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快乐插上翅膀,让太阳炫出七彩
2012-04-29胡永妹
胡永妹
摘要:“美”是上天赐予的礼物,如空气般萦绕在我们身边。因为它的无处不在,让我们幸福,也让我们忽视。而美术课是再现创造美的天地,“审美疲劳”是美术的最大天敌。如何让学生学会体验、感知美,发现美就在身边,是美术教师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而孩子的直观形象思维永远站在抽象思维的前面,所以,想要学生乐在其中,拿起画笔快乐地畅想未来,首先要回归自然,才能放飞快乐。
关键词:畅想;快乐;人文;美育
科学促进发展,人文承载历史。探寻未知领域就是科学实践之核心,让孩子参与科学实践活动的独特方式便是“绘画”,所以很多绘画作品都附有“构思要标新立异”“要用儿童独特的视角真实、准确地去表现其科学”等要求。人文承载历史,人文承载着我们的根,所以,让科学、人文跟艺术成为形影不离的姊妹花,成为学校要实施的美育的重要渠道,是势在必行。
一、畅想遨天际,快乐洒心田
科学是开启真理的钥匙,艺术是钥匙的先锋,是人畅想未来时未卜先“视”的窗口,而科学幻想画就是它的美好见证。在成人的世界里,科学探索过程是严肃而艰辛的,而在儿童的视野里、画笔下,是快乐随心的美好。在绘画指导上,应该尊重学生心身发展特点,不要囚固思维,要辅助学生放飞。如三年级上册的《遨游太空》,第一次上课,我偏重授予孩子们有关科学的知识以及航天飞船构造知识,结果孩子们上交的作业是色彩暗淡,透着一股浓浓的机械味,没有一点孩子的天真烂漫。第二次上这节课,我一改常规,简述太空,让孩子们闭目长翅,飞向那浩瀚的宇宙,在那宽广的天地里,乘坐自己设计的太空飞船,尽情地玩耍嬉戏……这节课上,孩子们都能在自己的画纸上淋漓尽致地将自己和自己设计喜欢的航空飞行器,畅游在他们快乐的画笔下、“太空”中。这样,儿童的科学幻想画不再是偏向科学路线的训练,而是用绘画的方式畅想科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传达生活所需与美好愿望。
二、快乐爱人文,智慧永传承
科学强调客观规律,而人文承载历史,是对善的执著,它不仅有深刻理性分析,还有其独特的情感魅力。若要让学生通过绘画的独特方式,训练其科学实践能力、人文表达能力,那就必须让其参与历史、参与人文。而生活就是人文向我们打开的另一扇直观的窗口,通过生活,我们能直观而形象地看到过去与未来。如生活中各种手工艺品、劳动用具、民族服饰等。
各种手工艺品每家每户都会有,教学前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搜集,而搜集的过程就是一个分析判断的过程,能省下课堂上教师讲述分析的时间。老式的劳动工具对身处农村的孩子来说,基本都见到过,甚至使用过,如织布机、锄头、犁等;新式的如蝴蝶型晾衣架、蛋形沙发等;还有很多科技含量很高的工具如感光玻璃、雷达探测仪等。将这些实在的“生活艺术品”用来教学,让学生开启所有的感官去触碰,探古思今,能感受先祖遇事善思之智慧;触摸科技,让学生感受现代人的聪明(取长补短,集其他生物身上的特长为己用),能达到开启学生学会运用身边工具及所学智慧解决问题之能力。民族服饰对于我们这个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不论哪个民族的服饰演化过程都具有人文性,而我们文成这个县就有十几个少数民族,其中我班就有3个畲族的学生。上有关服饰课前,我让学生在家中带几件不同时期的畲族服饰来,在课上通过分辨材质及其独特处,观赏花纹、款式的变化,让学生设计一款自己喜欢的新式畲族服饰,整堂课气氛活跃,每位学生创作出来的款式都新颖独特,课堂效果出乎意料。
所以,想让人文真正参与教学,那就请学生走进“人文”吧,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感悟,才会快乐升华,从而使这种直观理解与升华垂直于作用于他们的作品内,开出绚烂多彩的人文艺术花。
三、生活添激情,快乐展翅飞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的树无论长多大,它永远都扎根于生活。所以,让学生学会参与生活、理解生活,那才是学生创作的源泉,也是学校解决学生美育难题的关键突破口。那如何运用与突破呢?
学校实施美育,其目的无非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从而提高遇事能综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实施的方案是多样化的,可以复杂得使学生眩晕,也可以是简简单单,可视可触。让学生走进生活之泉, 灵感创意会在快乐体验中茁壮成长。
1. 走进名师,在观赏名画中提高
艺术家是从喧嚣的世界和他自身灵魂的磨难中铸造出来的名词。通过对艺术大师的作品的欣赏,不仅可以学到美术知识,还可以感受生活给艺术带来的无限生命力。如齐白石的《虾》,其绘画的内容、题材、技法等也都源自生活,但艺术形象经过一番简约处理,塑造的形象更是高于生活。细品艺术作品构思的妙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艺术的理解,而且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高于生活。
2. 走近生活,在直观感受中体验成长
长期的室内学习,学生自然会产生单一、乏味的情绪,若能有组织地开展活动,让美育在课外实施,学生定会积极地参与到美育活动中来。
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走入生活,参观现代设施,使学生认识人类劳动和科学技术的巨大力量,从而诱发他们的学习欲与求知欲,萌发长大后要为现代化作贡献的热情与决心。如参观当地(或异地)水库电站等,让学生欣赏感受大自然之美,同时也认识人类征服改造自然的超强能力,从而加强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游览周边的名川大山,参观历史博物馆,不仅可以让学生感知我国历史的悠久、文明的灿烂,而且能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创作时将这种热情与决心融于笔下,展于画中,其成效的立竿见影会让人意外地惊诧。如在上《山外有山》时,教师先让学生站在学校顶楼,放眼望山,再到教室内上《山外有山》,学生或画、或剪纸、或做纸雕塑,充满了创作的热情,整节课欢声笑语贯穿始末。美术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会观察感受,认识图形美、线条美、色彩美、造型美,表现捕捉美的事物,创造美丽的天地。而教室以外的世界,形象生动、色彩艳丽,对学生的学习与创作更有辅助和提高的作用。
3. 创建美育活动小组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专长爱好,因材施教地组建课余小组,培养发展特长生。在这个小天地里,要让学生由爱好出发,回归生活,从中体验美感,感知创造美,提高学生的特长。比如户外写生小组,要尝试用色彩表现大自然的壮丽;培植花卉小组要学会栽培,培育出五彩的鲜花,在培植的过程中用画笔记录花卉的成长等。在美育小组活动中,每个学生都用灵巧的双手去创造、用真挚的情感去培育、用纯洁的心灵去欣赏每一个自己亲手创造的小小的世界,在情感深处不仅熏陶了美,同时也得到了全新的美的体验。而且,学生在创作上不仅有了新的感悟,在表现捕捉美的事物的美感上也得到了提高,并使自己的创作充满了“美”。
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是艺术之根,快乐是创作之泉,想让学生创作出一幅好的作品,首先要让他们体验快乐。学生只有快乐地参与,快乐地体验,才能快乐地发现——“美”。因此,要探索科学,领会艺术,感知人文,还不如让学生枕着生活的肩,让“美”盈灌心灵,放飞心情,用画笔创造自己美好而快乐的一方天地!
参考文献:
[1]宋少辉.浅谈美术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考试(教研版),2010(5).
[2]汪建东.艺术性:小学美术课堂永恒的主题[J].小学时代(教育研
究)2011(12).
(文成县玉壶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