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实践和思考

2012-04-29王国云

江苏教育研究 2012年19期
关键词: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

王国云

摘要:学校常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教研部门和各乡镇、城区学校,针对学校及所在地域实际,明确课程实施规范,组织课程资源开发、课型研讨和课程评价,打造典型、龙头带动,督查评估、强行入轨,培养学科师资,完善保障体系,以区域化方式,有效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

关键词: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7-0023-03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地方管理、学校开发的必修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但是,国家只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不统一编写教材,由学校根据自身特色、社区资源、学生特点及需求等实际情况自主设计、实施与管理。淮安市楚州区现有实验学校、乡镇中心校71所,村完小66所,教学点58个。为推进各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规范化、常态化、科学化实施,多年来,我们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以区域推进的方式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建章立制,增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规范性

一是明确课程规范。我们下发了《楚州区整体推进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意见》,制定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标准》,规定学校期初制定学年度实施总方案、年级方案、班级方案,各专题教育活动方案及学期教育活动行事历等;研究性学习课程至少包括选题指导、方案设计指导、方法指导和成果展评四个阶段;每次综合实践活动有详细方案、过程资料和活动成果;组织活动有具体分工,责任明确;指导教师对每个学生每次参与活动情况作出描述性或综合等第评价。

二是完善保障体系。我们成立了区综合实践活动中心教研组,创建了综合实践活动研究QQ群,在区教研网上开辟了“综合实践校本课程”专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实施意见》,各乡镇、学校同时建立健全组织网络,包括领导小组、集体备课组、教研组、组织协调组、安全保障和后勤组等。规定每学期集体备课、公开教学研讨分别不少于3次,活动成果展示和师生评价每学期至少1次。各区直学校、乡镇中心学校须配备1—2名专职教师,负责组织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实施和教学研讨活动等。

二、开发资源,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丰富性

一是组织资源开发。区教研室组织部分骨干教师编写《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案例编写以各学校的实践与探索为基础,从“亲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三个维度选定主题并按照年级段分别编写出20多个案例。整体设计案例选题,既与各学科教学联接,也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既涉及心理健康、远离毒品、国防教育等新内容,也凸显学校传统项目课程化、主题教育个性化的特点,强化了校际间的交流和共享。

二是统一进度内容。区教研室要求乡镇和集团学校每学期开学前组织集体备课,参考全区性选题,立足本校实际,动态调整每学期研究性学习活动内容,按年级、班级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学期进度计划安排表。对新增的选题,由乡镇和集团学校组织骨干力量提前集体备课,形成实施意见或活动方案,再以电子文件包的形式提供给各中小学校参考或使用。各乡镇中心小学及教学点、教育集团各学校统一课程进度内容,统一执行既定活动方案,促进了区域教育均衡。

三、专业引领,坚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科学性

一是课题研究破解难点。首先,着力研究解决课程资源开发问题。区学科教研员主持研究省级课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带动了4所实验学校,主编出版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实验教材在全市推广使用,合作编写的《节日文化》(资源包)即将出版,并积累了大量的中小学优秀活动案例。其次,以“选题指南”的形式,提供课题给学校、教师和区中心教研组成员,鼓励开展微型课题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专题研讨突出重点。首先,整体设计课程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涉及的领域广阔,内容庞杂,区教研室组织城区、乡镇各学校分片分组交流、展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情况,评选出优秀学校、年级、班级实施方案,在全区范围内展示和共享。其次,构建主要教学课型。重点研讨并构建了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指导、方案设计指导、方法指导和成果展评的课型结构,并以《家乡的淮扬菜》为主题,用4节课进行了系列展示和共享,有效地解决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怎么教”的问题。

四、典型带动,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示范性

一是创建基地学校。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着力打造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校。新安小学的《“新旅”文化》课程已经形成系列,内容包括“我当小小讲解员”、表演音乐剧——一群小好汉、“新旅”故事大家讲、“新旅”歌曲一起唱、沿着“新旅”足迹前进等。博里镇中心小学每年度动态微调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主题活动内容,包括手工、农民画、《春草》诗社、科技制作、国防教育、环保等,实行“双选”制,即学生“选师制”和“选科制”,把主题教育活动列入教学计划,呈现在课程表中(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几年来组织多次现场会活动并受到好评。

二是推介课程范例。充分利用“楚州教研网”, 把本区各乡镇、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特色经验做法及时上传到网站上,注意收集各级培训班(会)的优秀课程资源,推介给学校、教师,并做好解读,提出我区具体工作要求。范例推介力求示范性、系列化和可借鉴。目前已经通过网络、会议等渠道推介校本教材30多套、优秀公开课教学资源包6个、多样化课型研究包4个、主题活动设计方案63篇,另有《研究性学习·学生活动手册》正在编写中。

五、创新机制,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跨越性

一是建设“四个中心”。将乡镇中心小学建成全乡小学教育的组织指挥中心、师资培训中心、教育资源中心、教研活动中心,形成全乡“一盘棋”。由中心小学一名副校长负责全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开发、教学研究、师资培训,将中心小学与村小(教学点)两级管理变成以中心小学为龙头的一级管理,实行统一领导,统一开发,统一实施,统一专题研讨,统一考核评估。

二是组建“七个集团”。下发了《关于成立中小学(幼儿)教育集团的通知》,依托全区7所优质学校,组建3个小学教育集团,4个初中教育集团,成立理事会,拟订集团《章程》和工作计划,按计划开发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五统一”,即统一课程内容,统一时间安排,统一组织活动,统一师资调配,统一考核评估,实现教育集团各单位优势互补,以强扶弱,跨越推进。

六、督查评估,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强制性

一是构建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促进课程实施的规范化。学生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指导老师及家长评价等栏目,内容侧重于组织协调、同伴合作互助、研究方法使用、成果水平等,评价结果向学生反馈后收入其成长档案袋中。构建小学毕业生综合实践活动水平考评体系,成立考评小组,以“试题”库形式,对学生使用研究方法、创新设计与实践操作等教学要求进行分解。教师评价包括工作量、教学工作和教科研成果等内容,教学工作评估侧重于课程资源开发、课程组织实施和过程指导。

二是强化督导检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需要经常性地督查指导。区教研室每学期对各乡镇中心校、城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拉网式督查,组建5个检查组,通过听课、看资料、看现场、看学生活动成果、座谈走访等形式,从执行课程设置、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过程管理和联动乡镇(或集团)发展等方面进行督查,督查结果通报全区各学校。实施区域课程评价,每学年在各协作片组织一次互查互检会,协作片各学校校长、分管校长、教研员、学科骨干教师参加,以作汇报、展资料、质疑答辩的方式进行。

七、培养师资,打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力军

一是培养学科骨干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要求作为必修课程开设已10年多,但是至今为止仍非常缺乏对口专业的毕业生或相对成熟的专业教师担负教学指导任务。为此,区教育局在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综合实践活动暑期短训班和骨干教师培训班。每期短训时间为3天,培训人员是综合实践活动现任教师;培训方式以专题讲座、教研员—学员互动等方式为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骨干教师培训时间跨度为1年半,主要培训对象是乡镇、城区学校骨干教师(每单位1人),培训内容比较系统,包括课程理论、资源开发、课程实施、组织管理和评价等。

二是健全联片教研机制。区教育局下发《关于成立教育教学协作片的通知》,根据乡镇区域位置,将27个乡镇、15所城区中小学校划分为五个片区。各教育教研协作片通过召开现场会、举办论坛、专题研讨、编发简报、阶段总结交流等形式,加强本协作片乡镇、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和研讨。2011年,将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指导、方案设计指导、方法指导、成果展评和专题教育课课型研究任务分给五个教育协作片,分片教研,协作片各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全员参与,扩大了参与面、培训面,提高了任课教师的实施水平。

参考文献:

[1]于发友.通向教育理想之路: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2]林洪灿.区域推进 策略先行 化解问题[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12).

[3]崔小春.区域性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初探[J].江苏教育,2005(5A).

[4]姜平.综合实践活动区域性整体推进策略[J].小学青年教师,2003(08).

猜你喜欢

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
区域推进校园足球的行动研究
推进教材研读 促进教研转型
心理拓展训练与相关概念关系辨析
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区域发展的对策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挖掘探索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推进初探
区域性中小学音乐社团建设的创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