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霞:一生只做一件事
2012-04-29项力
项力
斯霞,浙江诸暨人,1910年生,2004年1月12日去世,终年94岁。
在杭州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斯霞从18岁起即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她曾辗转各地,最后一站则是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一二年级语文,并任班主任。她一生只做一件事:教书育人。她常说:“我为一辈子做小学教师感到自豪。”她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小学教育界的梅兰芳”
斯霞老师上课时,善于运用直观形象来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她教得扎实、灵活,深得同事们和教育界的好评。她创造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法,能大面积、高效率地提高识字教育的质量。由她教育的一二年级学生,两年下来就能认识汉字2000多个,可阅读170多篇课文。这等成绩在当年小学教育界是首屈一指的,故被业界视为是“小学教育界的梅兰芳”。她那“以语文教学为中心,把识字、阅读、写话三者结合起来”的小学语文教学法,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1963年,新华社的《斯霞和孩子》长篇通讯向国内外传扬了她的诸多感人事迹。她一生的经历、追求与经验,浓缩在她的《斯霞教育经验选编》、《斯霞教育文集》、《我的教学生涯》等著作中。
早在1956年,斯霞老师就是南京市先进工作者了,后来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她曾两度当选全国“三八”红旗手。1978年,她又因独到的先进教学方法而荣获“特级教师”称号。她是第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还担任过多年的全国中小学教材审订委员会委员。
童心母爱
斯霞老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掌握知识,教书育人,更要有童心母爱。
什么是童心母爱呢?按照最简单的理解,“童心”就是能与孩子们打成一片;而“母爱”,则是把学生当作自己孩子般对待。
斯霞老师始终是有“童心”的。在职时,她会和学生一起跳舞、拔萝卜、踢毽子、玩老鹰捉小鸡游戏。她说:“和孩子们在一起,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仿佛我又年轻了几十岁。”而常葆童心,也是一种益寿之道。
斯霞老师的母爱更为人所称道。她看见女孩的发辫散了,会为之梳好。男孩喜欢脱衣服,她总会及时提醒穿上。发现纽扣快掉了,就重新缝好。有时天气突然变冷,她则马上从靠近学校的家中拿出自己的与孩子的衣服给学生穿。一二年级学生正是乳牙与恒牙交换的年龄,当发现学生捂着嘴巴有不适状时,她就尽其所能给予帮助。有一个学生喜欢啃手指,常把手指啃咬得血淋淋的。斯霞老师就耐心地对之引导纠正。上课时她会边讲课边“无意”地靠近这个女生,不动声色地轻轻把她的手拉离嘴边,有时就用手帕把学生的手指包扎起来以防啃咬。在斯霞老师的关爱下,这位学生的啃指习惯改掉了。几十年后谈及此事,学生仍满怀感激之情。
有童心母爱的教师自然是值得尊敬的。但“文革”期间竞被批判为“资产阶级人性论”,是“大毒草”,把斯霞老师说成是“反动学术权威”而多次遭到批斗,真是岂有此理。
“我没有养生之道”
对斯霞老师,我是久闻其名的;她在南京,可说是家喻户晓。
虽说斯霞老师是位名人,但与她一接触就会感到,这是位和善、朴实的长者,一言一行都是那么“本色”,没有某些公众人物所刻意做出的矜持和言不由衷的高调。2002年,我有幸就养生话题,拜访过她,我们之间的交谈就是那么的自然与随和。
国外有位生理学家曾描述了衰老征象是:“手发抖,脚步不稳,喉头变硬,声音虚弱而且发颤;咀嚼困难,眼睛变得远视,清清楚楚的环境模糊起来;听觉迟钝,触觉不敏锐;智力减弱,记性坏起来。”可是在我面前的斯霞老师却基本上没有这等现象。就是说,许多七八十岁人常见的衰,老征象,在她身上或是尚未发生,或是不甚明显。你看她,匀称的身材,1.55米的个子,大约50公斤的体重,给人一种精干而健康的印象。尽管已是灰白头发,可她记忆良佳,思维敏捷,耳聪目明,声音清晰,根本没有诸多高龄老人常见的眼枯耳背、行动受限、说话困难等老态。从这个角度看,她是健康的。
当询及日常保健时,斯霞老师用仍可听得出的浙江乡音强调:“我只是顺其自然地生活,我没有养生之道。”是否如此?我们不妨来看看她的生活真实——
睡眠:约于晚上10时上床,第二天七八点钟起来。但如果心中有事或第二天有什么活动,那就睡不好,就要加服安眠药了。
饮食:向来就是一日三餐,此外不再加餐。但三餐吃得都不多,早餐在昔日是吃泡饭,后来往往只是一杯牛奶就打发了。中午的食量是一小碗饭,鱼肉不大吃,以蔬菜为主,但喜欢喝碗汤——骨头汤、鱼汤之类。晚上吃得更少。总之,饮食一向随意,从不要求安排什么,还不吃什么零食。过去长期忙于教学工作,没有时间吃零食,退休后仍然想不到吃零食。
水和水果:长期以来养成了很少喝水的习惯,有时竟可以整天不喝一口水。水果也不爱吃。有一个阶段因大便干结,才多吃了些香蕉,大便正常了,香蕉也就不吃了。
锻炼:曾经打过太极拳,也喜欢散步,除此之外,没别的锻炼项目。
爱好:既不养花种草,也不习字作画,年轻时演过话剧,搞过舞蹈,还比较活跃,后来什么都放弃了。
日常生活:除了常看些电视里的京剧外,别的节目也看得不多。其他时间主要是看看报,看看教育方面的一些杂志。
保健品:由于平时身体尚可,所以不大关心保健品什么的;即使子女给她买了参片等物,也基本不用。
斯霞老师平日比较健康,连感冒之类的常见病也很少有。但血压偏高,每天要吃一片络活喜加以控制。曾患右侧肩周炎,不能完全上举,腰腿也有所不适。她那当医生的女儿认为与老年骨质疏松有关。
请瞧瞧,从上述的“流水账”上,以我的有限知识,真还没能看出斯霞老师的养生“高招”来呢。
热爱事业或许是长寿之因
不过,就总体看,斯霞老师的健康状况毕竟超越了一般的高龄老人,她总有某些长寿缘由吧。访谈中就感觉到,斯霞老师对生活的要求很简单,早年经济条件较差也罢,后来经济条件较好也罢,她从不考虑吃、穿和享受问题,用她的话说就是:“一切都不讲究。”生活上不讲究,对名利也看得很淡。她的信条是:“不以名累,不与人比,知足常乐。”我想,开朗、知足、不奢求什么,应该是她健康长寿的一大要素。若更进一步,那么,她一以贯之地热爱教育事业,或许正是她的长寿主因。她曾经打趣地说过这样的话:“你想健康长寿吗?那你就选择做老师。”
斯霞老师执教以来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到85岁才退休离岗。掐指算来,她在课堂上已站过60多个年头了。可敬的是,她退休后仍然按惯例每天都去学校看看,有时还会坐在教室里或站在教室外听年轻老师上课,若发现问题则与年轻老师切磋探讨。如果没有一颗忠诚于教育事业的红心,能有几人愿意这样老而不退、退而不休呢?
斯霞老师往往连体检都不参加,偶有小恙亦不愿就诊,可学校却是每天必去的,足见她关心教育胜于关心自身。我们知道,强烈的事业心能使自己得到精神的富足,而精神因素对身体健康又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所以我推论,这或许正是斯霞老师的养生“秘诀”吧。
(编辑 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