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建设特色文化育人环境

2012-04-29魏潾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育人环境高等学校文化

魏潾

摘要:文化传承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重要历史使命。作为传承、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高校必须始终站在战略高度,更加自觉地肩负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重要使命,更好地履行文化传承创新使命、发挥文化引领新作用。当前,特别是要自觉推动大学文化的繁荣发展,要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学生,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感染学生。

关键词:高等学校; 文化; 育人环境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2-0009-0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举措,为文化传承创新指明了新的方向。高等学校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肩负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使命,必须进一步增强文化建设的光荣感和责任感,通过特色文化育人环境建设,在价值导向中实现文化引领,在载体构建中实现文化传承,在品牌打造中实现文化传播,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新贡献。

一、高等学校要自觉肩负起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使命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提出了高等教育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项职能,这是对高等教育职能的丰富和拓展。作为传承、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高校必须始终站在战略高度,更加自觉地肩负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重要使命,更好地履行文化传承创新使命、发挥文化引领新作用。

1.要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学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教育大学生,既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方面,也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肩负的重要政治责任。高校要肩负起文化传承创新使命,就必须站在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战略高度,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把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学生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要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要求,精心研究和科学制定学习教育计划,创新学习教育内容,改进学习教育方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使大学生全面、系统、深入、准确地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大学生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新成果真正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2.要始终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学生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特别是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迫切需要在大学生中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基本的道德规范。高校要肩负起文化传承创新使命,就必须站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始终不渝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体现到课程设置各领域,贯穿到教材建设各环节,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民族和时代精神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为大学生所掌握、所认同,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自觉行动,进一步牢固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目标追求。

3.要始终坚持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感染学生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高校要肩负起文化传承创新使命,就必须站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战略高度,自觉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阐发,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感染教育学生。要按照《决定》要求,大力加强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努力成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阵地,创新思想文化的重要源泉,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要坚持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等第二课堂作用,广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真正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观念,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模式和规范。

二、高等学校要自觉推动大学文化的繁荣发展

高等学校是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摇篮,也是先进文化创新的重要基地和辐射传播阵地,在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肩负着重要责任。新形势下,推动大学文化繁荣发展既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需要,是办人民满意大学的客观需要,也是增强大学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实需要。高等学校必须从战略高度谋划大学文化建设,不断拓展大学文化繁荣发展的新境界,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推动大学文化繁荣发展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需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高等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高端和龙头,是传承文化、弘扬文化、创新文化的重要阵地,是承载文化价值之“体”。抓住这个“魂”,“体”才有主心骨,才有精气神;建好这个“体”,“魂”才能广泛传播,发挥影响力。[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强教兴校之魂,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的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大学文化的传承创新就失去了主心骨,失掉了精气神,繁荣发展亦成为空话。只有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和层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鼓舞人心、凝聚力量、提升素质、引领风尚,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大学文化发展繁荣的强大基石,大学才能在实现自身文化繁荣发展的同时,更好地肩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任。

2.推动大学文化繁荣发展是办人民满意大学的客观需要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建设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建设这样的大学”是办大学的两个根本问题。中国大学的使命和首要任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我国高校承担的共同责任,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是否达标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办人民满意大学成效的根本指标。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育人,因此,促进文化传承创新、推动大学文化繁荣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和服务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核心任务,这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需要、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是办好人民满意大学的客观需要。高等学校必须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办人民满意大学为目的,坚持以“文化育人”理念引领大学文化建设,通过积极拓展文化育人载体,着力营造文化育人氛围,将大学文化建设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推动大学文化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切实保障“文化育人”目标的实现。

3.推动大学文化繁荣发展是增强大学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学文化是大学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是高校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撑,在促进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文化繁荣发展是前提,必须从增强大学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大学基业长青的长远出发,充分重视大学文化、积极培育优秀大学文化、不断繁荣发展大学文化。要在厘清高校文化发展轨迹、传承历史中,不断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大学文化;要以独具特色的大学文化为统领,创造性地加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建构,着力培育特色鲜明、深厚博大、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大学文化,不断提升大学的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和凝聚力,以增强大学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大学的科学发展。

三、建设特色文化育人环境,培养可靠顶用的合格人才

肩负文化传承新使命,高等学校必须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通过特色文化育人环境建设,在价值导向中实现文化引领,在载体构建中实现文化传承,在品牌打造中实现文化传播,以更加高度的文化自觉,培养可靠顶用的合格人才。

1.培育校园文化价值观,在价值导向中实现文化引领

“没有核心价值体系,一种文化就立不起来、强不起来。”[2]没有校园文化价值观,一所大学就缺少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全校师生就难以形成统一的意志和共同行动。校园文化价值观,是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体系,体现了学校及其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培育校园文化价值观,既是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形成师生共同理想信念和共同目标追求的需要,也是推动大学文化传承创新、培养可靠顶用合格人才的需要。高校只有在履行文化传承创新使命中总结凝练形成大学独有的校园文化价值观,并将其贯穿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办学全过程,全面融入大学的组织制度、管理制度、工作制度等制度体系中,使之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成为广大师生广泛认同、普遍接受并自觉遵循和积极践行的校园价值准则,才能在价值导向中实现文化引领,才能持续增强大学发展的内在动力,[3]才能激励和促进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哈尔滨工程大学继承哈军工优良传统,凝炼形成了“以‘忠诚为灵魂、以‘工学为境界、以‘海防为特色”的校园文化价值观,引领着学校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迈进,激励广大学子为工业化、信息化、国防现代化矢志不渝、发愤图强、勤奋为学,现已成为广大师生更加鲜明的旗帜、更加坚定的目标追求和更加清晰的行动指南。

2.建设特色文化载体,在载体构建中实现文化传承

建设特色文化载体,是承载大学校园文化价值观的需要,是打造大学文化品牌、树立大学文化形象的需要,是构建特色文化育人环境的需要,是推动大学文化传承创新、促进大学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4]高校只有在挖掘大学历史文化资源、对校内外已有文化资源和拟建文化设施进行充分整合的基础上,建设承载大学校园文化价值观的特色文化载体,才能着力构建起具有大学特色的文化育人环境,才能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教育品牌,才能为实现大学文化的传承创新,实现大学人才培养品牌提供重要依托和保障。哈尔滨工程大学近年来按照整合资源、分区建设、突出特色、开放运行的方针,建设了贯穿校园文化价值观的“哈军工文化园”,现已初步形成历史景观区、文化景观区、船海特色区和哈军工纪念馆的“三区一馆”格局,以“哈军工文化园”为载体,搭建了育人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网络文化平台,搭建了船海特色教育与军工历史教育平台,成为文化育人的核心基地,为“可靠顶用”的行业精英人才成长营造了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环境。

3.加强学术文化建设,在品牌打造中实现文化传播

学术文化在大学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加强学术文化建设,是提升大学文化内在品质的需要,是大学实现向学术本位回归的需要。只有依托特色学科优势,把学术文化自觉作为大学文化的核心去养成、去培育、去建设,着力形成以学术创造为第一追求、以学术研究为第一使命、以学术成就为第一评判标准的良好学术氛围,着力打造以学术文化创新为重点的特色文化品牌,[5]才能使大学文化在传承创新的过程中,产生蓄积深厚、持续强化的自动力。哈尔滨工程大学多年来始终继承哈军工船海核学科的学术积淀与学术传统,以船海核领域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服务使命作为学术研究的生长点,产生了一批站在国家高端的学术成果,通过品牌文化传播,树立了品牌形象,提升了文化的传播力和形象力。

参考文献

[1]本报评论员.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教全过程[N].中国教育报,2012-01-13(01).

[2]李长春.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4][5]王永友.大学文化如何转型升级[N].中国教育报,2011-12-20(04).

[责任编辑:杨淑珍]

猜你喜欢

育人环境高等学校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君子文化”育人特色的创建
浅谈中职学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浅谈如何打造新建特殊教育学校育人环境和教学管理
文化资源与青少年校外教育结合的几点思考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