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哲的虚拟“阳谋”
2012-04-29顾旋
顾旋
业界终于等到一个金融、电商遭遇互联网和通讯的故事。2012年8月26日,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确认将与马化腾的腾讯、马云的阿里巴巴合资成立一家保险公司,涉水互联网保险业务,“三马合资”的想象空间可谓无限。
“三马合资”引起市场极大兴趣的原因,在于业界可以从中得到他们对未来的判断与猜想。“三马”合作最终是“三马”奔腾,还是“三马”成虫?答案只有时间才能给出。在这个最好的又是最坏的时代里,人们期待会有更激情的商业故事发生。
切入虚拟世界
马明哲一方不会控股,市场消息是其在新公司中占15%的股份,以马云和马化腾两家的社交网络和支付宝的网上数据中心为基础,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马明哲的态度是,地上的保险业务可以搬到网上,网络游戏和“互联网上的虚拟物品”也可以开展保险业务。
据了解,该合资公司还在审批中,平安新合资公司的资质、业务范围和“三马”的分工尚不得而知,但其可能性倒是立见端倪。
第一个可能,新公司将向阿里巴巴和腾讯数以亿计的客户销售平安的保险产品,平安一夜之间就拥有了无处不在、无比通畅的销售渠道,平安各种产品鱼贯而入,而阿里巴巴、腾讯也相当于有了自己的保险产品;第二个可能,新公司为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商业交易行为设计保险产品并提供保险服务,平安以保险为切入口把混业金融的版图复制到了虚拟世界,阿里巴巴和腾讯则完善了自己的金融生态系统。
有个问题自动跳出来,如果不合资,马明哲、马化腾和马云能单独完成这一目标吗?答案应该是,有可能,但真的很难。
先说阿里巴巴与腾讯,它们的优势在于平台、数据与客户,利用这些优势做支付的最大障碍则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与牌照。做中小企业贷款,保险就会难很多,瓶颈不是平台不够大、数据质量不高或客户数量不多,而在于资本、运营系统与人才。
对于平安来说,要搭建一个像阿里巴巴与腾讯一样的规模平台也没有可能,平台竞争是一个强者恒强的双边市场,它与其他产品竞争最大的区别并不在于投入多少,而在于谁最先达到规模,同样的例子就是至今无人挑战银行卡产业中的VISA、MASTERCARD,PC行业中的WINTEL以及谷歌的ANDRIOD与苹果OS的地位。
从这个意义上讲,不看好建行今年推出的善融这个电子商务平台也不足为奇。
2000年8月,平安宣称以2亿元投资推出电子商务网站PA18,甚至请到当时麦肯锡亚太区合伙人、董事张子欣出任PA18网站CEO,但PA18很快失败。从一个独立运作的实体,2001年开始收缩直至只有几十个人的小电子商务部,再到2003年初的彻底消失,不过只经过了3年的时间。
当年的PA18试水失利,使如今的平安在发展电子商务方面采取了相对谨慎的策略,成功的可能性或许更大。
近两年,平安推出了旗下一个互联网P2P交易平台——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陆金所”),推出了“平安万里通”,还投资入股了1号店。
平安开快车
今年6月,深发展和平安银行合并正式完成。“平深恋”结成正果后,平安的银行业务可以借集团的保险、证券和信托等其他金融业务资源进行产品交叉销售,借此整合以贸易融资为突破的中小企业业务及以信用卡为重点的零售银行业务。
对于深发展与平安银行合并后的规划,平安银行行长理查德·杰克逊表示:“我们要继续发展贸易融资业务,发展中间业务中型融资市场;零售以信用卡为主要产品,推动集团交叉销售;与平安集团建立全方位的零售银行关系,增加手续费和结算业务的收入。”
业界关心的是平安的想法与未来,平安究竟想干什么?
大约在1998年,平安就提出了要做“国际一流的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的想法。平安解释的综合金融与人们日常理解的混业经营有所不同。
平安希望做到的是客户找同一个供应商购买所有金融产品,是客户、渠道、品牌的共享,而不追求资金在不同金融领域的谋利。在平安集团控制下的每一个子公司都有独立完备的公司治理结构,也就是说平安的综合金融未触及监管对混业经营的底线。
10多年来,平安综合化的脚步不能说是一帆风顺。投连险的亏损、第一家综合理财网站PA18的草草收场、2008年的富通投资失败,监管的如影随形……
但这一切似乎丝毫没有影响平安的野蛮生长,从1995年拿下证券牌照,1996年拿下信托、期货牌照,2003年获得银行牌照,2010年获得基金牌照,到2012年即将到手的金融租赁牌照,与中信、光大相比,二者与平安虽目标相同但背景更强。平安在综合金融上心无旁骛,不曾涉足似乎风光无限的地产、基建工程等行业,其狂飙突进且坚实的步伐让蹒跚前行的光大相形见绌。
如果说,10年前中国依稀见到综合金融的“三驾马车”,那么今天的平安在这条康庄大道上已经一骑绝尘。未来平安能走多远?现在看来,它也有信心十足的资本,综合牌照、打通账户、前台整合、后台共享、数据集中……这些扎实的基础背后,有汇丰、花旗的影子,闻得到麦肯锡和IBM的味道,而且这些国际标准都较好地与本土的人才和文化融合到了一起。
绝大多数的寿险公司要提起精神了,平安正走在强者恒强的道路上。“三马”合作之后,要通过信息化超越平安的路似乎一下子被马明哲堵住了一大半,现在可以做的是期待平安的失误。
直面银行竞争
虽与掌握中国金融命脉的工、农、中、建、交、招等国有银行相比,区区2.6万亿元资产规模、数百个网点的平安还不能与之相提并论,但已无人敢小觑。对于任何竞争者来说,平安都不是一个可以等闲视之的对手。
首先,是平安在零售业务上的竞争力,寿险行业绝对领先的地位给平安带来了无比宝贵的7000多万零售客户,40余万人的保险代理团队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网点劣势。
这些力量在平安银行信用卡业务上首先体现出来,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信用卡发卡量超过了1000万张,与工、农、中、建、交、招六大零售银行相比还差两个档次,但已经与中信、光大、兴业和民生等第二集团军等量齐观了。平安信用卡发卡的交叉渠道贡献率约为50%,这意味着其发卡速度是业界平均水平的两倍,甩开第二集团只是时间问题。
其次,除了庞大的销售队伍,平安更为仰仗的是结合了先进的网银平台和全牌照优势的“一账通”。在其他大银行还在为“部门银行”苦恼,在考虑依托本行客户基础来发展综合化业务的时候,平安在系统上将各项业务融合起来,“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已成现实。除了综合理财的前台与渠道,平安在上海张江投巨资建成的工厂化、标准化、系统化后援中心能为所有专业的业务提供低成本、集约化、高质量的支持。
在中小企业市场,平安亦有优势。深发展是当年供应链融资方面的先行者,而这也是银行业开拓中小企业市场被唯一证明成功的利器,平安显然雄心不仅于此,按照其一贯作风,平安依然依靠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来提升竞争力。
据理查德透露,平安银行正在与咨询公司合作,研发供应链金融的平台,将整个供应链的公司链接起来,把信息都移到同一个平台上。如果成功,这将是另一个科技改造金融的优秀案例。据了解,此次的合作对象是最善于用IT改造商业模式的IBM。
这就回到开始的话题,不管是当年失败的PA18、今天已经完成的“一账通”、集约化的后援中心,还是即将面世的供应链平台,外界都可以看到马明哲对信息化金融、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理解。
马明哲在现实与虚拟世界中都要扩张其综合金融版图的决心与实力不需要怀疑。马云、马化腾的想法呢?三位挂着中国最优秀企业家标签的人物,想必不会上演“三个和尚”的老套故事,业界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