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学派培育与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发展

2012-04-29吴结

职业技术教育 2012年1期
关键词:学派培育学科

吴结

摘 要 当代学术研究必须经由依赖个人能力转向凝聚集体智慧,由强调个人突破转向组织集体攻关。学派形成既是一门学科理论研究不断创新的必要条件,也是一门学科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有着浓郁的学科情结,一直致力于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理论框架和概念体系。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派的形成可以通过“学术争鸣”的激发,开拓思维,变革创新,建构起符合学科特点的、充满活力的学术生态环境,探讨和解决影响学科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从整体上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的繁荣兴旺。

关键词 学派;培育;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01-0025-04

在1992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公布的《学科分类与代码》中明确规定,“有关科学家群体的出现”和“学术团体的建立并开展有效活动”为学科建设的两项国家标准,意味着学科构成的必备元素之一就包括学科研究的共同体,即学派[1]。学派是在同一学科中,因为持有共同的学术见解、学术风格、学术利益而组成的学术共同体。学科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正是不同学派之间基于不同学说、不同观点的竞争、融合和更替的过程。学派形成既是一门学科理论研究不断创新的必要条件,也是一门学科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在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发展停滞之后,开始踏上了艰难的重建之路。随着学科的重建、发展、转型与成熟,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使命更为重大,研究视野更为开阔,研究范式更趋复杂,研究理论更趋创新,仅依靠个体研究者的“单打独斗”显然无法适应新的学科学术研究要求,迫切需要形成众多学派,汇聚集体智慧,组织集体攻关,从不同角度为学科建设积淀深厚的理论基础。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派的创生、发展和丰富,有利于建构起一个“兼容百家”、“学术争鸣”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科生态环境,从整体上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的繁荣兴旺。

一、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学科情结

学科是研究领域制度化与建制化的结果,学科能够界定出自身的研究边界并规定本学科研究者的学术规范[2]。学科是学说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学科成熟具有四个标志:特有的研究对象、特有的研究范式、特有的理论体系、特有的研究主体。学科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研究主体努力作为的结果,包括确立并遵循特有的研究范式,对特有研究对象进行探索、分析、归纳,提炼出特有的概念、范畴,建构起特有的理论体系。学科形成后,原有的学科内容、理论和方法等又不断面临着更新,甚至新兴学科会从中出现,学科发展逐渐趋于成熟。由此可见,学科发展除了受外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推动外,同样离不开研究主体的创造性活动。研究主体既包括单个的研究工作者,还常包括汇聚成群的学术派别,特别是在学科发展的关键时期以及在探索性大、理论性强的学科领域,学派出现的身影鲜明而频繁。学派拥有自建的研究范式,通过集体的智慧合作,推动学科知识的创新和积累。学派与学科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学派是学科发展的动力,是原有学科进步的源泉,又是新兴学科萌生的土壤。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有着浓郁的学科情结,学科发展可以追溯到近百年前的20世纪初。1916年,中国的第一个省级职业技术教育学术研究团体“江苏省教育会附设职业教育研究会”成立,1917年又成立了全国性的职业技术教育机构“中华职业教育社”,随后中国第一本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期刊《教育与职业》创刊。这一时期,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在充分借鉴西方职业技术教育学基础上肇始起步,在学科的外在建制和内在理论体系建构方面都做出了积极探索,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涌现出一批先驱人物,包括黄炎培、张骞、郑观应、陶行知、陆费逵、蒋梦麟、庄泽宣等。

改革开放以后,职业技术教育学在学科外在建制上取得了根本性突破,即在1983年,“职业技术教育学”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入学科(专业)目录,从而获得行政上的合法性,标志着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正式形成。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形成后,在话语体系、研究范式、理论框架和概念体系等诸多领域还与成熟学科的标准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科发展的依附性还比较明显,职业技术教育学作为教育学一级学科属下的二级学科,其学科地位已毋庸置疑,但其学科的独立性和独特性却不是十分凸显,学科发展的主体意识还没有充分觉醒,在理论概念、研究方法等方面对母体“教育学”或其他学科的移植和借鉴痕迹还比较浓重,此外还有对西方职业技术教育学的依附性,中国本土性的“职业技术教育化”改造程度和改造水平尚不尽人意;二是学科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薄弱,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的外在建制已近乎完备,但其理论知识基础还未夯实,核心概念界定尚不清晰,理论体系随意性较大,在“教/学什么”、“怎么教/学”及“谁来教/学”等基本问题上还不能明确做出不同于其他二级学科的回答;三是学科发展的专业化程度还不高,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走的是实践总结和理论借鉴的道路,学科形成时间较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并受制于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水平和相关学科发展水平,其研究人员或是来自实践一线的行政领导者和教育管理者,虽然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理论知识不足,缺乏专业背景和学术规范训练;或是近年来新加入的年轻研究人员,虽然都具有较高的学历条件和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但缺乏实践经验,很难产生对职业技术教育实践起指导作用的研究成果。当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要解决上述学科发展困境,有必要加强学派培育,以此增强学科发展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通过学派丰富多样的学术研究活动来主动构建和创新学科的方法论体系和理论体系,通过学派等学科研究主体的不断成熟来推动整个学科发展的不断成熟。

二、学派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功能

由于历史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一直被划归为意识形态领域,处于泛政治化发展状态,导致中国教育长期是“有学无派”,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关于学派问题的探讨才逐渐有所松动。因此,在整个教育研究领域内学派创建还是一个新生问题。职业技术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其学科发展正处在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与一级学科和其他如高等教育学等发展较为成熟的二级学科相比,其学派形成的条件还非常欠缺。综观哲学、历史学、社会学、语言学、经济学、心理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这些学科在学术上的繁荣就是学派纷呈、激烈竞争的果实,许多伟大的学术思想也是在学派的争鸣与摩擦中产生的。因此,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发展不能忽视学派建设,必须自始至终大力培植和弘扬学派意识,保持整个学科领域对形成学派的不竭追求动力,尽可能地发挥学派对学科发展的促进功能。

(一)学派的整合功能

随着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迅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所涉及的领域日益庞杂,迫切要求研究模式由依赖个体能力转向强调个体突破与凝聚群体效应相结合。在新形势下,要实现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学科学术力量的有效整合显得尤为关键。学派是由一群学术见解一致,向心力强的学者组成的团体,他们在某一两个核心人物带领下,共襄旨趣,通过智力的高度合作,集体开展富有创造性的学科研究。学派实质上就是一个学术力量整合的平台,它以组织的形式把一群富有创新精神且研究能力强的学者联合在一起,提供相对固定的研究活动场所,配备良好的科研条件,学派成员由于具有共同的研究目标、学术兴趣和理论观点,能够进行更有效的沟通,从而迸发出更多的智慧火花。

(二)学派的批判功能

学派对外具有排他性,各学派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他们通过互相批判来引发学术争鸣。一般来说,理论创新正是在有不同角度、不同立场的深刻之见的学术竞争中,在不断地证伪、纠错与改进中推进的。因此,批判是理论创新的前提,在客观上形成一个学科理论的“生存竞争”环境,加速了学科演化的进程,即不同学派之间的批判性活动成为新的学科理论从潜在到显现、从孕育到诞生的推动力[3]。学派以整体的形式,批判力量显得尤为强大,有意识、有能力、有信心不断向学科学术权威发起挑战,加快学科理论体系创新的步伐。

(三)学派的规范功能

学派作为一个学术共同体,为保障组织的向内整体性和对外竞争性,学派内部存在着很多有形或无形的规则,目的是强化自律,反对无序研究,反对学术争鸣利益化,反对学术失范,树立整个学派的良好学术形象。此外,学派使得学科研究由单一的个体行为转变成具有高度组织性的集体行为,也使得不同学术见解之间由个体分歧转变为集体分歧。分歧主体的扩大同样需要各学派严格自律,不搞宗派性质的恶性竞争,在追求真理基础上共同维护学科发展利益,从而有力地保障整个学科研究的规范有序。

(四)学派的激励功能

学派内部一般都建有对其成员学术成果的认可和奖励机制,这对年轻的学术工作者和那些执着于理论创新的学术工作者都是莫大的激励。学派能够为成员(特别是年轻成员)争取并分配学术资源,创造良好的学术工作条件甚至生活条件,以提高其生存发展质量。理论创新是一项艰巨、抽象的工作,需要研究者投入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学派成员之间的互帮互促能够让每一个成员在“友爱”的环境中及时得到鼓励,不断增添前进的信心和动力。特别是学派中的领袖能够利用其个人的组织才能、人格魅力、学术品质,使学派内部始终保持积极向上、活力四溢的组织氛围。

(五)学派的主体功能

一般认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科外在建制已经完成,但在学科的内在建制部分,即学科理论体系建构上还存在较大欠缺,具体包括学科研究对象(方法)的建构、学科内涵(研究范式)的确立和学科理论体系的建设三个方面[4]。所以,学科性质和学科归属问题仍然是职业技术教育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学科“合法性危机”也时常被提及,这说明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科地位还不明确,学科还缺乏主体性、独立性。学派是“自主意识”、“自我意识”非常强烈的学术共同体,通过其独立的、卓有成效的学术研究可以推动整个学科主体意识的觉醒,最终摆脱依附性发展状态,获得自己的话语域和话语权,形成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学术根基和思想领地,以及自己的学科概念、知识、问题、理论和方法,具备独特的个性品质、学术风格和精神境界。

(六)学派的传承功能

从组织功能角度上看,学派不单纯是学术研究团体,而且有培养和传承功能,即成员之间在学术发展上具有师承关系。在学派中,队伍成员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在大师们的指导下尽早进入学科发展的前沿而避免多走弯路。在这些学科大师的指导和推举下,年轻学者很容易被学科乃至社会所承认和熟知,迅速从默默无闻成长为学科带头人,一跃而站到学科发展的最前沿[5]。由此可见,学派是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队伍成员的重要阵地。

三、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派的培育

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派构建尚处于最初级阶段,甚至可以说尚处于学派意识培育阶段。目前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做好因素分析和标准设置这两方面的基础性工作。

首先是因素分析,即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全面梳理,找出影响学派形成的各种内外因素,主要包括:一是政治因素,教育对政治的依附程度直接决定其在社会科学层面上的独立性,泛政治化往往意味着科学精神的丧失,而没有科学就没有理性和多样化,也没有比较和差异,学派就没有形成的社会土壤;二是文化因素,学派需要宽容的社会环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门第之争”、“文人相轻”,看似有竞争,其实是“窝里斗”,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内敛”,缺乏自我表现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些都制约着学派的形成;三是制度因素,宽松民主、平等自由的学术环境需要开放、民主的学术制度予以支撑,同时学术争鸣也需要学术制度予以规范;四是学科因素,学派的形成一般发生在学科相对成熟的阶段,具有相对独立的学科理论体系,既不会被国外职业技术教育思想所迷乱,又有能力根据国内职业技术教育实际情况开展多角度、多层面的理论思考。

其次是加强对学派形成标准的研究,并以此作为职业技术教育学改革发展的参照。参考现代自然科学领域学派的形成标准,包括8个方面:有特有的思想体系或学术传统;有共同的研究纲领或研究方法;有德才兼备、有威望的学术领袖;有学术民主和思想碰撞的机制;有激励进取和集体协作的机制;有畅通的成员补充渠道;有时代性的研究基地;有比较充足的经费支持[6]。上述标准所涵盖的要素也是哲学和人文社会学科学派界定的重要参照。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可以比照这些标准,分阶段、分步骤地培育学科学派。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不管标准内涵是什么,首要一点是必须具备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特色。学派的形成是一个身份认同逐步建立的过程,它既需要自认,也需要他认。自认过程主要是组织起独立的学术共同体,确立共同的学术主张和研究范式,确定基本统一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设计和使用一致的基本话语。自认环节的完成还不是学派形成的决定性标志,更重要的是获得他认,而他认则意味着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色。就职业技术教育学来说,他认的获得应该注意两个方面:其一,学科建设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理性处理好借鉴与拿来的关系,防止出现“懂外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因为懂而唯洋是从,不懂外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因为不懂而更唯洋是从”;其二,大力开展符合职业技术教育规律,凸显职业技术教育特点的理论研究,建立起明显区分于其他学科的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周明星,唐林伟.职业教育学科论初探[J].教育研究,2006(9):66-69.

[2]朱为鸿.论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学派形成与学科建设[J].江苏高教,2007(1):16-18.

[3]王应密.学派培育与高等教育理论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5-16.

[4]马君.中国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反思[J].职教通讯,2009(8):28-32,52.

[5]陈士俊,夏青.学派建设与学科发展的策略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70-72.

[6]张家治,邢润川.历史上的自然科学研究学派[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4.5.

Comment on School Fostering and the Subject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in China

WU Jie

(Guangdo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Polytechnic,Guangzhou Guangdong 510091, China)

AbstractContemporary academic research must transform from relying on individual ability to gathering collective wisdom, and transform from strengthening individual breakthrough to organizing collective effort. The formation of school is the essential condition of constant innovation for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a discipline, and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the mature degree of a discipline. The study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in China has grumous subject complex, and always strives for establishing its own discourse system, theoretical frame and conceptual system. The formation of school fo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can expand thinking, enhance reform and innovation, construct academic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hich accord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of discipline and is full of vitality.

Key wordsschool; foster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discipline

猜你喜欢

学派培育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法兰克福学派自由观的探析
试析子思学派的“诚敬”论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