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2012-04-29董俊海

成才之路 2012年18期
关键词:语感语言语文

董俊海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是其基本的特点。语文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形成并发展语文素养。因其所具有的多重功能和基础作用,决定了它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持久的过程,也是一个通过多元方式综合作用才能形成的过程。简言之,它是语言和文字的结合体。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特别重视对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从语感生成的角度看,语感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反复诵读、比较品评、潜心涵咏、切己体察、展开想象等。

首先,语言是一种习得,是一种模仿。语言能力的形成,是靠后天的模仿与习得而形成的,尤其是母语的学习。对孩童学习语言,绝对不是通过先掌握语法教条然后才掌握语言运用的,而是通过模仿大人的语言行为,先由使用简单叠词开始,逐步使用词组、短语,再进一步提高到能够熟练使用句子表达较复杂的认知。

其次,语言的学习就是语感的培养,尤其是汉语言的学习。语感是一种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是一种经验色彩很浓的能力,包括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心理经验、情感经验,包含着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联想能力等诸多因素。

语感是一种快速、有效、完整、深入理解语言的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阶段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是培养敏锐语感的关键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无疑是指导、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语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郭沫若语)

下面笔者就自己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摸索和思考,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愿和各位同行共同讨论,共同提高。

语言文字符号本身缺乏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联想和想象,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还可通过重组表象,创造出新的情境和意境。我认为,语感的培养要靠平时大量的积累。积累、储蓄没有达到一定的数量,语感无从谈起。语感的形成要靠一词一句、一文一章的积累,随着所积累素材的不断丰富,语感就会逐步增强,这个过程是一个经年累月、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至于积累的具体方式,可以多样化,比如摘抄笔记、小卡片、日记等。要鼓励学生多积累,并采用主题班会、竞赛等形式,适时对学生进行激励,可以采用物质奖励的方式,也可口头奖励,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要不断强化,使其能够坚持不懈地、心情愉快地去做,而不是把这项工作当做一项任务,一种负担。

其次,要通过大量阅读实践提高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敏感程度。

阅读能力的形成,是《语文课程标准》设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课堂阅读,就是在教师的指导、引领下,让学生集体同步学习,通过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让学生真切感受文章所蕴涵的感情,深入文本本身,通过教师的引领感受语言之美。

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毕竟非常有限,因此,我们把阅读的重头不能局限在课堂之内,而应该放在广阔的课堂之外。但我们要十分重视有限课堂教学的示范作用,通过教师的示范带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做好阅读积累。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要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解读,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感受语言之美,提升其阅读兴趣。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启发学生如何感情饱满地去诵读一篇文章,引导学生学习分析、欣赏,用心去体味、感受蕴涵在字里行间的韵味。这可以采取学生讨论或独立发言的方式进行,要能够深入文本,将自己最独特的感受与大家交流讨论,教师要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在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角色的同时,更要扮演好参与者的角色。通过自己的亲自参与和示范,引导学生解读文章。对于一些重点讲读课文,应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鼓励进行多元解读与探讨。对于其他文章,不妨放开一些,不要局限于设定的条条框框,故步自封,裹足不前,要大胆解读,多重解读。

有了直观、真切的课堂指导之后,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篇目,放手让学生自己品读体味,并采用读书笔记、讨论发言等方式跟踪监测,确实保证阅读工作的有效落实。

如今许多名家名作被改编为影视剧作品,我们可以将原著与影视剧结合起来欣赏,引导学生发表观点。比如电影《祝福》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祥林嫂捐了门槛之后仍然被拒绝参与祭祀活动,她于是拿了一把菜刀怒砍门槛。这本是原作当中没有的情节,我们可就这一情节的增加让学生讨论。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可以让学生深入鉴赏作品,在写作上也是一个提高。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另外半壁江山,写作能力的形成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我们可以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以写促读,以读带写,共同促成良好语感的形成。从某种程度上讲,阅读就是为了形成良好的写作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积累丰富的词汇,具备了相当的语言组织能力,才有可能写出一篇较好的作品。经常性地让学生阅读一些经典作品、名家名作,长此以往,学生只有“鉴优能力”而缺乏“鉴劣能力”,因而只有鉴优与鉴劣相结合,两者并重,才能相得益彰,让学生更加明确地发觉优者之优,劣者之劣。要达到这一效果,我觉得作文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可以通过学生互批作文的方式,让学生彼此交换他们的作品,发现优点,指出不足。因为经典作品与小学生的差距是很大的,学生只能发现其中的小部分优点,而对于其瑕疵,则几乎没有能力去发现。只有他们自己写作的、水平差距不大的作品,才有能力去解读、赏析。

此外,我们还可以以口头作文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快速表达能力,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锻炼其逻辑组织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既是对其语文综合能力的检验,同时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由于汉语言文字的形象性、隐喻性、意会性和模糊性,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要进行理性分析,而且要重视整体感悟。对母语文的学习,主要凭借语感,因此,我们要通过多种手段促成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同时,通过良好的语感形成其良好的语文能力,使其相互促进,彼此推动。

(通渭县平襄教育学区)

猜你喜欢

语感语言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言是刀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