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高校课程地图探析

2012-04-29柯晓玲

高教探索 2012年1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建设

柯晓玲

摘 要:课程地图是指教师在授课后将实际教学活动的各个要素使用图表等视觉形式或电脑软件重新呈现出来。建构课程地图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已被英美加澳等国家的高校采纳,作为加强学科课程建设,增进教师交流和沟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我国也可以尝试采用这一课程建设模式,以此来促进本科专业课程建设的深入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课程地图;课程建设;本科教学质量;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工作是高校工作的核心,而课程建设则是高校教学工作的核心,直接关系到高校教学质量的优劣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为了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2003年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同年,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实行“五年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2004年8月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开始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和专业化的发展阶段。[1]我国逐步建立起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和精品课程评估体系,课程建设成为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之一。

我国通常意义上的课程建设是指通过分析具体教学需求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课程目标对某一个学科或多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和修订,以最终实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2]近年来我国高校由于重视本科教学工作,普遍加强了对课程的规范建设,如制定详细缜密的课程计划,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形式以及评估手段都在课程实施之前进行了具体的规划,但是在课程结束后对课程的系统跟踪和调整还相对比较缺乏。尽管教师可以依据课程计划安排教学活动,然后通过测试来检验课程设计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通常会根据具体情况对课程进行调整,因此实际课程与设计的课程会有很大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差异以便及时修改课程计划来确保课程计划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教师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其中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建构课程地图。

一、课程地图概述

简单说来,课程地图是指教师将其课堂的实际教学活动,如授课内容以及所花费的时间、教学材料、课程的目标技能、教学场所、评估手段等,用图表等视觉形式进行系统描述。[3]西方课程研究专家早在上世纪70年代早期就提出课程地图的概念, 强调可以通过建构课程地图来协调设计课程和实际课程的差距,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的课程建设,并从80年代开始逐渐被高校所使用。高校通过把这些内容要素构建成课程地图,学校可以全方位地重现实际教学活动,并根据不断变化的具体需求,如专业资源的调配需求、学生就业的需求以及知识更新的需求等,对课程计划进行讨论并及时作出更新调整,从而提高高校课程设计的时效性、灵活性和实用性。

例如,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Macquaire University)通过建构幼儿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地图来调查该专业的学生是否已经获得所需掌握的基本技能,以确保该专业的课程设置能够充分体现其全面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的办学理念。[4]该课程地图以图表的形式来构建,纵项内容包括该大学要求学生通过具体的单元学习来提高的12种技能,如读写能力、计算能力、信息技术、自我意识、沟通能力、文化素养、批判性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伦理、组织能力和领导潜质。地图的横向内容则是针对每种技能的6个选项,分别为假定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该技能、鼓励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中掌握该技能、向学生示范该技能、教给学生该技能、要求学生使用该技能、对学生使用该技能进行评估等。通过让授课教授选择相应选项来汇总该专业每个单元的技能学习情况,他们就能了解学生的技能培训的内容和收效以及如何改进教学(详见图1)。

尽管课程地图的具体实施不尽相同,但是都遵循基本步骤。首先,课程地图设计者会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设计课程地图的模板和具体课程内容要素。在完成课程地图模板和内容要素的设计之后,还包括五个阶段:第一阶段,该学科专业所有授课教师分别将本学期各门课程的实际授课内容填入或输入设计的模板上。第二阶段,将已经填入或输入的所有内容按不同课程分别进行汇总。第三阶段,该学科所有授课教师将内容汇总,形成一个总的课程地图。第四阶段,所有授课教师讨论汇总后的地图,找出遗漏、重复、不一致以及优缺点。第五阶段,针对讨论结果对课程计划进行修改,加强或删减知识点,最后形成新的课程计划。[5]因此课程地图的建构是一个螺旋式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见图2)。

由于课程地图涉及教学各个环节,信息量大,构建传统的纸质课程地图通常费时费力,而近年来电脑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Kerslake 和 KcKendree指出目前的高校课程地图主要由高校自主开发的软件系统和商业课程地图软件系统来完成,采用互联网技术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来构建。值得注意的是,课程地图的数据输入不能使用MS Excel软件,而应使用关系型数据库,例如SQL、 MySQL 和ORACLE等进行管理,以确保数据的逻辑一致性并实现课程地图使用者之间的互动和共享。[6]

例如英国伯明翰医学院在上世纪90年代使用Filmmaker Pro数据库开发了电子课程地图,并通过互联网发送给该校师生填写。该课程地图主要包括三个内容要素:课程内容、学习结果和关键词,而关键词的作用在于为学习结果和课程内容提供导航作用,便于师生查找。[7]Curriculum Mapper是世界上第一个课程地图商业软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课程数据库。该软件能够让教师输入实际教学活动,并与各种教学标准和大纲进行参照对比,还可以参照著名高等学府的课程来分析自身的教学活动。CurrMIT则是由美国医学院协会(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edical College)主持开发的一个课程地图数据库,收集美国和加拿大大部分医学院的课程信息,包括 15,000多门专业课程和实习课程的描述,115,000多场讲座、实验、小组讨论等的信息,以及40多万个关键词和字符串。该数据库的具体用途包括可以获取某个具体课程的地域分布情况,比较不同医学院的课程设置以及及时发现课程设置的不足和遗漏。

构建课程地图越来越受到国外高校的重视。例如Willett对英国和加拿大的31所医学院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发现,55%的医学院正在开发课程地图;19%的医学院已经完成课程地图的规划,但仍在继续完善中;16%的医学院正在规划课程地图的开发,只有10%的学院尚无开发课程地图的计划。这些医学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普遍实现课程地图构建的电子化。[8]该研究还发现,已经参与到课程地图开发工作中的学院认为此举措是成功的,课程地图有助于他们进行课程整合,增强课程的透明度和可及性等等。通过研究发现,这些医学院所开发的课程地图内容要素包括教师、授课时间和地点、学生、课程评估手段和方法、描述项、教学方法、学习成果、关键词等等。而关键词的作用则在于方便检索查找。

台湾高等教育近年来引进构建课程地图的做法,课程地图已成为其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建设的主要策略之一,并且成为其教学评鉴的主要后续配套措施之一,其作用在于通过“课程地图与结构概念强化教师教学与辅导、运用教学评鉴去落实课程地图与人力培育事务”[9]。因此课程地图在教师改进教学,促进专业发展与培养人才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由于台湾高校持续面临招生不足的危机,各高校均努力提升教学质量,追求教学卓越,而建构课程地图就成为各高校变革与调整的重大工程之一,以促进高校进一步规划其特色教程,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社会的用人需求,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升学校的竞争力。

二、课程地图在我国的应用

(一)课程地图的主要作用

为了更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促进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我们可以尝试采用课程地图的形式。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具体实际,课程地图能够起到如下几个主要作用。

1. 帮助高校更好地达到所制定的学科标准,确保高校的本科教学质量

通过建构课程地图我们可以将实际教学活动与学科课程设置标准进行对照,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确保教学活动能够达到课程标准。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如何保证本科教学质量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和各级精品课程的评比已经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而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实施者,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优劣。由于课程地图能够极大促进教师进行反思和对话,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因此能够成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改进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10]

2. 促进教师的沟通和专业发展

课程地图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教师通过参考课程地图来规划他们的教学活动,并适当调整和改进课程内容、技巧和评估手段,课程地图可以成为教师沟通、计划和师资培训的工具,极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我国,为了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研究学者纷纷呼吁要加强大学教师的团队合作和横向交流。因此,构建课程地图可以成为教师加强交流和合作、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的新途径,从而使整个教师团队更加富有战斗力,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3. 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课程地图能够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和实现途径,从而整体规划自己的学习,掌握学习主动权,提高学习成绩。当今世界知识更新迅速,对高等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可以通过课程地图整合校内的基础专业课程,及时发现需要淘汰、更新或补充的知识点和技能,为学生提供更为合理的课程体系,从而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因此建构课程地图也可以邀请学生参加,或者通过采纳学生的课程评估反馈来找出差距,及时对课程计划进行调整和修改。

(二)课程地图应用过程中的问题

尽管课程地图能够为高校的课程建设提供有用的指导,但是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主要在于构建课程地图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对教师来说是额外的工作。例如Willett对加拿大和英国医学院校的课程地图开发情况进行研究后发现,这些医学院在课程地图构建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对时间和人力资源的需求。此外,设计课程地图的模板和内容要素也需要主持课程地图构建的教师对学科专业和发展前景有全面深入的理解。构建课程地图还需要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让他们理解并支持课程地图的构建并熟悉操作方法,这也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课程地图只能用于课程建设,而不能作为行政手段来监督和评价教师。建构课程地图的目的在于完善学科课程设置及课程计划,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响应时代社会需求的合格大学生。通过课程地图,高校还可以发现教师需要改进或需要进修的领域,从而可以及时提供职业发展培训课程来帮助教师提高专业素养。但是课程地图不能成为监控和评价教师授课质量的手段,更不能成为教师的奖惩标准和根据。

2. 课程地图的内容涉及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技能、授课地点、授课资源配置和课程评估等等。针对我国高校的具体情况,我们目前应该把重点放在对教学内容的系统构建上,以确保该专业或学科涵括所有重要内容并能够及时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和社会的用人需求。

3. 建构课程地图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给参与其中的教师增加额外的工作量,但是从长远来看教师得到的裨益远胜过早期的投入。因此建构课程地图,首先需要向教师阐明课程地图的必要性,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这是课程地图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保证,同时还需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以确保课程地图构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4. 由于近年来课程地图多采用电子形式,并使用互联网技术和数据库进行构建,因此还需要专业信息技术人员的参与。尽管课程地图通常结构复杂、内容繁多,但是我们应该尽量做到使课程地图的页面设计简单、灵活、易于操作,以方便教师随时调出参阅并对其作出更新修改。

参考文献:

[1]原梅生. 创新本科教学评估提高本科教学质量[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2006, 9(3).

[2]Colin J. Marsh & George Willis. Curriculum: Alternative Approaches, Ongoing Issues (4th ed.) [M]. Upper Saddle River, NJ: Merrill Prentice Hall. 2007.

[3]Angele Koppang. Curriculum mapping: Building collaboration and communication[J]. Intervention in School and Clinic, 2004, 39 (3), 154-161.

[4][10] Jennifer Sumsion & Joy Goodfellow. Identifying generic skills through curriculum mapping: A critical evaluation[J].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2004, 23(3), 329-346.

[5]Kay Pippin Uchiyama & Jean L.Radin. Curriculum mapping in higher education: A vehicle for collaboration[J]. Innovative Higher Education, 2009, 33(4), 271-280.

[6]J.Kerslake & J.McKendree. Electronic curriculum mapping: What are they and why would we want one? 2006.http://www.medev.ac.uk/static/uploads/workshop_resources/85/85_Curr_Map_Report.pdf.2011-04-03.

[7]R.M.Harden. AMEE Guide No. 21: Curriculum mapping: A tool for transparent and authentic teaching and learning [J].Medical Teacher, 2001, 23(2), 123-137.

[8]Timothy G. Willett .加拿大和英国医学院校的课程地图[J].梅人朗编译.复旦教育论坛,2010,8(3),90-93.

[9]汤尧.台湾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建设之探究[J].三峡论坛,2010(5):109-111.

(责任编辑 陈志萍)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建设
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方式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