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唤醒耳朵 学会倾听

2012-04-29章小英

中国德育 2012年13期
关键词:比比嘴巴纸条

教小学一年级,最让老师头疼的便是维持课堂秩序:你在上面讲课,学生们做着各式各样的小动作;你让他们发言,学生们要么抢着说,要么事不关已的样儿;你若整顿一下,效果维持不到两三分钟,就恢复了原样。

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提醒教师:“我们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的、相互倾听的教室。”特级教师冯卫东先生说:“只有相互或共同的‘倾听,才能架起彼此心灵的桥梁,才能形成个体之间相同的‘关切,……才能使应有的教学道德——教与学的道德得以回归或建构,进而让此种道德‘迁移到师生课外或校外的其他情境,最终促成他们‘过一种有道德的生活。”

那么,我们该如何训练这群小不点儿,把他们的耳朵唤醒,让他们学会倾听呢?对此我进行了探索。

一、故事引路,发掘“金耳朵”

在一次上课时,我先绘声绘色地讲了一则故事:

从前,上帝造出的人都是两张嘴巴、一只耳朵的,其中一张嘴巴用来吃饭,另一张嘴巴用来说话。可是没过多久,上帝发现人们不仅用说话的嘴巴说话,还用吃饭的嘴巴说话,而且叽里呱啦地说个不停。为此上帝劝说了很多次,但人们却充耳不闻,依旧说个没完。于是,上帝一怒之下,便封住了那张说话的嘴巴,只给人们留下一张吃饭的嘴巴,同时,又增添了一只耳朵。从此以后,人就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一张嘴巴、两只耳朵。

讲完故事后,我故意瞪大眼睛,环顾全班问:“我要来找找,班上哪些小朋友像原来的人一样,是两张嘴巴、一只耳朵?”嗬,小家伙们乐了,都说“我不是”。于是,我顺势说:“既然都是两只耳朵,那么我们就来比比谁的耳朵听得好,谁就是‘金耳朵。”

接着,我捧起语文书,朗诵了一篇课文,读完后我突然发问:“刚才,老师哪儿读错了?”这下子,一部分同学傻眼了,另一部分同学则兴奋地举起了手。待举手的同学依次回答后,我公布了正确答案,并请回答正确的同学到讲台上,我给他们郑重地颁发了 “金耳朵”喜报。望着学生或羡慕或自豪的小脸蛋,我告诉他们:“边听边想,才是真正的听。”

二、巧妙刺激,强化“金耳朵”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除了利用“金耳朵”喜报来激励学生认真听讲外,我还运用其他的一些方式,来强化学生的倾听意识。

有时,我会告诉发言的同学:“刚才某某同学听你发言最认真,你去与他握握手。”同时,让不认真听的学生复述同学刚才的发言,如果他说不出,就请他对发言的同学说:“对不起!刚才我没有认真听,请你再说一遍,好吗?”通过营造温馨的氛围,让学生体会到,认真倾听是对他人的尊重。

有时,我在提问后,会让所有举手的同学起立依次作答,如果后面的同学发现自己想到的答案跟前面同学说的一样,就可以直接坐下。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只有认真倾听才能准确地比较和分辨。

有时,在我的课堂上,我会选出专注倾听的学生,在他们在表扬栏中增添一颗鲜艳的“★”;在其他老师课上,我也会悄悄用相机拍下专注倾听的学生,随后展示给全体学生,通过树立榜样,让学生感受到倾听的光荣。

三、游戏训练,提升“金耳朵”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我经常带领他们在游戏中感悟倾听的美妙,培养他们倾听的能力。

1.“小小邮递员”

准备几张小纸条,每张纸条上各写一句话,将学生分组,让每组第一位同学抽取一张纸条,要求他们记住纸条上的话之后,悄悄地将这句话告诉组内的第二位同学,第二位同学再告诉第三位同学,以此类推,当传到组内的最后一位同学后,请这位同学大声地说出纸条上的话,比比哪一组传得又快又准。

2.“小小交警”

老师读一段话,让学生在听到某个或某类词时,就做出相应的动作,好比交警根据路况,做出相应手势来指挥行人车辆一般。例如,我读这段话:“你把沙滩粉刷得金黄金黄,就像是一条用黄金铺设的海岸;你把大海粉刷得碧蓝碧蓝,就像一块晶莹透亮的蓝色水晶;你把天空中的云彩粉刷得那么洁白,就像一条轻轻飘动的纱巾……”我让学生听到表示颜色的词就立即起立,比比谁反应灵敏。

3.“小小啄木鸟”

老师朗读课文,学生看书纠错,如果发现读错一处,便罚老师表演节目一个。为了让老师“受罚”,学生们变得格外专注。尽管我常常在他们得意的笑声中,被罚讲个笑话或模仿动物叫声,但内心却无比欣慰。

4.“小小录音机”

教师讲述一段话,在详细分析段落结构后,随机请几位学生进行复述,比比谁复述得详细准确。

5.“小小木偶”

教师讲述一则适合表演的故事,在学生大体了解故事梗概后,教师重新讲述,让学生根据内容同时做出相应表演动作。

作为教师,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和能力,唤醒他们的耳朵,让他们学会倾听,我们责无旁贷!

【章小英,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中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程 曦

猜你喜欢

比比嘴巴纸条
两张纸条儿(上)
纸条大侦探
嘴巴嘟嘟
五张纸条
比比谁勇敢
嘴巴不见了
好好的嘴巴
比比谁更重
比比谁更快
神秘的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