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四境”之美的和谐语文课堂

2012-04-29吕文侠

成才之路 2012年18期

吕文侠

摘要:和谐语文课堂是语文课堂的最佳表现形态和最高境界,构建和谐语文课堂的核心就是教与学的各种要素关系和谐,最主要的是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关系和谐,让语文课堂达到“净”“竞”“敬”“靓”四境之美,即“简约之美”“竞争之美 ”“尊重之美”“诗意之美”。

关键词:简约之美;竞争之美;尊重之美;诗意之美

和谐,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是事物的最佳表现形态。和谐课堂是语文课堂的最佳表现形态,是“从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出发,调控课堂中诸教学要素的关系,使教学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课堂”。构建和谐语文课堂的核心就是教与学的各要素关系和谐,最主要的是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关系和谐,让语文课堂达到“净”“竞”“敬”“靓”四境之美,即“简约之美”“竞争之美”“尊重之美”“诗意之美”。

一、“净”——简约之美

“净”,纯净、简约之意,语文课堂的“净”之境是就师生与文本的关系而言的,简约的课堂是语文课堂的一大特点。

语文课堂承载着太多的“使命”,除了完成教材的内容,还要迁移、拓展和延伸,教学内容越丰富,语文课堂也就越来越复杂。为此,很多专家都提出要化繁为简,简简单单教语文。我认为“简约”之美的和谐课堂最关键的是教学内容的“简约”,因为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撷英取华,抓住课文的重点,学生的疑点。同时,还要处理课文与补充材料之间的关系,恰当使用语文读本和课外拓展阅读。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简约”的语文课堂,要抓住语文教学的根本,让师生与文本达到和谐。

二、“竞”——竞争之美

“竞”即竞争,指学生处于积极的竞争状态。语文课堂的“竞”之境是就课堂教学中生生关系而言的,竞争与活跃之美是和谐语文课堂的又一特质。语文教学十分重视生生间的互动关系,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彼此交流,相互竞争,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主体与群众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

在教学中,运用竞争的杠杆,激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优化人格的目的。学生在竞争中互动,既掌握了知识,又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还促进了同学间的友谊,更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如我在教《南州六月荔枝丹》时,为让学生抓住荔枝特点,理清说明顺序,我设置分组抢答的活动,设置了20道题目,制定好要求,把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竞争抢答,既提升了课堂效率,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课堂中,生生竞争只是手段,完成学习任务才是目标。教师要注意学习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避免走形式,防止出现学生课上热热闹闹、课下一无所获的现象。

三、“敬”——尊重之美

敬,敬重、尊重之意,这是就和谐语文课堂师生关系而言的,强调师生间是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大厦得以建立的基石,理想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当然要素。”《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促进者,教师与学生是合作的伙伴关系,师生可以“互为师生”,学生尊重教师,教师也应尊重学生,尊重每个生命,尊重他们的人格、个性、思维模式与思维技巧等。当学生与教师意见不一致时,不要强压学生,而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以求同存异,相互沟通,分享彼此的思考、情感、体验等,从而达到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

当然,这里的尊重,并不是无原则地迁就,当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否则会导致学生价值判断的失误。另外,应特别尊重某些方面相对薄弱的学生,特别不能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而敬之厌之,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平等、尊重、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语文课堂的一大特点,能让教学过程处于一种和谐状态,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师生之间是一种互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四、“靓”——诗意之美

“靓”,妆饰、打扮之义,引申为漂亮。语文的漂亮体现在语文的人文性上,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语文课堂的诗意之美就是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之间达到最和谐的关系,即语文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对文本进行阅读、吟诵、体验、感悟和创造理解时呈现出与文本内蕴相和谐的课堂审美心理状态及其内蕴境界。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多是文质兼美的作品,总是以最美的语言描写最美的情景,这就是诗境;以丰富的形象抒写最动人的情怀,即诗情。教师、学生、文本的心灵的对话,让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相互交融。即使是非文学作品教学,也有浓浓的诗意。例如一位教师讲《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不是从墓词的角度,而是从抒情散文的角度教学。预习时先让学生搜集有关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资料,了解马克思遭受的不同寻常的政治迫害、经济困难,了解他的坚强的信念和巨大的毅力,让马克思不是一个抽象的人物名字,而是一个具有平凡人生活和伟人贡献的真实生命体。上课后,在悲壮激昂而又明朗辉煌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之后,教师用激情的语言将学生情感引入马克思葬礼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对重点词语稍作朗读指导后,就让学生以恩格斯的身份“讲话”(朗读)。学生“讲”得激昂而又悲壮,深沉而又坚定。学生说:“读着读着,马克思的形象像雄伟壮丽的高山耸立在我心中,马克思的思想像大海的波涛激荡着我的情怀,一种崇高的美感油然而生。”

没有诗意的语文课是苍白的、枯燥的,是没有语文的语文课。语文课堂的诗意之美绝不是作秀,而是生命活力涌动的表现,是生命追求艺术境界的表现。

和谐语文课堂是语文课堂孜孜追求的最高境界,我们不求形式上统一,但求理念的共识,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自由惬意地共享“美”境,共促发展。

参考文献:

[1]倪春燕.构建和谐的中职语文课堂[J].中学教学参考,2011(3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

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邳州市炮车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