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术后视力及眼表的影响
2012-04-29陶雪琳
陶雪琳
[摘要]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术后视力及眼表的影响。 方法 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30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老年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干眼症状、眼表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研究。 结果 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视力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随着术后随访时间的延长,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逐渐缩短,干眼症评分逐渐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中最多见的并发症是晶状体后囊膜破裂共4眼,占11.11%(4/36),虹膜脱出2眼,占5.56%(2/36),术后最多见的并发症是角膜水肿,共5眼,占13.89%(5/36),前房出血2眼,占5.56%(2/36),人工晶体偏中心1眼,占2.78%(2/36)。 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具有较好的恢复作用,安全性高,并发症少,虽然对眼表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我们术中注意改进手术方式,尽量减轻对眼表上皮组织的机械性损伤,提高手术技巧,可以使其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视力;眼表
[中图分类号] R779.6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12-0038-02
手术摘除是目前治疗白内障最有效的手段,其中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因其切口小、恢复快、术后视力效果好等已成为白内障治疗的首选术式[1]。但关于该手术对视力的恢复效果较好的报道较多,关于其对眼表的影响报道较少。本文中,我们旨在研究和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术后视力及眼表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住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共30例(36眼),其中男性患者17例(20眼),女性患者13例(16眼),年龄33~86岁,平均(62.4±2.8)岁,病程1~13年,其中老年性白内障24例(29眼),并发性白内障4例(5眼),外伤性白内障1例(1眼),糖尿病性白内障1例(1眼)。除外术前合并其他眼部疾病和不适宜手术的患者。
1.2 手术方法
术前常规进行血尿常规、出凝血时、输血生化等检查,及进行心电图及X线胸片检查手术均在显微镜下进行,术前充分散瞳,置开睑器开睑。对于睑裂较小者联合外眦者,采用3.2 cm一次性刀剪开1~2 mm,对于手术视野暴露较差者缝上直肌牵引缝线固定,兰域前囊膜染色,前房注入黏弹剂,用撕囊镊行连续环形撕囊,用月形刀扩大外切口约至6 cm左右,并使内切口大于外切口,用冲洗针注液做水分离及水分层并转动核,在核的前后方注入黏弹剂保护角膜及后囊膜,用晶体圈在晶体内核下方将核托起缓缓托出切口处,用双腔注吸针冲洗及注吸皮质,注入前房黏弹剂,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用双腔注吸针注吸黏弹剂,切口一般不需缝合,对于闭合差者,缝合巩膜切口。
1.3 干眼症状评分[2]
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无症状者为0分;偶尔出现症状者为1分;间断出现轻度症状者为2分;持续出现明显症状者为3分。
1.4 泪膜破裂时间 (tearbreakuptime,BUT)[3]
裂隙灯下用钴蓝光观察自眨眼后荧光素在泪膜中出现第一个随机分布干斑所需时间,正常值15~45 s,<10 s为异常。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处理采用t检验及进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术前、术后视力情况
所有病例均进行随访,患者术前、术后视力情况见表1。其中术后6个月时,视力低于0.3者的原因为合并糖尿病眼底出血。由表1可知,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视力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患者术前、术后泪膜破裂时间、干眼症状评分情况比较
随着术后随访时间的延长,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逐渐缩短,干眼症评分逐渐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术中最多见的并发症是晶状体后囊膜破裂共4眼,占11.11%(4/36),虹膜脱出2眼,占5.56%(2/36),术后最多见的并发症是角膜水肿,共5眼,占13.89%(5/36),前房出血2眼,占5.56%(2/36),人工晶体偏中心1眼,占2.78%(2/36)。
3 讨论
白内障是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近年来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具有切口愈合快、减少术后散光,并发症少等优点[3],目前已经在我院广泛开展和应用。传统大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常引起角膜散光,阻碍视力的恢复。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人术与之相比,具有切口小、术后视力恢复好的特点成为其治疗白内障的优势[4-6]。本组资料显示,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视力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本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尚属良好,与宋金玉[7]等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术中我们认为切口深度以1/2巩膜厚度为宜,切口边缘要整齐,厚薄要均匀,切口的大小依晶状体核的大小及核的硬度决定。要完全分离核,核下注入少量黏弹剂后再劈核娩核,可有效减少后囊破裂。前囊膜撕开后,注水充分水分离,使核旋转并浮于前房内,晶状体核上、下方注入黏弹剂,既有利于保护角膜内皮,又有利于注水圈伸入游离晶状体核的下方,将其轻轻托住套出。术中套出核时尽可能轻压切口后唇,避免核与角膜内皮接触,减少角膜内皮损伤。术中出现后囊膜破裂,包括悬韧带离断或者伴玻璃体脱出,是白内障术中常见并发症。术中如发现后囊膜破口较早,小心轻巧操作仍可行囊袋内或睫状沟固定的后方型人工晶体植入[8]。
正常稳定的泪膜是维持眼表上皮正常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眼表上皮和泪膜间相互依赖,互相影响。本组资料显示,随着术后随访时间的延长,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逐渐延长,干眼症评分逐渐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影响术眼的泪膜稳定性,考虑可能为术中眼表上皮的机械性损伤、术后球结膜的水肿以及结 膜和角巩膜切口的存在影响眼表的规则性,影响泪膜中水化粘蛋白层对眼表上皮的黏附功能,因此要求我们术中应注意改进手术方式,尽量减轻对眼表上皮组织的机械性损伤,提高手术技巧,缩短手术时间。同时术后适量的滴用人工泪液可增加眼表组织的粘度,减轻泪膜损伤和缓解眼部不适的干眼症状[9]。
综上,我们认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具有较好的恢复作用,安全性高,并发症少,虽然对眼表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我们术中注意改进手术方式,尽量减轻对眼表上皮组织的机械性损伤,提高手术技巧,可以使其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施玉英.现代白内障治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1-32.
[2]巩玲,杨晓冉,徐文文.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09,4(36):28-29.
[3]陈法正.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70例临床分析[J]. 实用临床医学,2010,11(5):85-86.
[4]郭秀华.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观察[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6):431-432.
[5]颜坚,许亦茹,姜文浩,罗兴中.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眼表的影响[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3):1565-1566.
[6]韦双全.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体会[J]. 河北医药,2008,30(11):1749-1750.
[7]宋金玉.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J]. 实用防盲技术,2007,2(3):38-39.
[8]殷义平,陈新.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人手术临床观察[J]. 实用防盲技术,2009,4(2):4-5.
[9]陈春辉,曾宝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0,10(6):1200-1201.
(收稿日期:2011-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