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教育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的实证分析

2012-04-29王伟

职业技术教育 2012年1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中职教育

王伟

摘 要 通过构建中职教育变量对产业结构变量影响的实证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职教育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有较大的正向促进作用,中职教育发展规模强于财政预算内经费投入规模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此,必须重新认识中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其经费使用效率,在“求大”的同时更要“求强”。

关键词 中职教育;产业结构调整;加权最小二乘法;阿尔蒙估计法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01-0044-04

一、引言

中职教育具有较高的个人和社会收益,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却处于政策和资金配给的相对劣势地位,是当前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一问题实质上可理解为教育收益和投入的两难抉择问题。要解决中职学校综合办学实力不足的问题,落实《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亟需提升其支撑产业建设和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我国是一个农业劳动力众多的国家,推动农业劳动力向工业、服务业转移,是加快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转移人口职业技能,都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有效战略途径之一[1]。

从已有研究来看,杨燕、吴文王秀 等关注了产业结构对教育发展的影响,认为产业结构的变化对教育层次和科类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发展中职教育[2][3]。丁继勇则从教育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双向角度,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1981~2000年我国教育和三次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4]。胡舜、邓勇对湖南的研究表明,第二、三产业产值的变化是教育结构变化的重要原因,其中第二产业的产值变化要大于第三产业产值变化对教育结构的影响[5]。朱新生、谢忠秋则进一步实证了职业教育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贡献率[6]。

可见,进一步研究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不仅关乎《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的有效落实,而且对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模型建立、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

产业结构的规律性变化通常源于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和教育经济学的观点,教育所带来的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是有效促进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关键因素。职业教育决定的专业化赋予了产业结构的演进以可调性和可优化性,改变职业教育的社会进程可以改变产业结构的社会进程。根据Lucas[7] 的人力资本模型:

(1)

其中Qt为产出,K是物质资本存量,H是人力资本存量,At、μ为正的参数,α为产出弹性。现假定K恒定,Qt用产业结构变量代替,Ht用职业教育变量代替,将职业教育设定为作用于人力资本继而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内生变量,构建新的模型如下:

(2)

其中,CYj代表产业结构变量,ZJi代表中职教育变量,μ0为随机误差。为了更完整地描述自变量和因变量,对控制变量CYj、ZJi赋予具体的变量。同时,为了保证数据的匹配性和科学性,本文采用相对数描述,各具体变量、代表含义及计算方法见表1。

根据表1的计算方法以及1997~2010各年的《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可以计算得出各样本数据,见表2。

三、实证分析和讨论

根据表2数据绘制1996~2009年各变量趋势图,见图1。职业教育变量JF呈现逐步下降的态势,表明中职教育经费投入相对规模不增反减;而代表中职教育相对发展规模的变量ZS,却出现先降后快升的趋势,中职教育强大的发展潜力和较高的投入产出率得到了印证。在产业结构变量方面,转移劳动力就业能力指标JY2、JY3呈现平稳的弱上升趋势,第三产业观测值高于第二产业;产值贡献能力指标CZ2、CZ3与前两者变化趋势不同,第三产业产值贡献能力上升较快,第二产业则出现微弱下降,CZ2、CZ3有逐步相交的趋势。

在上述模型及数据基础上,运用Eviesw5.0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因变量为JY2、CZ3时自变量JF的t值极小,难以通过显著性检验,相关系数也很小,这表明中职教育经费投入规模当期对第二产业就业以及第三产业产值的影响力不显著。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会有一个滞后效应,难以在当期产生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中职教育经费较为短缺,以至于难以对第二产业转移就业及第三产业产值增加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剔除JF变量后,重新对模型进行估计,发现总体显著性很好,t值也能通过检验,但因变量为JY2、JY3、CZ3时D.W.值较小,存在自相关问题,采取添加AR项,用广义差分法来估计模型。如表3所示,回归1、2、4的D.W.通过了检验,调整后的R2、t值、F值均能通过检验。

注:表中括号内为t值,*表示在5%水平显著,**表示在10%水平显著,未标明为1%水平显著。

表3中,回归3的Adj-R2值较小,模型整体显著性不强,需运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估计。其原理是在平方和中加入一个适当的权数wi,以调整各项在平方和中的作用,通过寻找参数a0,b1,b2的估计值,,,使得加权最小二乘的离差平方和Qw达极小。所得加权最小二乘经验回归方程记做:

CZ2w=+JF+ZS(3)

理论上最优的权数wi为误差项方差的倒数,即wi=1/。估计后的模型总体显著性和变量显著性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各项检验均能通过,见表4。

注:表中括号内为t值,*表示在5%水平显著,**表示在10%水平显著,未标明为1%水平显著。

从4个回归方程系数来看,中职教育相对发展规模ZS对二、三产业转移就业能力JY2和JY3,以及二、三产业产值贡献能力CZ2和CZ3均有正的显著影响。中职招生数占比每上升1%,第二、三产业吸纳就业比重就分别提高0.504%和0.458%,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就分别提高0.241%和0.461%。显而易见,中职教育发展规模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且ZS的影响力当期均高于JF。值得注意的是,中职教育经费相对投入规模JF当期对JY3有负的阻碍作用,即教育经费投入并不利于劳动力就业当年向第三产业转移。采用阿尔蒙法进行滞后模型估计:JF在滞后1期对JY3发挥正的促进作用,影响力达到0.262,滞后2期时影响力继续增加,达到0.372,已接近ZS对JY3的贡献。由此可见,中职教育经费投入相对规模对第三产业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滞后作用,而在当期以及滞后3期后,又有负的作用。进一步加大中职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和使用效率,缩短其对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期限,很有必要。

四、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中职教育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有较大的正向促进作用

中职相对发展规模即招生数占比,是第二、三产业转移劳动力就业和产值增加的显著影响变量,影响力分别达到0.504、0.404、0.241和0.461。而中职财政内预算经费占比对第二产业劳动力就业、第三产业产值提高并无明显的促进作用,对第三产业转移就业在滞后1期、2期后产生0.262、0.372的正向作用力,对第二产业产值增加当期有0.130的产出贡献。

2.中职教育发展规模强于财政预算内经费投入规模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中职学校通过招收大量无职业技能、无就业能力和无经费读书的初中毕业生(其中大约80%为农村生源),为国家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优质人力资源,对二、三产业就业结构和产值结构调整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目前中职教育经费投入规模仍然偏小,财政预算内经费占比已由1996年的12.2%下降到2009年的7.1%,这势必影响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议

1.重新认识中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中职教育是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类型,其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影响,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能丰富教育形式,是普职渗透、衔接义务教育不可或缺的力量。因此,应把发展中职教育放在解决教育协调问题的关键位置,充分发挥其承前启后和辐射各层次教育的桥梁作用。要把做精中职教育作为长远目标,鼓励其多元发展,摆脱其社会偏见,让中职教育成为学生生涯发展的中转站[8]。

2.提高中职教育经费使用效率

当前很多学校十分重视校企合作,而处于重要位置的校际合作却往往被忽视。由此,不少学校“各自为政,各谋其位”,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这直接导致中职教育经费使用效率不高。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应大力整合职教资源,加强职教集团建设,推进集约化发展,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发挥政校企联动作用;另一方面要适当对涉农中职进行政策倾斜,稳定中职教育财政预算内经费投入占比,鼓励社会投入,加快推进中职教育免费制度。

3.中职教育“求大”更要“求强”

尽管实证结果表明中职学校招生规模对产业结构调整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但如果“求大”不“求强”势必导致其发展趋势难以持续。以河北省为例,2010年按照教育部指导性计划需招生44.5万人,而当年该省参加中考的考生为70万人,其中选择升入普高的45万人,即使这些考生一个不落都上中职学校,与下达招生计划还整整差了20万人[9]。因此,中职学校必须重视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增强吸引力。

参考文献

[1]肖昊,张云霞,廖建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高等教育的互动[J].江苏高教,2005(5):13-15.

[2]杨燕.产业结构调整对教育层次和科类结构的影响[J].教育评论,2000(1):7-10.

[3]吴文王秀 .佛山市产业结构升级与中职教育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3.

[4]丁继勇.1981-2000年我国教育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J].统计教育,2007(5):46-48.

[5]胡舜,邓勇.湖南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99-101.

[6]朱新生,谢忠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贡献的实证研究——以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16):31-35.

[7]Lucas,R. 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s Development[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8,22:3-42.

[8]冯伟国,乔刚,侯立玉.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124-131.

[9]樊江涛.中职教育“虚胖”前行[N].中国青年报,2010-05-30(10).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Impac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China

WANG Wei

(Chongqing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Yongchuan Chongqing 402160, China)

AbstractConstructing the empirical models on the impac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empir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positive impact o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the impac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scale to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bigger than that of the funds investment scale in financial budge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re-acquaint the status and func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try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using funds and to pursue “stronger” and “bigger” simultaneously.

Key words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WLS;Almon estimation method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调整中职教育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我国工业部门节能政策效应研究
财政支出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湖南省的实证研究
新课堂、新模式、新活力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新时期校企有效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对中职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中小企业如何适应产业结构调整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