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顾与展望:澳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提升的战略思考

2012-04-29袁长青江健

江苏教育研究 2012年19期
关键词:教育质量保障高等教育

袁长青 江健

摘要:澳门高等教育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近几十年来,特别是回归以来,澳门特区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法规、实施课程改革、加大经费投入、优化师资结构和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举措,较好地保障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实现了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在未来的发展战略上,澳门高等教育还应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治校效能,协调学科关系,拓展发展空间,走出一条可持续的质量提升之路。

关键词:澳门;高等教育;教育质量;保障;提升;战略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7-0019-04

一、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是澳门的历史与现实诉求

澳门的高等教育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由耶稣会1594年创立的澳门圣保禄学院(College of St. Paul of Macao),它不但是中国土地上第一个西式高等教育的样本,也是远东最早的欧洲中世纪的高等教育机构。该学院因教会斗争于1762年被葡澳当局查封,1835年校舍被一场大火焚毁[1]。这座西式学府,只留下澳门象征——大三巴牌坊供后人旅游和凭吊。此后的澳门高等教育历经百年沉寂,直至1981年东亚大学的创建。东亚大学是澳门开埠四百年来由中国人开办的第一所正式大学[2]。

在这较短的发展历史中,尤其是回归十年以来,澳门高等教育经历了确立主体性地位、注重结构性调整、实施普及化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等五个发展阶段,实现了“从教育的分离化到主体性确立”,[3]从殖民化教育到具有澳门特色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建立的战略转变。目前,澳门共有10所高等院校,其中公立院校4所,私立院校6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2所;在校学生人数27374人(2007—2008年度),教师1800余人;共开设包括工商、科技、工程、医学、社会科学、人文及艺术类等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课程239种[4]。可以说,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澳门已构建起初具规模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实现了数量和规模上的跨越式发展。

随着澳门与内地交流的日益增强,尤其是粤港澳经济的一体化,为澳门高等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对澳门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出了新的挑战。主要体现为:其一,澳门近年人口增长很快,导致对各级教育,包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大大增加。学生人数的飞速增长对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二,澳门高校依然受到外地高校的压力。据2004—2009年统计,报考内地普通高校联招的学生除2009年外均在千人以上。而2004—2007年,本澳大学生毕业人数才由2,589升至3,030人[5]。其三,澳门经济要面对临近地区及其他地区更大的竞争。因此扩展并提升高等教育,以期形成新增长点,是保持澳门稳定和寻求新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

二、澳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之路的回顾

教育制度、课程设置、经费投入、师资素质和国际化水平是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因子。回归十年以来,澳门特区政府主动加强高等教育的制度建设,加大对高校的经费投入;各高校也纷纷调整课程设置,提高师资素质和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力度,使本澳高等教育质量得到了较好的保障。

1.建章立制,保障高等教育在法制的框架内运作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澳葡政府后殖民主义政策的催化及主权回归中国后,政府强有力的干预促进了澳门高等教育的飞跃发展[6]。一方面表现为高等教育的数量和规模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政府制定和出台一系列高等教育法规和政策。1991年,澳葡政府出台了《高等教育制度》法规(亦简称高教法),2004年该法案完成法律修改草案,进入立法程序。2009年,《高等教育制度》法律草案和《高等教育规章》行政法规草案已在等待有关机关审议。这两项法律法规以立法的方式保证了高等院校办学自主权,并提出建立更加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促进不同领域学科的融合和课程的多元化、引入更灵活的学制等具体目标与举措。为配合高等院校的发展,特区政府也支持高等院校自行制定和修订章程,如2006年,《澳门大学法律制度》获立法会通过。

澳门特区政府在2000年颁布了《澳门2020——未来20年远景目标与发展策略》和《澳门高等教育新纪元策略性发展咨询研究报告》两份研究报告。前者提出: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通过20年的共同努力,将澳门发展成一座在全中国以至亚太地区全方位开放的中型城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八项发展策略。而后者则就高等教育决策过程、成本及融资、素质保证等方面提出更为具体的发展策略[7]。澳门政府还着手建立教育的决策和协调机制。1992年成立了教育委员会;1992年成立了高等教育辅导办公室;2000年成立了高等教育关注委员会。以高等教育法为标志的一系列相关的行政法规的制订与颁布,以及决策与协调机制的建立,为澳门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制度保障。

2.调整课程设置,突出多元化和本土化特色

由于历史原因,澳门高校在回归前课程设置比较单一,非常不利推行“全人”和通识教育[8]。从2002—2009年,澳门高校每年核准新增课程都有一二十个乃至更多。以澳门大学为例,2000—2001学年共开办的文凭、高等专科学位、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课程共67个,而到2008—2009学年,总课程已增加到105个[9]。2000—2001学年,全澳12所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的各类文凭和学位课程有187个,到2007—2008学年,全澳10所高等院校提供的各类课程已达239个。2009年政府施政方针中提出,将在高等院校增补哲学性和通识性学科,以加强人文精神教育,促进课程多元化建设。

课程设置趋向多元化的同时,特区政府还鼓励高等学校加强外语,尤其是英语培训课程,以增强国际竞争力。

在调整课程设置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增加澳门本土文化特色课程和公民课程[10]。澳门是中西文化的交汇地,“三文四语”的教育传统已成为其特色。为了配合澳门历史城区列为世界遗产,以及本澳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特区政府支持有关院校办好文化遗产管理及旅游会展方面的课程。另外也顺应澳门作为葡语国家经贸平台的政策,部分院校调整了相关课程的科目,增加关于葡语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地理等方面的教学內容。同时支持公立大学筹设孔子学院,加强汉语教学。澳门旅游学院新增了“澳门文化遗产概要”和“澳门文化导游课程”两个新课程[11]。这些凸显澳门文化特色的课程设置,使得澳门高等教育能面向世界的同时也更具本土化特征。

3.加大经费投入,推动学术研究与科技进步

澳门教育包括高等教育以私立为主,1977年后,澳门政府才逐渐关注通过立法增加对教育的投入[12]。澳门目前四所公立大学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其中三所公立院校的70%拨款来源于政府[13]。总体来看,各公立学校的政府拨款逐年增加。

特区政府为进一步推动科研创新和学术研究,大幅增加对公立院校的科研拨款。各学校的科研项目也有较大增长。

4.通过外部引进、内部提升,师资素质有较大的改善

澳门高校虽然也显示出“小地域高校”普遍带有的局限问题,即高端人力资本的流失,但同时因为其相对较高的人均所得,使本澳高等院校能吸引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来澳任教。近年来本澳高校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同时也鼓励本地老师深造,使具有博士学位教学人员的比例逐年提高。澳门大学已达51%,澳门理工学院为25%。2007年,有的院校具博士学位的全职教学人员已达总数的64%,2008年,个别公立院校具博士学位教学人员比例已上升至67%。

5.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速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随着泛珠江三角地区及粤澳关系的进一步加强,特区政府通过与内地新建立的联络机制加强与各省区高教行政部门的联系,以促进彼此的高教发展,交换高教信息和协调招生活动等。澳门各高校还和国内著名高校,如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以及北京等地大学联合办学,培养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

特区政府还鼓励各高校多参与国外高教机构和学术组织的活动,并积极拓展与国外院校的合作关系,加强交流,以吸引外地高教和科研经验,提升本澳高等院校的国际地位。2008年,本澳各院校共履行434份与外地有关机构签署的合作协议,2009年与本澳公立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的外地著名院校包括: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及约翰逊威尔士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内地复旦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等。此外,澳门高校还积极参与国际高教组织年会及国际组织的活动,如世界大学校长联合会、亚太区大学联会、亚太高等教育科研网络等;同联合国大学国际软件技术研究所等研究机构联合开展的研究,也取得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澳门高校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提升澳门高等教育质量的战略思考

经过回归后十年的发展,澳门高等教育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教育质量的保障机制也初步建立。然而,如何结合澳门自身的特点,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最终实现《澳门2020—未来20年远景目标与发展策略》中提出的目标,还须以战略的眼光作出更多的思考。为此,我们提出提升澳门高等教育质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二十字战略方针,即“完善制度、突出特色、协调发展、提高效能、拓展空间”。

1.完善制度——制定全方位多层次的高等教育法律体系

目前澳门在高校法制方面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另一方面,针对高职教育的法规还未出现,这与倡导全人教育,终身教育的教育目标还有差距。因此,继续制定、修订各种层次的相关高教法规,对解决高等教育领域内不同问题,协调高等教育利益的分配与博弈,促进高等教育内外关系的调和以及澳门高教的发展乃至整个澳门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突出特色——建立凸现澳门特色的院校文化和课程体系

澳门具有典型的微型社会的特征,决定澳门的高等教育应当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院校设置上,不求“大而全”,不要盲目合并升格;在学科和课程设置上,则立足于为本地经济服务,办好特色专业和优势课程,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发展之路,而澳门本地经济文化发展所需的一些长线专业人才,则可通过引进或送本澳学生到外地就读的方法来解决。

未来澳门教育的发展还要抓住文化特色,而欧葡式中西文化相结合特色是其最具活力要素之一。澳门高校应结合澳门教育发展规划总目标,全面倡导全人发展、终身教育的教育理念,实施“创新澳门、教育澳门”的发展战略,并找准自己的文化定位。可通过以下几种战略:如特色战略——着眼于社会需求,挖掘本校潜力特长;连横战略——通过与同一层级的相同或不同办学水平,相同或不同类别学校联合,引进或辐射优势,达到扩大学校规模效益,发挥学校潜能等目的;合纵战略——通过与处于不同层级的其他学校联合,借助彼此优势,共同发展;任务转移战略——当学校所承担的任务不能适合社会要求时,将其转移到一个新的领域等战略,[14]在未来10年到20年间把澳门建设成为亚太地区全开放性特色的多元化教育中心。

3.协调发展——正确处理现有学科与未来经济、自主办学与政府管理的关系

澳门的整个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兼以适度的第二产业,无私有农业,林业和畜牧业,第三产业中以博彩业、旅游业、酒店业尤其重要。这些传统的优势专业应当予以保留和发展,但为了应对外来的经济压力,澳门还应根据本地经济升级和转型的需要,重点扶持与信息业和高科技产业相关的专业,学科结构设置上传统专业与新兴专业优势互补,各具特色,以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通过高等教育加强对人力资本的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15]。

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澳门教育还残留着殖民色彩,是一个多元并存的复合体,华洋杂处、公私立学校并存,是中英葡港四种学制的共同拼装,是一种“主体性缺失的多元化”。如何走向本土化、民族化、国际化、文化整合及多样化,也是澳门高等教育今后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16]。因此,未来澳门高教的发展尤其是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也应注意政府和高校关系的协调。

4.提高效能——建立科学合理的效能评价指标体系

在澳门高等教育评估中,负责对高等教育进行评估的高等教育辅助办公室虽是一个政府部门,但它与各高校的关系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平等关系。各所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相关教育质量保证机构,高校自身的评估和社会评估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另外,各高校还与国际权威评估机构合作,开展相关学科或专业认证。但建立科学合理的效能评价指标体系不单是行政部门的工作,还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质量的评价;学校领导管理人员的个体素质及其队伍建设的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学校社会声誉的评价;办学特色的评价。从这些方面来看,澳门高等教育评估机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因此在未来发展中,澳门高校应逐步建立全方位的、科学合理的效能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陈才俊.澳门圣保禄学院与中国西式高等教育的开端[J].高等教育研究.2003(4).

[2]谢安邦,张红峰.澳门回归十年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研究[J].高教探索.2009(6).

[3]冯增俊.新世纪澳门教育制度的重构与发展.[J].《教学与管理》,2001(8).

[4][5][9][11]数据来源:澳门高等教育辅助办公室提供《2009年度施政报告》.

[6]于汝霜,陈小红.高等教育生态学视野中澳门高等教育的发展[J].理工高教研究.2009(3).

[7]澳门高等教育辅助办公室http://www.gaes.gov.mo/gb/

[8]余振.澳门高等教育的发展路向[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科版),2001(5).

[10]Chi-Hou,Chan.Moral and civic education—the hidden curriculum in Macau. 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 Vol 33, December 2004.

[12]Rosa, Alexandre. Macau: Education in the Period of Transition. An Overview and Prospects. Conference Paper, the meeting of UNESCOs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Mexico city, Mexico, March 26-30, 1990.)

[13]Chan,pik-ha The Govemance and Control of Public Higher Education Models and Operation in Hong Kong and Macau[C]

[14]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5]Bray, Mark; Kwo, Ora. Higher Education in Small Territories: Political Transition and Development in Macau. Asia Pacific Education Review, 2002, Vol.3.

[16]林荣策.港澳高等教育的比较与发展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1).

猜你喜欢

教育质量保障高等教育
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学质量改革综述
怎样运用多媒体教好英语
对职业教育发展中“软实力”的思考
推行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 促进电网应急物资保障
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的确定与保护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