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美投行激励与薪酬机制改革势在必行

2012-04-29周凡

新财经 2012年10期
关键词:投行欧美期权

周凡

脸谱股价“闪电变脸”弄得市场狼狈不堪,没人敢买新股,IPO(首次公开募股)跌入低谷。即使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其主承销商旗下的共同基金还在增仓。IPO发行价定那么高,明知后市支撑不住还死命忽悠,对投资者公平吗?硬要共同基金大量买入,对共同基金的出资人公平吗?

背后是激励机制和薪酬体系出了问题,主承销商卖得越多,抽成越多,凭什么股价涨了你赚钱,股价暴跌你不用负责?难怪有经济学家认为投行畸形的激励机制和薪酬体系,才引发了这场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这一说法有失偏颇,却也因此引发了旷日持久的关于投行薪酬结构改革的讨论。

业绩和奖金挂钩没有问题,问题是绩效考核的体制设计表现出“急功近利”,只顾自己赚钱,不考虑长远。领导层也不重视客户关系,利益分配不平衡,导致风险不能共担。20世纪90年代开始,投行高管薪酬进入急剧上升通道。当经济衰退时,投行高管再拿天价工资和奖金实在说不过去,为了重塑投行形象,赢回公众的信任,在过去几年,很多投行高管放弃了丰厚的奖金,并已在减少奖金总和,试图进行薪酬改革。

2006年、2007年是投行收入最好的年头。2006年投行雇员平均拿走了191360美元的奖金,前台迎来送往的底层工作人员都能拿到10万美元的奖金。2008年金融危机出现以后,分析师和Associate(经理)这一层基本参照2007年的水平发。

现在很多人认为,只要谁做投资银行,就很有钱,事实也不尽然。整体来看预估今年的奖金会比去年少15%,去年已经比前年少了20%~30%。现在还有一种情况,发奖金之前裁人,因为裁掉之后不用发奖金了。大投行里面的雇员最怕自己被裁掉,因此钩心斗角,部门政治也多,内部常打得一团糟。

数据显示,2011年,纽约的证券公司只挣了135亿美元,相比2010年276亿美元的收入缩水近一半。今年无论经济形势,还是投行的财务表现,都比去年糟糕,估计2012年的投行收入还会进一步下滑。

现在欧美正在整治薪酬问题,比如政府开始收一次性奖金税,英国除了正常的税,奖金还得交50%的税,所以一些投行选择给员工延后发钱。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是,去年几乎所有投行奖金结构只发了10万美元左右现金,其余全是股票、期权,不计入收入,不需缴税。股票期权还有风险共担的意思,按照投行绩效考核模式,今年股价涨了,分走巨额奖金,明年股票跌了,是不是应该把钱再吐出来?凭什么利益是你的,风险是客户的?行业再这么做下去就垮掉了,客户不是傻瓜,失去客户的信任,就失去了投行的未来。

20世纪70年代诺贝尔奖学者Jenson & Meckling讲到了“Option(期权)”和“Agency(代理)”之间的联系。股票期权的理论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认为股票期权可以将管理者和股东的动机统一起来,最后一直推到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利益共同体的问题,美国很多金融产品的定价也是这么来的,股票期权机制也在西方成为主要的激励机制。

如何实现与投资人利益长期挂钩,是改革能否成功的根源,否则无异于自掘坟墓。业绩如何定义也有很多讨论,1年、5年还是10年,核心是资产规模、财务报告、交易量还是其他?如何解决公平性问题,实现与客户利益和风险均沾。投行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投行基本上每家都有薪酬委员会时不时抗议,股东也在“造反”。

未来欧美投行薪酬将从暴利趋于合理,很难重返过去的“暴利”时代。原因在于,欧美市场投行从业人员已经过剩,所有人都去做金融,没人做实体,金融服务于谁?越来越多的人会被裁掉,他们只能降低薪酬要求或另谋出路。受到最大影响的一批人是工作不超过10年,位置不高的金融精英,他们手中没有过硬的客户资源,还没来得及为自己打下雄厚的基础,如果这批人还想继续混下去,也只能降薪。

猜你喜欢

投行欧美期权
第十九届新财富最佳投行评选结果
第十五届新财富最佳投行
第十三届新财富最佳投行
因时制宜发展外汇期权
人民币外汇期权择善而从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8年9月)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7年12月)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7年4月)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6年10月)
初探原油二元期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