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与和谐:“非遗”视觉下的澳门
2012-04-29叶春生
叶春生
澳门“申遗”成功,主要得力于它对历史文化遗产——澳门古街区的保护,那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工程,他们抵御了西方工业文明对生态的污染和对人文伦理的挫伤,人们始终以包容平和的心态,顺应自然发展。在这样良好的人文环境中,澳门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妥善的保护和传承,特别是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以它独特的魅力,展示我们民族的精神,展现广大民众高超的技艺和才能,强力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联合国2005年通过的《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指出:“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一项基本特性”,“文化多样性创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它使人类有了更多的选择,得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形成价值观,并因此成为各社区、各民族、各国可持续发展的一股主要推动力。”
一、澳门“申遗”成功的前瞻与后话
澳门古街区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申遗”成功之日,香港一位行内人士说:香港十年之内不会申请,申请也不会成功。这一瞻前顾后的心态不无道理。香港这颗“东方之珠”被海风吹拂了五千年,它那张黄色的脸虽然没变,但那浮华的世态炎凉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寻回我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澳门“申遗”成功主要在历史文化方面,但这并不说明它在文化经济方面比香港先进,而是有特色,这在“申遗”攻略中说得很清楚,特色文化优先。就是要拿出本民族、本地区最有特色的东西,他处他物不可替代的,特别是面对欧美日强势的经济文化,澳门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展示其独特的个性,光是个大三巴、妈阁庙、葡京等博彩场馆是不够的,拉斯维加斯比澳门大得多,现已沦为世界最悲惨的城市之一,20%的人失业,那是片面发展博彩业的前车之鉴。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文化软实力才是凸显其个性的竞争力,澳门非物质文化亟待挖掘与整合。那是民众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联系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存在于民间广大民众中的知识和智慧的结晶,对于像澳门这样有着独特历史道路的文明社区,尤其具有重要意义。单是一个“莲花福地”就大有文章可做,那是观音菩萨坐禅的地方,人们特别温顺、祥和、慈善、包容。此地华洋杂处,不但有一万多名土生葡人,还有一批外籍人士和华人中的归侨,他们来自40多个国家,与世界上80多个拉丁语系国家沟联,须知全世界有六分之一的人是操拉丁语的,可见其文化的多元与包容,为其文化汇通天下铺平了道路;而香港在强势的盎格鲁撒克逊文化面前只好束手被俘,为眼前的繁荣打杀了本土文化。今天的澳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独特文化价值的国际平台。是国际间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现。澳门的发展,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要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要盲目地高速发展。澳门前百十年的发展,表面看来似乎慢些,但它传统文化的后劲十足,登上世界名录,给它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如今,广东省委又提出了建立“粤港澳特别合作区”,并把横琴岛的开发纳入澳门发展的一部分,其前景更为可观。
二、澳门文化软实力的开发与弘扬
澳门非物质文化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保存完好,是颇具竞争性的文化软实力,单就博彩娱乐而言,中西样式兼备,门类齐全,中式的番摊、骰宝、牌九、天九、麻将、山票、铺票、白鸽票等;西式的如轮盘、二十一点、百家乐、赛马、赛狗、赛车等。并且管理规范,制度完善。2002年赌权开放后,迅速引来美国、马来西亚等财团竞投。现澳门共有大小赌场十家,还有五光十色的博彩场所多处,成为澳门四大经济支柱之一(另三个是:出口加工、金融保险、地产建筑)。博彩业还有许多行话、隐语和禁忌,在民众生活中也很有影响,成为粤人重视彩头的心理因素,值得重视和研究。这些观念,也波及赌场风水,阴阳宅的吉凶,人生的运程等。如赌场周围没有书店,粤人把历书叫“通胜”,把丝瓜叫“圣瓜”,皆因避讳一个“输”字;赌场周边也没有理发店,以免给人刮光,也没有凉茶铺,隐喻“条命凉过水”等,都与博彩之输赢有关。
澳门人的信仰较为驳杂,世界上许多教派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主要有天主教、佛教、基督教、道教、伊斯兰教、巴哈伊教、摩门教等,现澳门共有教堂20余座,古庙40多间,各教派和谐相处,天主教堂里也挂着妈祖的圣像,传教士也穿上和尚的袈裟,中国信徒“语言习惯渐化为夷”,东西方文明在此交融,相互辉映,形成了澳门文化的一大特色。多元一体的神灵崇拜融汇在人们的生活中,以致人们的婚嫁,也是中西礼仪并行的,宗教的音乐、美术、雕塑、建筑风格、楹联字画、酬神活动,也都充满了这一特色,既有一年一度的大耶稣出游和花地玛圣母出巡的壮观迷人的场面,也有百年不衰的神功戏演出盛况,从中便可窥视传统崇拜文化在澳门的稳固基础,这也是维系社会安稳的精神纽带。
还有那已进入国家“非遗”名录的醉龙舞,虽然源发于中山,却在澳门得以发扬光大,葡澳当局还办过“醉龙节”,发行过纪念邮票,民间社团组织有醉龙会,现仍相当活跃,与此相连的“龙船头饭”,也有别于珠三角的“龙船饭”;更有一些传统技艺,乃至风俗习尚,内地已经失传,澳门仍有保存。如鲁班诞、哪吒诞、燃灯佛诞、三婆诞、做祃(牙)、打小人、问米、顶棍、爬杆、捋面等,依然在港澳地区流行。作为区域特色文化,有的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有的带旺了旅游业,有的为社会的稳定繁荣作出了贡献。对于这些文化软实力,人们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在当前欧风美雨的债务危机中,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爆出了一句话:“美国只要启动印钞机即可偿还一切债务,标普调降美国评级只不过打击了美国的自尊心,这更多的是心理问题。”这“心理问题”就是文化软实力。所以奥巴马还在那里硬撑:不管评级机构怎么说,美国永远AAA级。靠的就是它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它的综合国力的老大地位。这个观点,正是美国政治家、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按照他的观点,所谓“软实力”是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相对于具体的国民生产总值、科研成果及其转化率、国防力量等硬实力而言,哲学与社会科学也属于国家“软实力”范畴。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区域文化中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所产生的感召力。它虽不可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对提升一个地区的文化品位,彰显一个地区的特色文化,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只要抓住其中一两项,加以发展创新,使其成为文化产业的龙头,从而推动经济的全面发展。
特色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文化软实力,是区域软实力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主要就是区域文化实力的竞争,这一方面,澳门具有许多优势。
三、“非遗”后多神信仰的重构
“文革”前内地多把民间信仰视为“封建迷信”,打倒“四人帮”后情况有所改变,宗教信仰自由,但也仅限于法定的五大宗教,对于制度以外的民间信仰,如神佛仙道、巫术鬼灵等,还不能从学理上来正确表述,有些问题还带有策略性的思考,特别是“非遗”之后,为了给某些信仰事象找个生存的空间,把它从整体割裂出来,甚至进行改造,这就与我们的宗旨背道而驰了。比如“风水”,原为“易学”的一个部分,它是“玄学”,不是“科学”(指西方实证主义界定的“科学”),非要把它拉到自然生态、环境科学上来表述,那根本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精神灵感思维。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精神支柱,其保护和传承就没有意义了。几年前,香港《三联生活周刊》主笔蔡伟先生的一段话颇可玩味:“很长一段时间,凡是和当时西方科学技术相抵触的中国传统学术,往往受到轻视和否定,甚至被简单地扣上封建迷术的帽子而打入冷宫。只要看着中医这个在今天已经被正式认可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当时被政府甚至知识精英否定的境遇,就不难想象风水术会受到怎样的鄙视。”
“风水术在过去数千年的中国,其运用本是一件普遍而自然的事件。它被人为地排斥出社会生活数十年而造成历史失忆,这将导致风水理念被重新发掘出来后会被再次误解。”从当前主流媒体遮遮掩掩的态度看来,蔡先生的担忧并不是多余的。目前最关键的是对西方的“科学”观念重新认识,目前界定“科学”与“不科学”的标准是不科学的。今天认为“不科学”的东西,明天可能“很科学”的咧!这样的事例,历史和现实中多的是。500多年前哥白尼因发表《天体运行论》(日心说)被教会视为“妖说”而烧死,现在证明他是对的;最近英国皇室给逝世100多年的“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发出了道歉信,虽然滑稽可笑,但也是对西方“科学”的拷问。
我们认为,人们求神拜佛,不过是一种象征性的信仰仪式,其产生是从具体形象的感性认知开始,通过直观的朴素唯物的机械原理,逐渐形成一套规程,再抽出其象征意义,使仪式程序化的。这些仪式,已随着各自社会发展的不同轨迹而变迁,五花八门,可双手合一,可五体投地,也可画十字;可挂八卦镜,也可竖石敢当,不过是一种诉求的模式和空间的转换,在今天多元化的社会里,不妨让它存在,让民众保持一种平和的心理,就多一点和谐的氛围。
澳门在历史文化申遗成功的基础上,应大力发掘“非遗”文化的潜能,特别是多元文化信仰与和谐社会构建方面的经验。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确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范围:“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每项内容都与非物质文化密切相关,天后妈祖的传说,水上居民的咸水歌,渔行工友的醉龙舞,博彩的行话与禁忌,洋味十足的土风舞、土生葡人的特异风俗,多神信仰的和谐音符,都是一笔宝贵的非物质文化,不少还是活态的,至今还在民众中流传。这一切,都有待我们去认定、采录、保护和传承,并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使之更好地为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多作贡献。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