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技术探索高校思政课教学新方式
2012-04-29康燕
康燕
摘要:网络技术使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困境和挑战的同时,也为新时期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全新视角和理念。高校思政课教师应通过运用多媒体、博客、微博、资源共享网站等多种网络技术,不断探索高校思政课教学新方式,使高校的思政课教学能够跟上时代的新要求。
关键词:网络技术;高校思政课;教学新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2)12-0047-02
90后学子生长在一个物质空间与数字空间交错的世界。网络技术的使用,如博客、社交网络及数字信息的混合,已融入他们的生活[1]。当新一代大学生向我们走来时,笔者称他们为“Me”一代的学生,这不是说他们自私,而是说他们熟悉移动工具M(mobile),也熟悉各种各样电子交流的手段E(electronic),他们带着新的期待进入高等教育。当面对带着手机、电脑和新的期望一同进入大学课堂的学生时,“教室里的矛盾,变成学生不断提高的期望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原地踏步的矛盾”[2],传统高校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而高校思政课面临的挑战同样是巨大的。
一、网络技术给高校思政课带来的困惑与挑战
(一)如何改进
课堂是大学生接受大学基础教育的重要地点,然而当面临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时,传统课堂教育也变得异常艰难和无奈。一方面,教师在讲课中缺乏技巧的思想意识形态内容的直接导入使学生感到一种被教育的感觉;另一方面,当大学生带着手机、移动电脑等电子设备走进课堂时,思政课堂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讲台上侃侃而谈的教师和讲台下上网聊天、打游戏、购物、看电影的学生成为现代大学课堂的一种常态情况。这样的课堂教学如何能达到教学效果!因此,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是高校面临的第一个挑战。
(二)如何吸引学生
当“Me”一代大学生走进学校时,传统的强调以教育者为主导地位的教育模式受到来自网络技术的挑战。在网络所构建的平等平台上,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他们更多地使用网络搜索、交流论坛、电子公告板等形式获取知识信息,逐渐打破传统的封闭式、同步进行的学习方式,形成开放式、个性化、交互式、自主型的学习模式,获取知识信息,他们越发对传统的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失去兴趣,甚至还可能产生逆反心理[3]。作为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如何应对网络技术给传统的思政教育带来的巨大冲击,如何吸引学生走入思政课堂,真心接受思政教育,这是面临的第二个挑战。
(三)如何改变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何难教,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网络时代是一个真正的资源共享的时代,网络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在这里,每一个人都能平等地享受网络上的所有资源。学生和教师都能得到一些事件的第一手材料。而网络上最新、最快、最多的信息资源和内容滞后、脱离时代性、缺乏说服力的思政课教材更是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果这时教师仅仅是简单地将教材和这些材料在课堂上加以展示的话,学生对此的态度是不屑一顾的。作为教师,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来改变枯燥的教材内容,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思政教材的时代性是网络时代思政课面临的第三个挑战。
二、运用网络技术探索高校思政课教学新方式
网络技术不仅使高校思政课堂面临困境和挑战,同时也为新时期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新视角、新理念和新方式,促使我们不断探索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创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新方式。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注入课堂新活力
网络技术对课堂教学的第一次改变是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合理巧妙的教学设计,以电脑为主要操作平台并充分挖掘其技术优势,交互地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动画、音视频等有内在关联性的多媒体信息,形象化地展现抽象的内容,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有声有色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由于形象、直观、生动、新颖等特点,在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4]。多媒体技术应用最为典型的是以上海大学李梁老师和中国矿业大学的边和平老师为代表的一批思政课教师,他们创造性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独特的视角、通俗易懂的语言、立体的形象,深入浅出地将深奥、抽象的教材内容与大学生生活的流行元素、鲜活事例结合起来,制作出大学生喜文乐见的精美课件,使课堂教学充满感染力和冲击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5],使学生对上思政课的忍受变成享受,把上这门课的“无奈”变成“期待”。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思政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开通思政教学博客,架起师生沟通互动的桥梁
除了多媒体教学以外,随着博客这一网络技术的兴起,思政课教师把讲台延伸到课堂之外,超越了时空的限制,通过网络和博客为学生答疑解惑。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合教学工作开设各自的“思政教学博客”,利用博客的教育特性,发布信息、提供学习资源链接、与学生思想交流,将政治理论的教学和交流扩展到网络,弥补课堂教学的缺陷[6]。例如,从
2006年起,上海交大通过对高校思政工作形式的探索创新,利用牵头承办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www.univs.cn)的优势,逐步建立“思政教师博客圈”,并通过网络凝聚全国高校思政教师全面参与到高校思政工作中,将高校“线上思政”和“线下思政”有机结合,成效显著,广受大学生群体的青睐[7]。博客应用教学,延长教学时间,拓展教学空间,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因博客网络平台的无限性而无限,思想政治理论课从课堂教学扩展到课后,真正走入学生生活,走入学生心理[8]。高校思政教师博客的开通为师生架起沟通互动的桥梁。
(三)利用微博新载体,探索思政教学新方式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进入微博时期,微博信息发布的即时性、个性化优势,信息传播的数字化、海量化优势,交流的共时性和交互性优势,传播的灵活性、多边性优势等,成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有效载体。在运用微博进行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在课堂下教师可以利用微博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理论素材、话题,学生可以参与到话题的讨论中。其次,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微博在线回答和探讨教师的问题。在课上课下的探讨中,教师应注重互动和情绪的感染,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学习政治理论的自觉性。这种微博互动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利用学生的手机和电脑参与到思政的课堂学习和课下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和思考能力,促使学生不但动眼、动口、动手,还要动脑 、动心,从而解决思政课多班大堂上课时,学生不愿主动回答问题或课堂时间有限,不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的局限性。最后,思政课教师要善于整合微博内容,使讨论内容和方向紧扣教学要点和难点,主动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思政教育效果[9]。
(四)建立高校思政课网站,搭建教师资源共享平台
网络时代,获取大量的及时性信息是思政课教师要站稳讲台的首要任务。在海量的信息中如何找到有用的网络资源,这就要借助于专门的思政网站资源共享。教育部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站是所有思政课教师盼望的资源库。2011年4月在教育部社科司的指导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站由44个高校共同搭建,上传思政课的教学资源,教学方案、教学案例、教学方法、教学实践,形成一个内容严谨、形式多样、素材丰富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信息平台。通过网站资源的共建、共享,使全国的思政课教师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新、最多、最深的第一手教学资源,从而克服思政课教材缺乏的时代性,以此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网络技术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了困惑和挑战,同样借助网络,将网络技术融入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发挥网络在大学思政课教学中的作用,也是高校思政课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如何利用现有的技术资源,优化现有的注重操作、注重人文,注重质量的教育体验。
当传统的教学课堂与网络时代成长的新一代大学生相遇时,当网络技术占据我们的视野和思想时,作为教育者有责任把新的技术引入课堂,带给学生全新的教学感受。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在思想上接受,在行动上积极,在实践中创新,使高校的思政课堂教学能够跟上时代的新要求、学生的新期望。
参考文献:
[1][马来西亚]黄龙翔.以移动技术为中介——建立一个无
缝语文学习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11,(12).
[2]方柏林.知识不是力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2011:10.
[3]季枫.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J].教育与职业,2011,(23).
[4]罗先奎.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思考[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3).
[5]赵建利.教学方法改革贵在师德重在学养[C]//秦世
成.走在路上——中国农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教育
教学研究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160-161.
[6]夏天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基于博客的教学创新[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7).
[7]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 http://www.stuln.com/rensheng
daoshi/jingyanjiaoliu/qt/2011-04-06/Article_66
478.shtml.
[8]赵洪伟,缪松梅.博客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用的
有效价值性[J].价值工程,2012,(12).
[9]杨立淮,徐百成.“微博”网络生态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
治教育[J].中国青年研究,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