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常见的思想误区探析
2012-04-29任泽焕
任泽焕
摘要:针对职校生常见的思想误区,剖析其产生原因,辨明其危害,明晰趋利避害的道理,帮助学生走出误区,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人生价值观。
关键词:自卑心理;实践;理论;职业道德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虽然近几年职业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不容忽视的是职校学生在思想上容易产生的一些错误认识。那么这些思想误区主要有哪些?是什么原因导致?如何引导学生走出误区?本文就此问题加以探析。
一、自卑心理
这是影响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一大通病。此“病”始于义务教育阶段,显性表现在步入中职后,也可以说是带“病”而来。大部分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就被师生甚至家长认为是差等生,没出息、无出路,往往处于被大家遗忘的角落,是缺少“阳光普射”的群体。久而久之,就会定格、转化为这些学生的一种思维定式,开始对自己能力产生怀疑,潜意识里就认为自己脑子笨、先天不足,看不到或不相信自己有长处,总是放大自己的不足。加之长期来自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轻视、误解,致使部分中职学生认为上了中职学校就低人一等,就不光彩,是迫不得已而上之,无可奈何而为之。因此,一进职校门,他们就对自己不抱希望,心无目标,缺乏信心,无所事事,只求混个中职文凭了事。
针对中职学生的自卑心理,我的体会是,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使人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进一步鼓起追求成功的努力,从而找回自信、克服自卑。从这一心理学理论出发,我认为,作为职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为出发点,从帮助学生播种希望种子、点燃激情火花、搭建锻炼平台、培育优点特长、品尝成功喜悦、增强成就之感等方面狠下工夫,多方位促使学生建立积极自信的心理状态。为此,要注意抓好学生的自信心教育。我在平时的工作中,一是积极搭建平台,建立班干部竞争上岗机制,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学校和班级的管理,锻炼能力、展示自我,培养他们的自治能力、管理能力。二是在课堂教学中大力推行分层教学法。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我实行因材施教,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品尝成功带来的喜悦和快乐。这样,能使学生逐渐走出自卑的心理阴影,产生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二、重实践轻理论思想
在国际竞争日益加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重要时期,不仅要求职校生应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要求他们具备更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当前职校学生重视技能学习而忽略理论学习的倾向和现状,导致了学生的理论素养不高,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当然,职业学校是以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为主的学校,缺少了技术支撑的教育称不上职业教育,缺乏技术的学生也不是合格的职校生。但是“唯技术主义”“技术至上”的倾向,却是一种思想误区。事实上,凡是在就业后有发展、可塑性强的人,都是那些理论素养加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那些单纯追求技术而忽视专业和文化修养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往往属于“工匠型”,缺乏发展后劲。这也是当今社会职校生适应能力欠缺的原因。显然,把职业教育简单地视作培养“技术劳动者”的观念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了。
针对职校生“重实践轻理论”思想,职业学校必须在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理论知识上下工夫。为此,我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一是创设平等的师生关系。多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相互之间平等相处、平等交流、民主和谐,让主角、主体于学生,留主导权于教师,使学生主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对课堂上学生提出的疑惑和问题,哪怕很简单,都不能嘲笑,而要多鼓励。二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就是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授之以“渔”而不授之以“鱼”,不光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要让学生经常带着问题去听课、去查资料、去讨论探究,自主寻求答案。三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是结合专业实践、岗位实习、毕业实习,强化学生试验、实际操作、实践环节,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活学活用的目的。
三、重学习轻品德倾向
也就是重视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职业道德的培养。一些职校生片面认为,有技通行天下,无德无伤大体,有没有职业道德无关紧要。再加上多数职校的考核评价体系,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多倾向于评价技能如何,很少评价德育效果。因此,这也使职校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不感兴趣,导致其道德素质普遍偏低,走上社会后往往就业难、难长久,要么处处碰壁,要么频频跳槽,要么屡屡被炒,要么常常犯错,甚至违法乱纪等,成为用人者的“老大难”,中职教育者的“头疼事”。
道德自古以来都被放在首要位置。职业道德素质,也是决定一个人未来职业生涯能走多远、能持多久、能否成功的首要因素。学生走出校门,踏入社会,接受的第一个考验不是怎么“做事”,而是如何“做人”。如何提高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我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出了以下体验:一是创建全员参与的职业道德教育大环境。即创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相互协作的良好环境。二是健全职业教育评价体系。也就是坚持技能教育与德育评价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原则,把综合考核贯穿教育教学始终。三是全方位渗透、多形式施教。教师要充分发挥政治课程的主导作用,穿插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及实践活动等,全方位、广渠道、多形式培养学生,使之成为有道德、有技能、有纪律的综合型实用人才。
(南阳第二中等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