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法的运用

2012-04-29黄秋桃

成才之路 2012年18期
关键词:百草园语句课文

黄秋桃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学生感知课文的最好手段,正确地引导学生朗读是理解内容的最佳方法。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谈谈运用朗读教学法的一些肤浅体会。

一、明确目的,感知内容

一篇课文,学生读前应提出指向性问题:理解什么?思考什么?达到什么要求?所提问题应具体明了,难易适中。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的教学时,教师可提出这些要求:本段描写景物各具怎样的形态?描写声音、色彩、味道的话各是哪些?然后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时间,再依据课文训练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由易而难逐步提问。这样,问题便在默读或朗读中感知并发酵,学生不难体会到百草园是“我”童年时的乐园。

二、对比诵读,理解内容

对重点段落还可以运用对比诵读法加深内容的理解。如教学上文百草园冬天景色描写一段时,教师要求学生先找出文中的9个动词(扫、露、支、撒、系、牵、啄、拉、罩),然后用另一组近义词替换(扫、露、撑、放、扎、拉、吃、拖、盖)。对比朗读后,学生体会到文中的动词不但准确而生动地描绘了捕鸟的全过程,而且捕鸟时兴奋惊喜的心情跃然纸上。

三、精略反复,体会内容

叶圣陶先生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教学时,反复运用精略朗读,能让学生体会内容,并着眼于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例如《背影》一文中“背影”共出现了三次,学生可以略读第一次和第三次,但必须精读第二次。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布置学生在文中画出描写父亲服饰、动作、语言的句子,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精读和揣摩。接着让学生从朗读中分出层次,逐层深入,体会父子之间的深情。最后让学生“依葫芦画瓢”片段训练开学时父母亲村头送别“我”的情景,他们就能从上述几个方面写出父母望子成龙、而“我”当时却毫不在乎的神情。

四、掌握技巧,灵活运用

朗读形式可以多样化:或全班或个别,或男生或女生,或某段某句,或准备或突然……如我在《谈骨气》一文教学中,要求在文中找出何谓“骨气”时,采用突发式教学:先限时找答案,在不告知起止的情况下,突然袭击,就让限时读出课文语句作答。开始只有少数学生读,不一会儿,读的学生就多了,声音也越来越洪亮。原来,尽管问题简单,文中孟子的语句以及解释都作了回答,但基础差的学生依然有些茫然,也有些学生对问题把握不准,生怕读错而不敢读。而通过部分学生的带动,学生们变压力为动力,使问题很快得以解决。接下来,在本文后面找记叙、议论语句的教学环节,学生们便情绪激昂,很容易找到起止。这样,教学记叙与议论的关系,也便水到渠成了。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只要我们能因材施教,熟练运用各种方法,那打造有效甚至高效课堂,便不是一句空话了。

(新干县麦斜中学)

猜你喜欢

百草园语句课文
学校里的“百草园”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重点:语句衔接
背课文
以景写情——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感
试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几组对比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如何搞定语句衔接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