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竹笙妹”到“翻译小姐”
2012-04-29徐美腾
徐美腾
小时候,我每次回中国探望亲人,亲戚们都会说我是“竹笙妹”【注】,他们取笑我因为在美国长大而不懂中文,不懂中国的文化和习俗。他们和我说话后,一般还会加问一句:“你明白我说的意思吗?”说句实话,我当时是有点生气的,觉得他们瞧不起我。
回到美国后,我就很用功地学习中文,每个星期六都去中文学校。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在中文学校学习8年了。回想起来,我现在去学中文的理由与小时候已大不相同了。现在我是为了自己能真正掌握一门语言而努力学中文,不是怕被别人取笑成“竹笙妹”。有时我会想,如果我只是为赌那一时之气,我会坚持这么多年吗?或许早就放弃了吧。
我还知道,在這里学中文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被家长逼着来的,他们学得很被动。而我,是主动来学习的。我已经感受到了学中文给自己带来的很多好处,尝到了懂中文的甜头。学习中文,不仅让我对中国的文化和习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还让我能够用所学到的中文知识去帮助别人。
这个暑期,我很荣幸地到了旧金山的亚洲艺术博物馆做志愿者。正巧在这期间,亚洲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中国明代宫廷艺术展”。这是亚洲艺术博物馆创立40年来,规格最高的一项展览,展出的明朝文物超过250件,包括陶瓷、书画、刺绣、漆器、玉器、珠宝、建筑构件等。前来参观的华人华侨特别多,有些华人华侨的英文水平不高,我就用中文给他们作指引和讲解。其他志愿者都很惊讶和赞赏——我这个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华人后裔,可以说出一口流利的中文;而对于那些不懂中文的参观者,我就用英文给他们详细解释中国明代的艺术。因为我懂得两种语言,从而为参观者们带来了方便,受到了参观者和主办者的好评。我为自己能使用两种语言去帮助别人感到高兴,并为能实现自身价值感到自豪,我还因此而感到这个暑期过得很充实。
我觉得,中文除了可以在学校课堂上学习之外,还可以在生活中学习。例如,做英文作业后,听听中文歌曲,既可以放松自己,也可以学到中文;边看电视边留心中文字幕,也能从中学到中文;帮助父母翻译一些英文信件和文件,也是练习和运用中文的好途径。英文电视台转播北京奥运会的赛事时,我成了家里的现场翻译小姐。我用中文详细地给爸爸妈妈介绍各国运动员的资料和比赛现状,使听不懂英文的父母也非常投入地观看了每一场比赛。
学中文,给了我很多机会去帮助别人,也让我更加容易和父母、亲人沟通,增进了家庭成员间的感情。学中文还能使在美国成长的我更加熟悉自己祖籍国的文化和习俗。
现在,如果你问我,中文和英文,哪一种是我的第一语言?我真是不知道怎样回答!因为我每天都会接触到这两种语言,也因为这两种语言对我来说都同等重要,它们已经在我日常生活中拥有了同等的地位。我对两种语言都同样喜欢,对中西两种文化都同样认同。有时我会想,现在回中国,大概不会有人再称我为“竹笙妹”了吧?
(本文原载美国《红杉林》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