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要突出“理”字
2012-04-29孙润霞
孙润霞
【摘要】 数学教学主要就是解决“理”, 即讲理、悟理、明理. 讲理就是指教师要把书本上的知识讲清,讲透,抓好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悟理指的是让学生自己悟出道理. 明理指的是让学生明白学数学、用数学的事理. 只有让学生学会讲理、悟理、明理,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
【关键词】 数学教学;讲理;悟理;明理
什么是理?理字可拆分为“王”和“里”,表示“玉石内部的纹路”. 因此,“理”字为玉石内部的纹路,引申义为顺着玉石内部的纹路切割玉石,再引申义是顺着事物的内部道理做事,顺事而为. 从教20多年来,我个人认为,数学教学主要就是解决“理”, 即讲理、悟理、明理.
1. 讲理
就是指教师要把书本上的知识讲清,讲透,抓好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根深才能叶茂. 所谓的难题无非是书本知识的重新组合. 由此可见,打好基础是重中之重. 所以我在讲解每一节课时, 都找准知识点,抓住知识要领,把概念、例题讲明、讲透、讲活. 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尝试,大胆猜想,认真推理,引导学生自觉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来获取新知. 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和时间,要适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和学习伙伴一起理解学习任务,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各抒己见,相互启发,交流补充,让学生在理解中体会并学会应用.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面积”时,不但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推导出公式,还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流汇报结果,这样不但让学生知道圆的面积怎样计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计算,不但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既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基础知识的核心是概念和性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让学生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些知识掌握熟练了,那么运用这些知识解题的能力自然也就增强了. 所以我认为迅速提高成绩的秘诀并不是多讲难题,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把学生的基础打牢,这是因为数学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数学、掌握数学的工具,是形成数学素养必备的知识. 最近六年级学生在做模卷时,有这样一道题:已知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8,最小公倍数是48,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做. 我就问: 什么叫最大公因数?什么叫最小公倍数?学生叽叽喳喳、七嘴八舌地背了起来. 我又问:最大公因数是怎样组成的?最小公倍数是怎样组成的?学生沉默了,一脸的茫然. 可见我们在教学法则、定义时,只要求学生熟背法则、定义是远远不够的. 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白这些法则、定义是怎样形成的,在什么情况下应用等. 课下,我及时做了反思,第二天,换了班级再次讲解此题,课堂上学生出现的问题差不多,不过本次教学我没有急着去帮学生解决问题,而是反过来让学生求8和48,16和24两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总结方法,结果出人意料,大多数学生在我的引导启发下能自己解决此问题. 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自己领悟,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为了让学生建立清晰而又深刻的教学概念,教学时还应时常有意识地进行变式训练,引导他们对概念进行剖析,使之切实掌握并及时地做好课后反思. 2. 悟 理
指的是让学生自己悟出道理. 因此在教学中,不要总是直接告诉学生道理,而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判断、分析的过程中去思考、感悟道理. 例如,在教学“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时,首先要进行零除以任何不为零的数的训练,再进行408 ÷ 2的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百位上4 ÷ 2 = 2(把4个百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百),所以先在商的百位上写2;十位上0 ÷ 2 = 0(零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零),所以在商的十位上写0;个位上8 ÷ 2 = 4(把8个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个一), 所以在商的个位上写4;合起来商是204. 如果把204中的0漏掉了,商就变成24了. 这样使学生弄清了为什么商中间要写0占位. 在此基础上教学324 ÷ 3 = 108,重点理解在商中只要不够商1,就要写0占位,从而使学生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数学最头疼的莫过于解答应用题,而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应用题的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风.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在讲解教材内容时,根据本节所学内容设计的习题,学生做起来得心应手,可一旦遇到综合性很强的题目,由于它的内容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解题过程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思维水平,学生就傻了眼,犯了愁,找不到突破口. 遇到这种情况,光靠教师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分析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我经常教学生的做法是“放电影”,闭上眼睛“放电影. ”带着问题把题意在头脑中像放电影一样一点一点地放,边放边思考分析. 同时,教会学生画线段图,把题中的某两个已知条件结合在一起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电影放完了,题意也就悟出来了,这样既克服了“老师一讲就会,一放就忘”这种现象,又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应用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3. 明理
指的是让学生明白学数学、用数学的事理. 对我们数学老师而言,最困惑的一件事是:对于某些题,不是同学们不会做,而是会做的题反而做错,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他们不是计算出错,就是化单位、带单位等细节处出错. 针对这种现象,我曾气愤过,发怒过,甚至罚学生重新做过,但收效甚微. 于是我静下心来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我给学生讲述俄罗斯联盟-1号宇宙飞船失事的故事,宇航员科马洛夫以身殉国就是因为计算失误,使小数点错了一位,以此让学生了解计算准确的重要性. 还告诉学生们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同时讲解成语“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意思,告诉学生稍有不甚,全盘皆输,同时提醒他们在进行数学应用时要注意检查和验算,把失误降到最低,促使学生养成严谨的学风,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总之,数学教学是一个缜密而复杂的事,数学学习是长期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学会讲理、悟理、明理,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