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示范高职项目重点建设专业改革及成效

2012-04-29彭海深

职业技术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教学团队课程开发专业建设

彭海深

摘 要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院校借助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通过构建园校互动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和“双核心双情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设533课程开发方法,创新四环相扣教学模式,打造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等措施,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示范高职;专业建设;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课程开发;教学团队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02-0005-04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的100所建设单位之一。近年来,学校围绕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双师教学团队建设、实习实训条件建设等,加强内涵建设,推进改革创新。

一、构建园校互动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学校充分利用毗邻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的区位优势,专业设置对应园区产业。通过园校互动,搭建资源整合平台和社会服务平台,形成富有特色、多层次、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发展新机制。学校与微电园签订《园校合作框架性协议》,并成立园校合作委员会,双方就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实训设备捐助、学生实习、学生就业、创业孵化等开展合作。园校合作委员会将园区及入驻企业与学校有机联系在一起,分别成立了产学研合作委员会、各相关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校与入园多家主要企业分别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开展深层校企合作。学校专门设置校企合作工作处,负责统筹相关工作。重庆市政府对园校互动给予极大的政策支持,将学校电子信息应用技术推广中心作为重庆市八大应用技术推广中心之一落户微电园;对学校学生毕业后进入微电园入驻企业工作的,由政府按培养费用三分之一的标准直接补助给每个学生。

二、构建“双核心、双情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建立校内职业素养和校外职业实践学习双核心培养体系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第一个核心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职业素养的系统培养,第二个核心是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实践能力的系统培养。具体实现时,首先针对工作岗位解析职业能力,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根据行业企业典型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从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解析职业能力,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明确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难度、广度和深度;然后校企专家共同参与,分析典型工作任务,设置职业素养、职业实践两类核心课程;最后通过在学校学习职业素养课程和在企业学习职业实践课程,系统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见图1。

如学校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建立了由职业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学习领域课程、职业认证课程等4类课程组成的职业素养课程体系,由职业认知实习、职业体验实习、企业顶岗实习、就业实习等4类课程组成的职业实践课程体系,两类课程体系相互交融,共同提升学生的职业基本能力、专项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学生毕业就成为企业准员工。

(二)融合学习情境与职业情境

建立学习情境。依据岗位职责,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情境。例如,通信技术专业的每个学习情境实现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提出明确的工作任务,每个学习情境的学习都包括任务下发、任务分析、任务分工与计划、任务实施、任务评价、经验分享、任务拓展等7个具体步骤。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经历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营造职业情境。为了使学习情境得以实施,必须营造与学习情境相一致的职业情境。一是立足真实环境组织一体化教学,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设在实训基地,实施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二是面向职业岗位实施能力鉴定,针对学生校外顶岗实习阶段的特殊“身份”,采用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按教学和生产的双重标准,对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进行阶段和期终考核。三是依托行业企业共建具有职场氛围的实训基地,5个重点建设专业共建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11个、工程技术中心5个、校外顶岗实训基地255个。

三、创设“533”课程开发方法

“5”指在课程设计上,采用“行业专家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学校专家归并行动领域→行业专家论证行动领域→学校专家开发学习领域→校企专家论证课程体系”的5个工作步骤,实现校企专家共同参与课程设计。第一个“3”指“3阶段分析法”,即通过工作任务归并法实现典型工作任务到行动领域转换,通过工作过程分析法实现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转换[2],通过工作任务还原法实现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转换。第二个“3”指通过课程开发和设计最终获得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标准“3项主要成果”。如图2所示。

依据“533”课程设计方法,通信技术专业通过广泛开展行业企业调研,确定了移动通信工程督导、移动通信基站系统运行维护、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光传输设备安装维护、程控交换设备安装维护、通信终端生产维修等六大岗位,并逐项分析行动领域包含的135项职业能力,开发出“基于通信全程全网”课程体系,编写出涵盖移动、传输、交换、终端系统等学习领域的7门核心课程标准。

四、创新“四环相扣”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构建上,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入手,系统构建“四环相扣”教学模式,解决教学与行业要求、就业创业、学做合一、职业要求不适应问题。

(一)依托行业企业开发能力标准

校企双方通力合作,剖析职业典型工作任务,解构岗位专业知识,分解岗位实践技能,分析岗位职业素质,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国际著名厂商和国际考试中心专业认证证书的要求,确定高技能人才从业、创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开发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通信技术专业能力标准2套,涵盖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等13个能力领域210个能力单元。将能力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开发出《数据备份与恢复》、《GSM基站系统运行与维护》等38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能力标准指导教学各环节并检验其效果,解决了教学目标与行业要求不适应问题。

(二)面向职业岗位设置模块课程

依据专业职业岗位相关联的能力标准和课程标准,以学校专家为主,行业专家参与,共同开发5个重点建设专业动态可组合的文化基础模块课程,素质拓展模块课程,就业创业模块课程,专业核心模块课程,专业拓展模块课程。模块课程既适用于高职专业人才的系统培养,也适用于短期职业培训。模块课程直接与岗位能力相关联,解决了教学内容与就业创业不适应问题。

(三)立足真实任务组织工学交替

工学交替主要采用三种方法:一是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学习基本技能,由学校专业课教师和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二是通过师傅带徒弟掌握职业能力,由企业指定指导教师,学生到工作环境中完成真实任务;三是通过毕业实践提升综合能力,由学校推荐到与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试用,合格后由企业正式聘用。具体实施时,将校外实践分为观摩性实习、专项技能实习、校外体验性实习、核心课程实习、顶岗实习、就业实习等不同形式,并与校内学习交替进行。工学交替使学校教育以开放的姿态融入社会,解决了教学方式与学做合一不适应问题。

(四)基于工作过程实施职场鉴定

职场鉴定是指在对学生进行成绩评价时,将职业、企业、工作等元素引入其中,使评价真正体现职场的因素,根据企业真实的或仿真的职业岗位工作要求,对学生进行评价和鉴定。在学校建立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职业技能考核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三结合”评价体系来实施职场鉴定。具体的职场鉴定方式主要包括知识技能测评、任务模拟演练、企业绩效考核和厂商职业资格认证四种方式。职场鉴定体现了社会对教学质量的最终评价,解决了教学评价与职业要求不适应问题。

五、打造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

(一)高层次人才领军计划

学校通过培养和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引进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的“三高”人才,打造专业建设领军人物;聘任职业教育领域专家和行业企业专家作为客座教授,发挥他们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技术研发与服务等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

(二)青年人才成长计划

学校十分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全面推行“导师制”,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对青年教师开展“一对一”指导;出台教师学历(学位)层次提升、职称(职务)晋升、顶岗实践等方面的相关优惠措施,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博)士学位、晋升职称和到行业企业一线参加对口实习或顶岗实践;从青年教师中选拔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提供参加国内外相关专业培训的机会,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三)团队培育计划

学校紧紧抓住示范院校建设契机,以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培育专项工作团队和科研创新团队,将团队培育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明确团队建设的目标任务,完善相应措施,并全力推进实施。在团队建设与培育过程中,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或专业带头人的领军作用,并从行业企业聘请(聘用)专家、能工巧匠作为团队的重要成员,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项目开发与应用技术研究,打造专兼结合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和科研创新团队。

(四)能力提升计划

学校分期分批组织教师赴国内外进行访问、培训进修、学历提升,参与行业企业实践和项目合作研发,全面提升教师能力素质。一是通过“四双”模式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教师双兼职”,即企业人员到高校兼职,高校教师到企业兼职;“教师双互助”,即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互助培养;“专业双带头”,即专业带头人由行业企业专家和校内专业领军人物共同担任;“骨干教师双负责”,即骨干教师负责课程建设和项目开发。二是通过“四说两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四说”包括书记院长“说办学”、专业带头人或系主任“说专业”、教师“说课”和学生“说学”,“两赛”为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和教师专业技能竞赛。三是通过“行业实践”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利用每年的寒暑假时间,分批组织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一线进行顶岗实践或挂职锻炼。

(五)红烛示范计划

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健全师德考核体系,把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与岗位职责结合起来,纳入职称(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加大师德师风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优良师德师风创建活动,塑造了一批“红烛示范”师德师风典型。

六、共建“产训研培鉴”共享实践平台

学校与富士康、长安集团、思科、惠普、广达、中兴通讯、英业达等大型企业紧密合作,以合资、捐赠等方式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如与微电园共同投资600万元,在园区建成2400余平方米的产学研中心;接受思科、绿盟科技捐赠价值118万元设备,由学校补充完善合作建成计算机病毒防御和数据恢复2个生产性实训基地;接受中国海外集团捐赠的49.6万元管理系统软件和专业教学资源库,共建物流管理专业生产性教学实训基地。

本着来源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建设理念,充分发挥“产训研培鉴”共享性实践平台在企业生产、学生实训、技术研发、社会培训、职业鉴定等方面的作用,最大程度上实现平台资源共享。三年来,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建设项目,利用项目建成的数据恢复、计算机病毒防御等2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以及信息安全工程技术、信息安全产品测试、信息安全服务等3个中心的资源,在重庆市公安局网监处、重庆市经信委、重庆市保密局、重庆市国家安全局等政府部门指导下,与锐捷公司合作开发远程登录系统、提供实际操作的信息安全系统,实现24小时开放,实现资源全社会共享。

参考文献:

[1]吴建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J].计算机教育,2010(11):64-67.

[2]傅伟.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专业建设内涵探析[J].职教论坛,2010(9):40-42.

Reform of Key Construction Specialties of National Demonstratio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Project and the Effectiveness

——The Case of Chongq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PENG Hai-shen

(Chongq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Chongqing 401331, China)

AbstractRelying on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s of the national demonstr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hongq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has constructed permanent mechanism of park-school interactiv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dual-core and dual-scenes” talent cultivating model, created 533 curriculum development method, innovated four interlocking teaching model, established professional teaching group with reasonable structure, and strengthened the establishment of professional connotation, which comprehensively raised the school-running level and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Key wordsdemonstratio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specialty construc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eaching model;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eaching group

猜你喜欢

教学团队课程开发专业建设
土建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研究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校企双师团队建设研究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网络营销》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