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帝的制度经济学探析

2012-04-29叶明君

商场现代化 2012年2期
关键词:变迁上帝规则

叶明君

[摘 要]本文通过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阐述上帝即宗教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演化过程。通过宗教在人类社会的表现形式,来说明宗教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作为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的作用。并且通过制度演化理论,来说明上帝死后,制度归于何处。

[关键词]制度经济学探析

一、上帝的起源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基督教还是佛教、伊斯兰教或者其他的宗教的起源都是迎合了人类的一些需求而诞生的。众多宗教宣传的众生平等的思想,在遥远的奴隶时代和封建时代,迎合了大多数中低层人民的利益。故此宗教的兴起伊始,受到了很多平民的支持。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宗教在初始满足了人类生存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而在逐渐的发展过程中,宗教不断上升到新的层次,宣传道德,并且宣传上帝造物论等等,以满足人们的各个层次的需求。人们之所以信仰宗教的原因,是因为信奉宗教获得的满足大于所付出的成本。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看,当人的某些行为获得的收益大于付出的成本,这样会产生激励,使得他自发地做这种事,宗教正是如此。而宗教宣传的教义在其信众之间对于行为的约束,更能产生良好的收益。

在封建时期,宗教的传播往往结合了政治的因素,历史上的基督教、佛教、道教和如今的伊斯兰教在一定程度上都依赖当时的政权加速传播。这些都是因为人的行为是理性的,在宣传宗教思想对统治有利的情况下,统治者一定会加速宗教的传播以利于其统治。

二、制度经济学中的上帝

制度经济学涉及最多的是上帝对人的行为要求,以及对人的行为产生的影响。以制度经济学中对此行为准则的划分来看,现在的宗教大多数应属于非正式制度,少数或者一些在历史上曾为正式制度。

1.制度的定义

道格拉斯·C·诺斯在《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中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他们是为了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制度构造了人们在政治、社会或经济方面发生交换的激励结构,制度变迁决定着社会演进方式。

制度是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它抑制着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行为即机会主义行为;制度与人的动机、行为有着内在的联系;制度是一种“公共产品”。

2.制度定义的发展过程

凡勃伦认为,制度实质上是个人或社会在某些关系或某些方面流行的思想习惯。康芒斯认为:制度是集体行动通过所有权关系来实现对个人行为的控制。T.W.舒尔茨认为制度是管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诺斯、拉坦、布罗姆利等基本沿袭了舒尔茨的定义。“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希望的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并将组织包含在制度概念之中或与组织的概念并列使用。柯武刚、史漫飞:“制度是人类相互交往的规则。它一直这可能出现的、机会主义的和乖僻的个人行为,使人们的行为更可预见并由此促进着劳动分工和财富创造”。

马克思和恩格斯:人与人之间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整体的社会制度包括经济基础及由此决定的上层建筑。

3.制度的分类

(1)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从制度的形式和实施机制)

非正式制度:以非成文的形式存在的,或虽有成文形式,但没有权威机构执行这套制度和惩罚违规者,则称非正式制度。

正式制度:制度以成文形式存在,且有权威机构付诸实施。如政府颁布的文件、体育比赛中的竞赛规则等。在现代社会,正式制度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正式制度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变更或废止。非正式制度的改变要困难很多。正式制度依据的政府的强制手段。非正式制度则主要取决于社会成员的相互作用和他们对某种团体习惯的自发遵从。非正式制度很难在国家或区域之间移植。正式制度具有较大的可流动性、可移植性。

(2)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按制度的产生方式或起源来分)

内在制度:一种制度的产生方式是演化的方式,由这种方式产生的制度被称为内在制度。外在制度的产生方式是理性设计,由这种方式产生的制度叫外在制度。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内在制度与外在制度,这两种分类方法在外延上有许多重复之处,但分类的标准不同。前一种分类以制度的实施机制为标准,后一种分类以制度的产生方式为标准。

(3)核心制度与边缘制度

核心制度:直接服务于制度系统的基本目标的这类制度称为核心制度,它在制度系统中处于核心的和基础的地位。边缘制度:直接服务于核心制度的,如为核心制度的运行提供财务收入,从而间接服务于基本目标。

(4)诺斯认为:制度作为界定人们的选择规范人们行为的一套规则,一般为社会认可的非正式规则、正式规则和这两者的实施特征组成。

非正式规则: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社会习惯和意识形态等。正式规则:指法律条文、司法判例和政策法规确立的各种规则和合约,以及由这些规则所形成的等级结构。实施条例:由规则的实施环境、措施、监督违规的力度和违规的代价等因素构成。

制度经济学认为,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和实施特征三者共同界定社会的尤其是经济的激励结构,因而共同决定着经济绩效。正式规则可以在一夜之间改变,从非正式规则只能逐步变化;不同的国家如果正式规则相同而非正式规则和实施环境不同,它们的经济绩效就会不同。

4.上帝的制度经济学划分

宗教在人类社会中,是一非正式制度,它从道德等方面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且强调如人人平等等基本人类行为规范,在历史上的某些时段、某些国家,宗教也曾以正式制度的方式出现,如中世纪的欧洲,现代的伊斯兰国家。人们信仰宗教的原因则是在既有的条件下,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会采取相同的教义行为,在彼此交流和博弈中能够达到共赢,如此便有更多的人信仰这一宗教。

随着信仰宗教的人愈多,信仰的教众就会获得越多的收益,而同时,其付出的成本却没有变,这也是大多数非正式制度,之所以在一个文化中得到广泛传播和传承的原因。

三、宗教制度的形成和变迁

1.制度的形成

(1)演化的制度变迁模型一般都尤为强调社会心理、行为动机、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对制度变迁的考察则强调进化主义和整体主义的结合。制度既是历史、文化的产物,而与历史、文化又是一个整体,因此对整体的理解不能忽视个体,对个体的理解也必须考虑整体。

当前关于制度形成的力量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制度是自然演化的结构,如哈耶克就是这种观点;第二,制度是人为设计的结果,这些设计者往往是社会的精英。不少人持有或在自己的理论分析中暗含着这种观点;第三,制度是自然演化与人为设计的结合。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管是哪一个宗教都会有很多的分支,有一些会成为更广为接受的宗教,有些则会消亡。一方面这是不同的分支的信仰者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其中的一些教义必然会伴随着带有迎合自身需要的人为设计。本文设为这种制度的选择不仅是人为设计而且伴随着利益集团的博弈,或者说是一种社会的选择。正如恩格斯所认为,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是人类实践的合力方向,制度的变迁和选择也正是如此。也正是因为有了利益集团的参与,宗教在历史往往能够成为正式程度而存在。

(2)从博弈论的视角来看,制度的形成往往是用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各方能够理性地选择自己的行动所实现的结果,分析个决策主体及其行为发生的相互作用时的决策及均衡。

宗教的教义在人为设计的情况下,正式均衡中有益于博弈双方的解。同是宗教教徒的民众在遵守教义时,会得到之前很多没有的收益。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日益复杂,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度也提高,为了获取教义之中的潜在收益,许多规范人与人之间行为的规则即制度就会产生,宗教教义的产生正如此。宗教约束的教众在行为之间遵守的规则(教义),能够带来社会总产出的增加。

2.制度的变迁

(1)制度的均衡与非均衡

制度的均衡包括制度的安排的均衡和制度结构的均衡。前者是指一项特定制度的供给完全适应需求从而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而制度结构均衡则是指不同制度安排之间的相互关系处于一种协调和相对静止的状态。制度的非均衡就是指社会主体对现存的制度的一种不满意、意欲改变而又没有改变的状态。

(2)制度的变迁

制度的变迁过程也是一个博弈过程,制度变迁能否最终实现取决于社会主体之间的博弈。变迁的过程同时也十分负责,可能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利益调整方式,其中既有帕累托改进,也有卡尔多改进。

制度的变迁通常原因有两种:

一是外生变迁,是指由于一些不属于制度的社会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具体制度的变迁;二是内生变迁,制止制度内部的不协调引起的演化。诺斯认为在制度的变迁历程中,一个社会制度的初始禀赋状况会深刻地影响制度变迁路径的选择,这种初始禀赋会产生路径依赖。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有两种极端形式,即路径依赖一:沿着既定的路径,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变迁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并速度优化;路径依赖二:顺着原来的错误路径往往下滑,甚至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下而导致停滞。

历史上种种因素往往导致一种或某种低效率制度的自我维系机制。由此,不可预期的结果具有四个特性:一是多重均衡,即可能存在多重解而结果不确定;二是可能的无效率。高效率的制度可能因为一些历史原因而未能被采纳,从而被无效率的制度替代;三是锁定。一旦社会被锁入一个均衡点,就很难从中摆脱出来;四是路径依赖性。一些时间或随机的结果可能使解决发难一旦形成,就会导致一个特定的制度变迁路径。

四、上帝之死

基督教之所以在西方盛行的原因即是,基督教宣扬的“自由平等”等正是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内容。而随着人类的社会的进步和自我的反省,人类社会的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必将都会引起人类的反思,究竟什么样的制度是符合人的需求,不违反人性的,且可以使整个社会的效益最大化,个人的效益同时达到最大。

在历史上,上帝在不同的文化和暴力中,在某些社会也曾经消失过。但更多的时候,宗教的传入往往与当地的文化结合,生出新的流派与分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制度在演化的过程中,旧的上帝死了,新的上帝诞生了。

在人类科技和文明的发展中,上帝为人类制定的规则往往在人类的思辨过程中,要么被强化,要么被否定,人类在规则制定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主动的作用。从唯物主义的发展观来看,事务只有经历否定之否定,才能螺旋式的上升。 但是,如果上帝突然消失了,非正式制度因其路径依赖性,在一定时期内还将被保留,并不会马上消失。

参考文献:

[1]卢现祥,朱巧玲.新制度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和绩效.1990

[3]道格拉斯·C·诺斯. 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华夏出版社

[4]盛洪.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

[5]思拉恩·艾格特森.经济行为与制度.商务印书馆,2004

猜你喜欢

变迁上帝规则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120秒的“上帝”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让规则不规则
清潩河的变迁
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请你为自己打开一扇窗
当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请你自己打开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