在会课中取得好评的时候,我知道,这次会课已成为影响我专业发展的重要教育事件之一,它给了我更开阔的视野。这一次磨砺,让我逐步成熟,开始在小语界有了自己的声音。真心感谢袁校长。
2007年夫子庙小学百年校庆,我献课《姥姥的剪纸》,袁校长现场评课,随后又约请孙双金老师为我作点评,和教学实录一并刊登在《小学语文研究》上。让名家帮带新秀,每一期杂志推出一位这样的新秀,为南京小语打造更多的名特优,袁校长在默默地做着铺路石。2008年夫子庙小学诚邀袁校长加入名师指导团,自此夫小的语文建设有了明确的方向、清晰的思路;夫小的课堂有了高屋建瓴、精到中肯的点拨;夫小的老师有了德高望重、学养丰厚的导师。随堂课、公开课,骨干教师、年轻教师,只要夫小召唤,只要老师们需要,袁校长再忙再累都要挤出时间走进夫小。既然有所承诺,就要全心全意服务,很朴素的想法,袁校长就是这样要求自己的。
2009年江苏省启动了首届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而作为省中小学荣誉教授、南京市首届基础教育专家的袁校长,又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我们的导师。在这样一个高规格、高平台的团队中,能再次聆听袁校长的教诲,接受他耐心细致的指导,我真是特别高兴。每次集中培训见到袁校长,我都会很恭敬地打招呼,而他或是伸出手和我有力地一握,或是远远地抱拳问好,总让我感动于他的随和、谦逊。他会关切地询问我最近在忙什么,又读了哪些书;很真诚地点拨我应当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独立的见解,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当我初步总结出“追求乐学境界”的教育主张,请袁校长为我诊断、指导的时候,他欣然应允,认真阅读了我的文章,又多次和我探讨。他的点评让我更清醒地认识了自己,认识了语文课程,对我进一步完善教学主张起到了十分好的推进作用。我非常珍惜袁校长的倾心扶持,很钦佩他的真知灼见。
认识袁校长,敬仰袁校长的人很多。他的身上仿佛总有一股魔力,爽朗的笑容让你很容易亲近他,信赖他,敏捷、发散的思维,生动、幽默的话语,一语中的又发人深省,听他讲座,与他交流,总会有满满的收获。很难将他与老者联系在一起,他总是那么朝气蓬勃,干劲十足,编杂志,搞活动,做辅导,全省各地都能看见他坚实的身影。他撰文,写诗,作画,寄情于飘逸的墨香、秀丽的山水,散发着诗人浪漫的情怀和绮丽的梦想,生活得充实而快乐。曾经好奇地问过袁校长,怎么有那么多精力,做那么多事儿,不累吗?他一本正经地想了想,摇摇头说:“不累。我身体还真没什么毛病。”言语中透出些许的得意,那模样,像个可爱的孩子。一生都与教育“心心相印”的袁校长,始终有一颗不泯的童心。
从一名稚嫩的教师走到今天,我接受了许多专家、名师的指点,他们引领我成长,给了我无法抹去的记忆,袁浩校长就是其中的一位恩师。感念恩师,无以报答,唯有做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来回报恩师的关爱与期待。谢谢袁校长,我会努力,永远努力。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首批培养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