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012-04-29葛海艳
葛海艳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取不同的表现形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也应与时俱进,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大量的现代教育教学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快速提高课堂效率,最合适的学习方式应是启发式、开放式、讨论式、探究式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要让学生满怀自信地接受数学、欣赏数学、乐学数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投身其中,用最佳方式,高效手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就优化课堂数学环境方面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为什么要优化课堂教学环境
数学课堂教学由于受传统的师生观、教学观和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往往把完成认知教学任务作为根本目的,而丢弃学生个性、人格、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经常出现数学课堂数学方式不和谐的现象,这种现象背离了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弱化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因此,用相应的教学策略作为中介,把先进的教育理念真正转化为教学实践,以新的教学方式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当前数学教师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二、要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1. 数学教学应贴近学生的数学心理实际,逐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出发,进行贴近学生的数学教学,而不总是生硬的、机械模式的数学教学.
2. 数学教学活动应创设适当的情景使学生处于快乐学习的状态,使教学活动成为一个充满精神生活的过程. 快乐学习的实质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双边的积极性都受到激发,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都有一种积极情感的投入,教师教得积极,学生学得主动.
3. 数学教学要教会学生学习,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事实表明,学生不会学习数学是导致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热情、缺乏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的重要原因,这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妨碍学生个性与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把获得这种知识的方法、程序、思考及解决问题的策略也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不仅通过教学获得知识,也获得认识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学会学习.
4. 学习过程比获得结论更重要. 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某种知识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 因此,如何设计好课堂活动,使学生获得发展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丰富而真切的心智发展体验,是教学所面对的问题.
三、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环境的策略
1. 通过“探究性学习”,变“我学会”为“我会学”.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滩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 ”这番话很好地道出了探究学习的重要价值. 因此,教学中要倡导“探究性学习”.
2. 通过“合作学习”,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学会合作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做数学题,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进行数学交流. 另外,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来自于不同的生活背景,他们在学习中有着不同的经验与体会,对同一个问题的解决,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习惯及见解,教师要为这些不同提供表达的机会,并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个很好的形式. 它使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
3. 通过“实践学习”,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生活的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最感兴趣. 数学回归生活世界,是新课程所持的一种教育理念. 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必须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给学生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用数学提供一种视觉,搭建一座平台,从而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学有价值的数学. 因此. 有计划、有组织地开设数学活动课,让学生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并在参与探索的全过程中发展思维,体验乐趣,培养能力,真正让学生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实践证明,教师放开手脚,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互相交流,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自在轻松,课堂效率定能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