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慢性荨麻疹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2012-04-29李化兵杨增金于海斌
李化兵 杨增金 于海斌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慢性荨麻疹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 方法 选取66例3~13岁不明原因的慢性荨麻疹患儿作为实验组,选取60例同期住院非过敏性疾病的3~13岁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特异性免疫凝集试验检测所有儿童外周血清MP-IgM抗体,同时对血清嗜酸性粒细胞、总IgE值进行检测。结果 实验组MP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9.68,P < 0.01);实验组血清嗜酸性粒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 = 6.35,P < 0.01);实验组总IgE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 = 5.53,P < 0.01);EOS计数与IgE表达呈正相关(r = 0.76,P < 0.01)。 结论 MP感染与小儿慢性荨麻疹存在因果关系,对小儿慢性荨麻疹建议常规检测MP抗体;MP感染引起慢性荨麻疹可能与由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有关。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慢性荨麻疹;嗜酸性粒细胞;IgE
[中图分类号] R758.2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12-0151-02
荨麻疹俗称风团,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黏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其发生与消退迅速、有剧痒。易反复发作,发作超过6周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多数荨麻疹患者病因不明,常见的病因包括感染、食物、药物过敏、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或刺激物、某些物理性因素(如寒冷、压力)等。肺炎支原体(mycolasma pneumonia,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MP感染也可以引起多种皮肤疾病。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慢性荨麻疹患儿及对照组的MP-IgM、嗜酸性粒细胞(EOS)、总IgE值进行检测对比,以进一步探讨小儿荨麻疹与MP感染的关系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间儿科门诊及住院的66例3~13岁不明原因的慢性荨麻疹患儿作为实验组,其中男性36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5.62岁;选择60例同期住院非过敏性疾病的3~13岁患儿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5.27岁。两组间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检测方法
126例患儿治疗前进行静脉采血,采血时间为清晨,采用特异性免疫凝集试验检测外周血清MP-IgM抗体,滴度≤1∶40为正常,≥1∶80为阳性;同时检测外周血常规,涂片计数EOS;ELISA测定总IgE水平。
1.3 治疗方法
临床早期诊断或确诊后均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序贯治疗,首选阿奇霉素10mg/(kg·d),静脉滴注,连用5 d,停用3 d为1个疗程,静脉停药后口服剂量按10mg/(kg·d),1次/d,连用3 d,停用4 d为1个疗程。总疗程一般3~4周。同时给予激素、葡萄糖酸钙、氯雷他定等抗过敏治疗。全部病例好转,未再复发。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样本百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MP感染率比较
实验组MP感染人数38人,阳性率57.58%,明显高于对照组(30.00%),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9.68,P < 0.01)。见表1。
2.2 各组EOS计数及IgE比较
实验组血清嗜酸性粒细胞平均值(551.25±207.11)×1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7.33±90.28)×106 (t = 6.35,P < 0.01);实验组总IgE平均值为(520.30±193.19) KIU/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0.50±132.91) KIU/L,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 = 5.53,P < 0.01)。见表2。
2.3EOS计数与IgE的相关性
实验组患儿的EOS计数与IgE表达呈正相关(r = 0.76,P < 0.01)。
3 讨论
近年来,MP 感染在儿科明显增多,且发病年龄逐渐变小。MP感染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不仅损害呼吸系统,还可引起肺外脏器受损,荨麻疹就是其皮肤损害的表现之一[1]。发病早期,由于症状不典型,抗体尚未产生,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近年来,有研究[2]证实MP感染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到特异性的MP-IgE, MP通过黏附素和PI蛋白与肥大细胞表面的FcεRI链结合,再与游离IgE结合,参与I型超敏反应,可能就是慢性荨麻疹与MP感染有关的理论依据。本研究66例慢性荨麻疹患儿中有38例诊断为MP感染,占57.58%,对照组60例非过敏性疾病患儿中18例为阳性,MP感染率为30.00%,两组间的MP感染率差异显著,提示MP感染与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有关。
文献报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血清总IgE 和EOS 明显增高[3],而IgE 和EOS 均与荨麻疹发病有密切关系。IgE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甚微,但在荨麻疹患者血中却明显增多[4]。变态反应原使体内产生IgE类抗体,吸附于血管周围肥大细胞和血液循环中嗜碱性粒细胞上,当抗原再次侵入时,与肥大细胞表面IgE的高亲和性受体结合,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使肥大细胞膜结构的稳定性改变,并引起其内部一系列生化改变,如酶激活,促使脱颗粒和一系列化学介质的释放而形成风团。EOS是一种杀伤性很强的炎性细胞,被抗原激活后释放大量毒性蛋白,对细胞有毒性作用[5]。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是EOS被激活后所分泌的强碱性毒性蛋白之一,在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刘冰等[6]发现儿童慢性荨麻疹中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的变化可能较EOS计数变化更灵敏、更能反映EOS的活化程度。本研究中,慢性荨麻疹患儿外周血EOS计数和血清总IgE 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提示MP可能是一种过敏原,MP 感染后可促进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升高,最终导致荨麻疹反复发作,与有关报道一致,说明慢性荨麻疹可能与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有关。
MP感染与小儿慢性荨麻疹之间存在显著联系,MP感染相关的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可能是由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对于不明病因的慢性荨麻疹,建议常规检测MP抗体,根据MP感染的特点,此时多数MP抗体已经产生,可进行早期诊断,有效缩短疗程。
[参考文献]
[1]贺国平,金伯平,王晓明. 143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及肺外并发症分析[J]. 临床儿科杂志,2005,23(10):723-724.
[2] Luo DL,Dai YL,Lynn BD,et al. Inhibition of message for FcεRI AIPha chain bloeks mast cell IL-4 produetion Indueedby co-culture with myeoplasma pneumoniae[J]. Mierob Pathog,2008,44(4):286-292.
[3]Chang YT,Yang YH,Chiang BL.The significance of a rapid cold hemaggluti-nation test for detectingmycop lasma infections in children with asthma exacerbation[J]. Microbiol lmmunol Infect,2006,39(1):28,32.
[4]孙蔚凌,夏济平,毕志刚.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抗FcεRIa自身抗体及其功能性的检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23(4):280-282.
[5]孙蔚凌,毕志刚. 人高亲和力IgE受体α链基因克隆及表达[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21(8):609-612.
[6]刘冰,朱威,伏瑾,等.儿童慢性荨麻疹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血清总IgE的检测及其意义[J].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1,30(4):218-219.
(收稿日期:201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