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想起“死亡预习”

2012-04-29涂俊明

祝您健康 2012年11期
关键词:医学博士棺材人生

涂俊明

一则“医学博士拒绝医治

临终父亲,要让老人安静离世”

的社会新闻,曾经成为人们热

议的话题。

2011年4月,78岁的陈有

强被诊断为腹膜恶性间皮瘤,

属于恶性肿瘤晚期,已经全身

转移。老人在浙江医科大学一

附院住院时,两儿一女三家人

轮流送饭、守护,极尽孝心。眼

见许多恶性肿瘤晚期病人瘦骨

嶙峋,痛苦不堪,陈有强老人找

到医生说:“我实在不愿意再看

着儿女这样奔波劳累,也不愿

意自己变成别人那个样子,你

们让我安乐死吧;如果不行,我

自己想跳楼。”

老人的小儿子陈作兵是该

医院毒理专家、医学博士。作

为和医学打交道23年的资深

医务人员,陈作兵直面现实,

经过慎重考虑,他尊重父亲意

愿,没有继续选择放疗、化疗,

而是把父亲送回了老家。让父

亲在最后的岁月里阅读着平日

喜欢的老子和庄子,从容安详

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陈老汉及其家人对待死亡

的态度与认知,使人想起了韩

国流行的“死亡预习”。2009

年,韩国人郑俊创办了著名的

“棺材学院”,专门向人们提供

“模拟葬礼”服务。任何人只要

出25美元,就能到“棺材学院”

中体验一回死亡的恐怖感觉。

全程历时4小时,参与者会在

“棺材学院”中写下自己的“遗

嘱”和“墓志铭”,然后参加自己

的“葬礼”,穿上寿衣,被装进一

只棺材中静躺10分钟。当他们

再次从棺材中爬出来时,便意味

着自己又重新获得了新生。正

是这样的“死亡预习”,成为人们

对生与死、存与亡的感悟触点。

死亡,是一个人生命的终

极。每个人都不可避免死亡,

尽管这是人所共知的常理,却

为许多人所避讳和恐惧。因

此,“死亡预习”的做法,俨然

带有一种惊悚味儿。但是,

“死亡预习”绝不是恶搞和玩

笑,而是一种对生命和死亡的

同等尊重。

“死亡预习”是体验和消除

对死亡的恐惧,让体验者不畏

惧死亡,更珍惜生命,更好地生

存。古往今来,从帝于将相、才

子佳人,到黎民百姓、芸芸众

生,人们都必须直面死亡这个

问题,谁也不可能逾越。我们

的地球村,时有特大灾难发生,

每每此时,芸芸众生之中,数以

万计的生命顷刻间阴阳两分,

人类的生命之舟随时随地面临

着死神威胁。我们对于大自然

的“天崩地塌”,尚难以先知先

觉,回击乏术。经历大灾大难

之后,人们对生命更加珍惜,对

生与死的问题更加关切。便更

加努力地在生活、生存、出行、

生产方面,构筑牢靠的安全屏

障,铸造坚同的安全盾牌,避免

生命无辜、无故、无为地触及死

神的禁区。

“死亡预习”,是检验一个

人对生与死的态度。从某种意

义上说,也是提高对

生命的认知程度。

从恐惧死亡,到平静

地面对死亡,再到接

受死亡,这一过程便

是生命认知走向成

熟的渐进过程。一

个能够平静面对死

亡的人,是能够平静

面对生活的一切,包

括巨大的坎坷厄运、

一切误解冲突……

因此,如果我们备有

“死亡预习”之心,从

而选择生命的安全通道,努力

规避死亡对身体、生命的威胁,

一定会减少很多困惑和伤痛,

减少人类相互之间的冲突和纷

争,增添更多的安全和坦然,更

多的关爱和宽容。

世上万物终将会老去,人

必有一死,但同时,新的生命不

断萌生,人类还将延续。人生

的旅程中,我们唯有认清生存

和死亡的真实含义,学会自爱

和珍惜生命,学会看淡死亡,在

每一生命个体的人生大限来临

之时,才能坦然地做出适合自

己的选择,给自己的生命一个

完美的终点。

陈有强父子的明智选

择,诠释出这样的哲理:当人

们能提前以安康终老的人生

态度,豁达的心境善待今生,

善待死亡,生命的演绎将会

呈现出多么的宁静高雅、和

谐美丽。

(编辑 林妙)

猜你喜欢

医学博士棺材人生
不要把传统诗词送进棺材
大陆、香港和美国医学博士培养体系比较及启示
“官财”的故事
博士哥哥
基于“互联网+”的八年制医学博士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货比货
微米之内 万里之外——记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后、东莞天天向上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裁吴天根
独一无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