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理想拉扯生命

2012-04-29廖盛芳

粤海风 2012年1期
关键词:环境压力理想生命

廖盛芳

宪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國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这条规定涉及四种教育,对后三种教育在此按下不提,本文只说理想教育。理想教育能够出现在宪法中,足以说明它很重要,而2011年发生的许多事件则表明,理想教育不仅很重要,而且很紧迫。

12月14日清晨,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大一女生赵慧从6楼水房跳下,结束了自己年仅18岁的生命。赵慧的死,再次引起人们对大学生自杀问题的关注。按网民根据新闻报道所作的不完全统计,2011年以来,有名有姓的大学生自杀就已将近60起。自杀问题还不仅仅存在于大学生中,在中小学生以及走出校门的人中同样显得很突出。2011年关于自杀的报道扎堆出现引发了许多人的议论和思考,其中有的议论和思考就认为自杀问题与理想有关,笔者也持这样的看法。

面对自杀问题,在网民中盛行的是一种追责思维,这种思维“瞄准”的基本是环境的压力,很多事件似乎也在支持这一点。赵慧跳楼后,赵慧的室友在其枕头下发现了一份遗书,在遗书中赵慧说到了两件事,一是因为以伪造出来的理由请假,辅导员找她谈话,这让她“烦透自己了”;另一件是因为丢钱,这使她觉得室友之间“在相互猜疑中过日子”,感觉“身边没有了关心的朋友”。赵慧事件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发生在安徽阜南两名六年级女生小梦和周周身上的故事。10月24日放学后,小梦和周周在教室服下剧毒农药敌敌畏,在服农药之前,她们在黑板上写了遗言,周周写的是“如果我死了,就怪数学老师,请警察叔叔将她抓走”,小梦写的是“我好累,她们都不理解我,不想活了”,这两行字的内容与赵慧遗书中说到的两件事几乎如出一辙,给人的印象都是环境压力导致人们自杀。

毫无疑问,环境的压力会影响到人们的内心,但这种影响未必都是坏事。我國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让人们感受到压力,通过压力逼迫人们勤快,调动起人们的聪明才智,如果没有压力,三十多年来我國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就无从谈起。单纯的环境压力并不会直接导致人们自杀,在“万恶的旧社会”,那些受剥削、受压迫的奴隶和农民面临的生存压力,他们人格尊严受损害的严重程度应该不亚于现在的年轻人,但我们并没有听说因压力导致的自杀在古代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四川白毛女”罗昌秀就曾亲身感受到旧社会“使人变成鬼”的黑暗,她在父亲被人逼死、哥哥被人打死的情况下,被迫躲进深山老林,她内心遭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但她没有自杀,而是过了17年“鬼”的生活,1956年,她终于由“鬼”变回了人,直至2002年去世。“四川白毛女”的故事足以说明,把自杀的原因归于环境压力很难令人信服。

笔者这样说,不是说不要重视环境压力,相反,笔者认为,通过改革我们的制度和机制,适当减轻人们面临的环境压力,确实非常必要。但在我國当前这样一个转型社会中,环境压力来自很多方面,不是想减就能减下来的,要使环境压力变得“恰到好处”,在难以改变环境的情况下,就得想办法增强人们的承受能力,为此就得从人们的内心着眼。人的内心是个复杂的系统,存在着多种力量,其中不乏自杀冲动,这种自杀冲动遇到外界压力的作用,就容易被强化,从而导致生命下坠。在生活中,绝大多数人不会自杀,是因为人们的心中存在着强大的向上的力量,理想就是这样一种力量,许多人之所以能够“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原因就在于有理想在提着。而有人走向自杀,往往是因为理想出了问题,有一位试图自杀的人在网上的留言很能说明这一点。他的留言是这样的:“没有理想的我,该怎样活下去。我想去自杀……我想热爱生活,却无能为力。”因此,为切实捍卫生命,必须加强理想教育。

理想教育在宪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四大教育中排名第一,即使“排名不分先后”,其地位也不应该比其他三种教育更低。但这只是宪法的要求,实际的情况与这样的要求相去甚远。从小学到大学,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都或多或少有相应的课程、教材和专门的教师,但至今为止,笔者还没听说哪个学校开设过理想课,也没听说哪个学校有过理想教材或者理想教师。这种状况与我國法律规定的缺乏密切相关。宪法的要求往往需要通过法律的规定将其具体化,变得可操作,才能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遵循,而宪法关于理想教育的要求并没有被法律规定具体化,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有带“理想”字样的条文,其内容却一点也没有比宪法的规定更具体。

没有法律的具体规定,没有专门的课程、教材和教师,不意味着理想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不存在,也不意味着理想教育完全凭教育者自由发挥,实际上,既教书又育人的老师大都没有忘记给学生进行理想教育;陶铸的文章《崇高的理想》被收入中学语文教材中,10年前湖南一位教师关于读书“赚大钱娶美女”的言论受到普遍的抨击,这表明,理想教育确实存在一些公认的标准。但是,资源匮乏确实给实际的理想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典型的表现是,许多教师在进行理想教育时,往往只给学生提供人生目标,并且希望学生的目标越远大越好,却不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提供达到这个目标的具体路径,这种“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理想由于缺少生活的养料供给,因而难有血肉。理想没有血肉,就不会有力量,就很难把生命提住,这才是导致年轻人自杀的内在原因。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学校的课堂。在课堂上,有不少老师号召学生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要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这些老师讲的其实是老一辈人的理想,在老一辈人心里,这样的理想既远大,也丰满。在他们眼里,生命是用来承担责任的,新中國之所以值得追求,共产主义之所以值得向往,是因为建设新中國和实现共产主义意味着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使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都能获得解放,我们的革命和建设每前进一步,就离人们的理想接近了一步,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理想提着,所以,无数革命先烈宁愿抛头颅、洒热血,也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当老师把这样的理想灌输给学生时,我相信,在老师的心中,这样的理想依然是有血有肉的,但在当今学生的心中,它就变得非常“骨感”了。当今的学生衣食基本无忧,且多为独生子女,受到百般呵护,在走出校门之前,很少体验到责任,家庭和社会对于他们来说,多数情况下扮演的是福利提供者的角色,顺着这个思路去想,中华振兴就意味着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福利、使自己更加心情舒畅,而到共产主义社会,产品将极大丰富,人们将可享受免费午餐,天上将掉馅饼。可见,名称相同的理想,对于不同人的含义是不一样的,能防止老一辈人生命坠落的理想未必能把当今年轻人的生命提起来。

在进行理想教育时,不妨借鉴一下古人的做法,古人追求的是修身、齐家、治國、平天下,这个理想应该说也足够远大,但其实现途径却是呈梯次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以天下为己任,都强调责任。如今我國的发展已经步入市场轨道,个人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要使个人承担起责任,更需要使每个人认清自己所能“蹦”到的高度,这就要求我们的理想教育要因材施教,为学生量身定做,对于处在不同阶段、生活在不同环境下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育内容。不管怎么教育,都必须将理想教育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结合起来,将学生个人的理想与家庭、学校、國家和社会的命运联系起来,做到这一点,学生的理想才会厚实,才能真正起到提着生命向上的作用。

当前,有必要加强对理想教育的研究,等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各有关方面达成一定共识后,就该落实到课程和教材上,我们的相关法律也应吸收有关成果,对理想教育作出相应的具体规定。理想教育做好了,人们的理想变充实了,生命就将变得更坚实,自杀的事件就将大为减少。

(作者单位:全國人大)

猜你喜欢

环境压力理想生命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故障状态下纯电动汽车环境压力及海拔高度估算方法
你是我的理想型
可替换牙刷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贵阳市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实证分析
珍爱自我,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