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因素研究

2012-04-29吴红宇杨群祥

职业技术教育 2012年16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企业

吴红宇 杨群祥

摘 要 社会各界已经普遍认识到校企合作是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而且已有文献也反映出目前校企合作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利用910份企业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已经开展校企合作企业的特征,然后利用有序logit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并对影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因素进行研究发现,在大职业教育系统理论视野下,为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需要改革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尊重技能型人力资本形成规律、完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制度。

关键词 校企合作;有序logit模型;大职业教育系统;企业;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16-0015-06

一、前言

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企业直接参与并举办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如美国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事业单位已达5万多家,另外校企间合作开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育项目的院校也有1000多所[1]。日本企业普遍认为,学校的职业教育无法完全满足企业需求,所以,企业开展职业教育在日本得到广泛认可,它解决了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所需职业技能相互衔接的问题[2]。

由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在我国并不新鲜,有关研究显示,在计划经济时代,国有大型企业承办了当时70%以上的技工学校和职工大学,并积聚了雄厚的职业教育资源,是当时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构成[3]。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为了解决企业办社会的问题,将大部分企业所办具有公益性质的职业学校转由地方政府主管。进入21世纪后,社会各界重新认识到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于是政府又鼓励行业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法》明文规定,企业有责任和义务通过各种形式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历次全国职教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进行校企合作。如最新的《高等教育专题规划》(教高[2012]5号文)中就提出:“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校中厂、‘厂中校等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二、文献回顾及述评

关于校企合作的文献目前已有不少,部分学者采用调研报告的方式来考察校企合作情况,调研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企业角度,例如,周凤华发现行业已经在职业教育中开始发挥作用[4],毕结礼等和王文槿对校企合作的企业方进行调研,了解当前校企合作的真实状况[5][6],霍丽娟等以河北省企业为例考察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意愿[7];二是从职业技术院校的角度,如张利庠等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职业教育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8],胡小勇等调研并分析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基本情况[9]。

蒋国平[10],欧阳丽[11],谭界忠[12] 等对校企合作模式的内涵、基本特点、类型、意义、现状、存在问题、实践等各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有些学者依据校企合作的影响因素和合作各方的功用,对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进行深入探讨。如余祖光研究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机制[13],张海峰研究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联盟的系统[14],庞世俊等分析了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驱动方式解构、问题与策略[15],喻忠恩对当前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进行了评析[16]。

校企合作中双方的关系问题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有些学者移植其他学科的理论分析校企合作体制中校企双方的关系,如王炎斌借鉴资源依赖理论[17],贺修炎使用利益相关者理论[18],李向红等利用博弈模型[19],张苗荧采用中间组织理论[20],张健等使用知识管理框架[21],张英杰等[22] 和马成荣[23] 则运用企业理论中的相关分析方法。

从上述文献来看,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社会各界已经就这一理念达成基本共识,但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仍不少。主要集中在三方面:第一,相关制度法规缺失,现有政策难以得到较好落实,虽然政府确定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职教改革方向,然而,当前推动校企合作开展的政策法规和实施规范仍缺乏可操作性,而且现有政策法规也难以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第二,职业技术院校目前是校企合作的主要行动者,然而其与企业开展的合作仍是浅层次的,主要成绩是解决了部分学生就业或实习的问题,但没有真正建立起深层次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第三,目前主动寻求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微乎其微,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合作方式停留在个别项目支持、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季节性顶岗实习、员工合作培训等层面,行业组织未能起到协调和中介服务平台的作用。

三、开展校企合作企业类型分析

2012年广东省政协委托华南师范大学劳动经济研究所进行了《广东省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根据研究需要,于2012年初在广东省境内分别向外出务工人员、企业、基层政府和培训机构发放调查问卷。本文采用的是其中企业调查问卷数据,此次共回收企业问卷1288份,有效问卷978份①。针对问卷中“贵企业是否曾经和职业技术院校合作,设立‘厂中校或‘校中厂,共建生产实训中心”的问题。回答“有”的企业共计288个,回答“没有”的企业622个,空缺和答案无效的问卷68份,从调查数据看,目前已经开展校企合作企业的比例达到31.65%。这反映出由于人口红利消失,缺工现象已经普遍存在,劳动力不再是无限供给;另外由于企业转型升级对技能提升的需要,当前企业对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开始大幅提高。这表明,现实情况与已有文献的观点发生了背离。下面通过910份有效问卷分析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企业的情况。

(一)企业基本情况

从企业所在地区、属性、行业和产业类型四个方面考察开展校企合作企业的基本情况发现,企业所在地区的教育资源为校企合作提供了便利,企业的属性、行业及产业类型影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战略决策。开展校企合作项目的企业数量占调查企业分类总数的百分比排序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广东省各类企业与职业技术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已经比较普遍,具体来说,珠三角企业合作的可能性更大,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比较重视校企合作,而制造类企业的数量更多,技术密集型企业表现得更为积极。其中,广州地区拥有最多的教育资源,而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却比较少,说明广州地区企业更容易招聘到合适的专业技能人才,开展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二)企业规模及历史

采用企业在岗员工数来表征企业规模,而非通用的产值指标,显然工人数量的多少会影响校企合作的抉择,因为校企合作同样存在规模效应问题。另一方面,企业创建时间越久,意味着其内部组织架构越成熟和稳定,可能更注重对员工的培训。所以,考察企业规模和历史对于企业是否开展校企合作非常必要。表2反映的是“开展”和“未开展”校企合作企业在这两项中的平均数。

由表2数据可知,企业规模越大,历史越长,开展校企合作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三)企业用工情况

工资水平和工作时间是劳动者择业时考虑的重要因素;职业技能培训是企业保证正常生产的成本;劳动合同年限的长短将直接影响企业对员工人力资本投资的态度;缺工与否将影响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上述因素无疑都是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战略的影响因素,表3反映的是“开展”和“未开展”校企合作企业在这些指标中的平均数。

从表3数据发现,在一个企业中,技工月平均工资越高,周平均工作时间越短,人均员工培训费用预算越多,越愿意与员工签订更长期的劳动合同,其开展校企合作的可能性就越大。表3数据显示,绝大多数企业去年都进行过职业技能培训,而且两类企业基本不存在差别,说明企业对于在职培训的重视。人均员工培训费用预算存在极大差距,反映出企业开展校企合作需要较高的成本。

(四)企业招聘技工要求

企业招聘要求反映了企业生产的技术含量和对员工技能要求的程度,所以这一系列选项可能会决定企业是进行专项技能培训,还是上岗后再进行在职培训的问题。由于考察的是与职业技术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所以在考虑招聘条件时,仅考虑企业对技工招聘的要求。

由表4数据可知,对招聘技工的要求越高,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越大。招聘技工要求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中级工以上技能等级,年龄在25~34岁之间的企业中,多数都开展了校企合作项目。另外,从表4中无法看出企业招聘对于性别要求与是否开展校企合作相关。

四、计量检验

(一)计量模型

为了进一步考察开展校企合作企业的类型,对已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做有序logit回归分析。有序logit(ordered logit)模型是二分类logit模型的扩展,主要用于处理反应变量为有序分类结果(ordinal categorical response)的资料[24]。模型假定有序因变量y共有K个等级,分别用1,2,…,K-1表示,设第k等级的概率为Pk,且满足Pk=1,m为自变量x的个数,有序累积logit模型为:

logit[]=1n[]=αk+β1x1+β2

x2+…+βmxm

其中k=1,2,…,K-1。根据上述模型得出β的参数估计后可以得出第k等级的累积概率:

=,(k=1,2,…,K-1)

累积概率严格遵循p(y1)p(y2)…苝(yk)=1的累积递进顺序,α1<α2<…<αk-1,称为阈值(threshold),与β同时被估计。

(二)回归结果

为了满足有序logit回归“成比例发生比”的假设条件,对自变量进行分类处理,使自变量不存在连续变量。另外,在回归时由于一些解释变量存在缺失值的问题,致使损失了不少样本,最终纳入计量的企业样本数为219份。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开展校企合作企业的有序logit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

(三)计量结果分析

根据表5的回归结果发现,一些因素对于企业是否开展校企合作的影响比较显著,如地处珠三角地区、技术密集型、企业规模大、存在时间长、技工月平均工资超过3000元、人均员工培训费用预算高、主要劳动合同期限长、招聘对技能要求高且无性别要求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可能性更大。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企业所在地区是关键因素,也就是说,地理位置对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至关重要。地处珠三角地区的企业,一是就近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可以利用,二是相对产业更为高级,三是企业经营者的观念更为开放,所以其开展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更高。

第二,产业类型属于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可能性更大,技术密集意味着生产过程更为复杂,对于员工的技能要求相应更高,而普通工人的技能即使经过岗前培训也难以达到生产线的要求,所以企业只能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专业技能人才,以满足技术密集型生产的需要。

第三,企业规模越大,开展校企合作的可能性也越大。校企合作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产生效益,小企业显然无法承担如此高成本的支出。

第四,创业10年以上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可能性较大。在中国,企业“短命”是一个普遍现象,这意味着只有那些长期“生存”的企业才有可能开展校企合作;另一方面,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说明该企业的决策者重视人力资源的培养和规划,这样的企业才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

第五,技工月平均工资超过3000元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可能性较大。这说明企业对技工的重视程度,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培训出人才后,必须通过高薪留住人才,降低高技能人才跳槽的风险,否则将损失培训成本。

第六,培训费用预算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当然这里可能存在一个因果颠倒的问题,也许是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结果导致其人均员工培训费用预算极高。

第七,劳动合同期限的长短对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影响显著。员工与企业的劳动合同年限越长,企业的年均培训成本越低,所以对于校企合作培养出来的人才,企业更愿意签订长期劳动合同,甚至于是无固定期限合同。

第八,企业招聘要求的技术等级越高,开展校企合作的可能性越大。企业对技术等级要求高,一方面,反映该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较高,对员工的技能要求也相应较高;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企业低端人才已经饱和,需要招聘技能较高的员工。

第九,招聘时对性别有要求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可能性较小。如果企业招聘对性别无要求,说明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强度并不大,反而是对技能要求较高。

五、大职业教育系统理论下重新审视校企合作

耿洁率先提出大职业教育系统的概念,其所定义的大职业教育系统包括职业教育和产业两个子系统,及其与外部环境间的彼此联系所构成的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其中政府仍旧是主导者,而职业技术院校和企业是这个系统中的两个重要主体,它们共同举办职业教育[25]。在大职业教育系统中,教育界与产业界、职业技术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则由外部关系转变为内部关系。因此,职业技术院校与企业,以及教育部门与产业行业部门间具有更大的自主性。所以,校企合作是大职业教育系统构成中的一个组织。在大职业教育系统视域下,有必要重新审视当前的校企合作。

(一)改革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

目前,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内涵的理解还比较狭隘,认为职业教育仅仅是教育界的事情,企业在职业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只限于对在职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这种观念在行业企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所以,必须重新认识职业教育的实质,重新认识职业教育与产业、职业技术院校与企业的关系,树立“政府主导,校企合作”的新理念。从大职业教育系统观出发,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实践中,必须考虑到校企合作各方的利益,并重新审视现行校企合作机制的不足,找到当前校企合作中存在问题的制度根源,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的改革。

(二)尊重技能型人力资本形成规律

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过程,实质上是从一个准员工开始到熟练技能拥有者的成长过程,也就是一个工人从通用性技能型人力资本到专用性技能型人力资本的形成过程。在这一人力资本形成过程中,有其必然的内在规律,而职业技术院校与企业则是这一过程中两个相互依存的主体,在人才培养的不同阶段或人力资本形成过程中的不同环节上起着不同作用。离开了职业技术院校或企业任何一方,人才的培养过程或人力资本的形成过程就无法完成。所以,只有充分尊重技能型人力资本形成的规律,才有可能构建校企一体化的合作机制。

(三)完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有关制度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一个最突出问题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有关制度的缺失和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现有法规制度还没有将企业作为职业教育实施中的一个重要主体来看待。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积极完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有关制度,实现企业教育职能制度化。目前当务之急是要考虑和规范以下问题:第一,明确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责、权、利;第二,制定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奖惩措施;第三,建立校企合作的企业资格制度。

按照大职业教育系统的理念,校企合作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政府不能被动应付,更不能不作为。既然校企合作是未来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显然早启动早受益。

参考文献

[1]梁建平.关于国有企业举办高职教育的思考[EB/OL].[2011-12-15].http://www.zepc.edu.cn/dzjw/index/xiaozhanglunt0715.html.

[2]夏光,陆珍珍.中日两国人力资源管理特点的比较研究[J].东北亚论坛,2006(5):104-107.

[3]季缃绮.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协同发展机制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4]周凤华.发挥行业作用凸显职教特色——行业在职业教育中发挥作用的调研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5):44-47,52.

[5]毕结礼,王琳.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调查分析报告(上、下)[J].中国培训,2010(5、6):15-17,15-16.

[6]王文槿.关于校企合作的企业调查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23-25,41.

[7]霍丽娟,等.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意愿调查与分析——以河北省企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09(34):35-39.

[8]张利庠,杨希.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3):56-59.

[9]胡小勇,韩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基本情况调研与分析[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8-22.

[10]蒋国平.高等职业教育建立产教结合新机制和办学模式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5(1):150-154.

[11]欧阳丽.高职工学结合的基本问题、现状与趋势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17):8-10.

[12]谭界忠.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动力机制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15):17-19.

[13]余祖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机制研究[J].教育学文摘,2009(2):62-63.

[14]张海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联盟的系统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0):5-7.

[15]庞世俊,庞少召.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驱动方式解构、问题与策略[J].交通职业教育,2010(2):4-8.

[16]喻忠恩.校企合作运行机制评析[J].职教论坛,2009(10):52-54.

[17]王炎斌.利益相关者视阈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生态位管理[J].教育与职业,2010(2):14-16.

[18]贺修炎.构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33):18-21.

[19]李向红,李向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博弈论分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91-92.

[20]张苗荧.中间组织理论视野下高职教育校企合作[J].职业技术教育,2009(16):41-45.

[21]张健,黄亚妮.基于知识管理的校企合作关系共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7(4):34-36.

[22]张英杰,徐涵.校企关系嬗变历程视角下我国校企合作关系的探索[J].职教通讯,2010(10):24-27.

[23]马成荣.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23):8-10.

[24]周金燕,钟宇平,孔繁盛.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不平等:中国高中生留学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6):28-35.

[25]耿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1.

Study o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Enterprise Participating i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910 Questionnaires

WU Hong-yu1,2, YANG Qun-xiang1

( 1. Guangdong AIB Polytechnic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07;

2.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China)

AbstractThe society from all walks of life has been widely recognized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but the literature reflects that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actice faced with many problems. The study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terprises that carry ou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by 910 questionnaire, then deployed quantitative analysis by ordered logit model.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in order to boos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e specific policy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reform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ystem, respect the principle of skilled talents cultivation and optimize the system of enterprise participating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ordered logit model;the great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enterprise; vocational education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