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争议四题

2012-04-29

艺术品鉴 2012年2期
关键词:上海博物馆千字文尚书

议题一:宋徽宗《千字文》册页是真是假?

题型:单项选择

要求:在是或非之间任选一项,多选不计分。

背景:

2012年1月2日,广东中翰清花拍卖有限公司主办的“清花岁月”跨年拍卖会举槌。宋徽宗的瘦金体《千字文》拍出了1.4亿元天价。

在拍卖会现场,这件拍品从起拍价6000万一路喊到1.2亿,其间有近十次的两槌定音。来自深圳的85号竞拍者和来自香港的229号竞拍者以每次50万的叫价展开了拉锯战,最后来自深圳的85号竞拍者以1.4亿拿下了这件稀世珍品,全场观众为他献上热烈的掌声。

在拍卖会后,85号竞拍者宋先生表示,1.4亿拍下这件作品,“非常值得”。

这套瘦金体《千字文》是宋徽宗在1104年所作,其所用的纸张为宫廷专供,呈淡黄色,历经千年仍保存完好。书法的落款为“崇宁甲申岁宣和殿书赐童贯”,证明该作品是宋徽宗赐给北宋权宦童贯的。

观点: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是中国书法史上的赫赫名迹,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纵30.9厘米、横322.1厘米,朱丝界栏,素笺本,书法落款为“崇宁甲申岁宣和殿书赐童贯”,并有大量鉴藏印如“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安仪周家珍藏”等。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主任单国霖明确表示:目前存世的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只有一件,收藏于上海博物馆,他从未听说过有两件。

在深圳拍出的瘦金体《千字文》书法的落款也为“崇宁甲申岁宣和殿书赐童贯”。此册“干字文”在清朝再次由皇宫收藏,落入了另一位喜好书画的皇帝乾隆手中。乾隆在“干字文”上留下了“八徵耄念之宝”珍赏印。

对于这一拍品,广东中翰清花拍卖有限公司负责征集拍品的艺术总监刘沫林说:“这件拍品是2009年我从巴蜀之地的个人藏家手中征集到的,经历2年的时间考证后才上拍,当时我们看到拍品也陷入迷茫,因为整个北宋灭亡之后,这件拍品进入民间,到乾隆从民间征回宫中,长达七百年左右的时间,已经很难找到传承脉络,所以我们请了对书画鉴定有特长的人分别研究。”对于拍品与上海博物馆藏品相同,他说,“上海博物馆的藏品是手卷,我们的拍品是册页。虽然写的内容都是《千字文》,但是完全不同的形式。”他同时表示,这件作品还有吴湖帆、徐邦达、郭沫若等人的印章。

一位书画界资深人士表示,这件被拍卖的所谓宋徽宗《千字文》疑点极多,如果同是乾隆收藏,则清宫势必会有记录,但目前有记录的只有上海博物馆的作品,而且对于这一书法的鉴定,广东这家拍卖公司目前基本在自说自话,尚未看见有业内认可的书画鉴定学者的发言。至于广东中翰清花拍卖有限公司所称的纸张为宋纸等,且不论是否宋纸,即使是宋纸,也完全可以请人在旧纸上临摹。

上海博物馆藏《千字文》,诚如书画鉴定家杨仁恺先生所云:“其结体疏朗端正,下笔尖而重,行笔细而劲,撇捺出笔锋而利,横竖收笔顿而钧,整体道丽瘦硬。”而拍卖的这件《千字文》,用笔浮滑轻飘,局促小气,随处可见,而转折处交代不清,所有的捺都软弱无比。

“假得太离谱了。”一位艺术界人士表示,“现在洗钱都这么肆无忌惮了?”

议题二:传世两千多年的《尚书》是伪书吗?

题型:分析推理

要求:两者之间必有一假,一方是假,另一方是真的吗?

背景:

2008年7月清华大学收藏了一批战国竹简,被人们称为清华简。经碳14测定证实,这批竹简的年代是战国中晚期。内容大多为前所未见的经、史类书,包括《尚书》。

《尚书》相传为孔子编定,孔子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将上古时期的尧舜一直到春秋时期的秦穆公时期的各种重要文献资料汇集在一起,经过认真编选,挑选出100篇,这就是《尚书》的由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禁止民间收藏图书,原有的《尚书》抄本几乎全部被焚毁。汉代重新重视儒学,由秦博士伏生口授、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写的《尚书》,共28篇,被称为今文《尚书》。

西汉时期,相传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了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的,人们称之为古文《尚书》。古文《尚书》经过孔子后人孔安国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书》多16篇。

然而,在西晋永嘉年间的战乱中,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一部《尚书》。这部《尚书》共有58篇,包括今文《尚书》33篇、古文《尚书》25篇。现今流传两千多年的《尚书》就是根据梅赜所献版本编修。

中国宋、元、明、清的许多学者,都对梅赜所献的这本来历蹊跷的《尚书》产生疑问。

清华简的出现,使人们看到了一个更古老的《尚书》版本。然而专家将清华简与传世《尚书》比较,发现了许多不同。由此引出一个观点:传世两千多年的《尚书》是伪书。2012年初,这个发现在媒体上被广泛关注。

观点:

●从清华简提供的这些证据来看,传世两千多年的古文《尚书》确实是一部伪书,自北宋以来,许多学者对它的怀疑和否定是完全正确的。通过‘清华简,我们不仅看到了真正古文《尚书》的原貌,还可为多年来古文《尚书》真伪之争画上圆满句号。

●传世的古文《尚书》中的《说命》篇共由3篇组成,记载了商王武丁与其大臣傅说之间的相关事迹。清华简中也有《说命》篇,题为《傅说之命》,也是由3篇组成。其中部分内容与《国语-楚语》的引文完全一致,证明是先秦时期《说命》篇的原貌。

●2008年清华简横空出世以来,迅速成为国内考古学历史学文字学最火爆的话题。支持者说清华简是近代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史料价值无法估量,改写了中国上古史;反对者说清华简疑点重重,来历不明,是个惊天大骗局。

●网友问:清华简一直都说是一位清华校友捐赠的,那么捐赠之前清华简有什么身世之谜?专家答:清华简是被人从墓葬中盗出来的,辗转到了香港,后经过一位清华的校友捐赠给了清华大学,至于是谁从哪个墓葬中盗出来的,现在还不清楚。我们对清华简进行了严格的鉴定,一是专家鉴定。清华大学邀请了11位全国研究竹简领域的权威专家进行鉴定,二是清华大学委托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实验室、第四纪年代测定实验室对清华简无字残片样品做了AMS碳14年代测定,经树轮校正的数据是:公元前305±30年,即相当战国中期偏晚,与由古文字学观察的结果一致。通过测定含水率等物理、化学方面的鉴定,证实了清华简的真实性和价值。

议题三:龙年邮票的形象设计怎么样?

题型:简答

要求:谈谈你的基本看法,只谈要点,不必展开。

背景:

2012年初,壬辰年生肖龙邮票在全国发行,这张邮票上龙的形象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一条金色团龙正面对人,怒目而视,张开大嘴,伸着指爪。不少网友认为这条龙张牙舞爪杀气腾腾,很不随和,有违吉祥和美的节日氛围。由此引起了网络热议,由形象的美丑谈到文化精神,非常热闹。

观点:

●设计者陈绍华说,作为中国神兽的代表,壬辰年的龙票不宜做得太过温柔可爱,一个刚猛而有力、威严而自信的龙形不失为一个恰当的选择。

●马未都说,今年龙票形象接近于明清时代龙的形象,更像神兽,而不是动物。历朝历代的龙最威猛

的时代往往是盛世,此次一枚正面形象的龙,让人感受到国家总体实力的提高。

●叱咤天地呼风唤雨的神龙,绝非动漫卡通的卖萌耍乖之萌物。不怒自威,吓死人不偿命,或才是神兽本色。不然,古代帝王之家,就不会不论朝代如何更迭世事怎样变迁,唯一不变的都是千年来一直自觉以强制力垄断维系着各种“龙”文化为己所用,以此君临天下愚众牧民了。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一方面代表着力量与权威,我们需要这种魄力,另一方面象征着降魔与避邪,带给我们幸福和吉祥。

●国家形象、民族自信多是对外而言。若想以龙票代言国家自信形象,也不该让龙显得面目可憎,而应尽量和善亲切。慈眉善目,笑脸相迎,是文化上更高层面的国家软实力和民族心理自信的彰显。

●有些人看着这条龙凶,但设计师反而觉得是有力量的表现。艺术就是这样,太温和被说保守,太个性说霸气,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实,我们可能也是过于放大了这条壬辰龙的意义。说到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形象怎样,还是体现于实力及作为。图腾最多是个谈资,比如美国国徽是只白头海雕,俄罗斯国徽还有双头鹰,也没多少讨论。

●仅仅是一张与龙有关的邮票而已,其实大可不必扯出那么多深刻含义,更不该与时下中国的国家形象混在一起。中国的国家形象是如此丰富、多姿,其表现形式岂可拘执于龙的形象一端?如果说,“威风凛凛、霸气外露”就代表了国家形象,那温润平和,注重内在品质、内在修养又怎么理解?即便是需要一个刚猛的形象,也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侧面而已。

●龙票不过是一张特种邮票而已,它不应被赋予过多的价值判断,不应承载太多的社会方面、国际政治方面的涵义;它也载不动如此沉重的阐释与解读。

议题四:弘一《华严集联三百》值多少钱?

题型:论述

要求:结合材料做多角度的思考。

背景:

2012年1月5日,上海天衡2011秋拍上,弘一法师的名作《华严集联三百》以6095万元成交,一举刷新中国近现代书法拍卖纪录。

《华严集联三百》写于1929年,是弘一法师为纪念年轻守寡、悲苦一世的生母王太夫人七十冥诞而挥毫恭写,历时半年,用墨都是清代古墨,意义非同凡响。

此作1931年就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上世纪80年代末又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1997年新加坡举办的“弘一大师遗墨展”上,《华严集联三百》的出现轰动一时。天衡拍卖方面称,弘一法师如此巨制在海外历经数十年漂泊之后,终于在上海拍卖成功,是一个很好的归宿。

观点:

●俗名李叔同的弘一法师,出家前在现代音乐、美术、文学、金石、乃至哲学、法学、社会学、广告学方面都有创造性的奠基之功。出家后身为高僧也投身律宗,成为一名纯粹的佛教大家。他晚年的书法多以楷书作经文偈语,或以行书作信札,通过藏锋稚拙之线条,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禅趣,可谓以禅入书,以书悟禅,后人誉为“弘体”。弘一的书法作品历来受到追捧,当时,鲁迅、郭沫若等名人都以有他的笔墨为荣。据记载,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举办过他的遗墨展,当时,孔祥熙曾出价500两黄金要购买其作品而被谢绝。20世纪90年代,艺术品拍卖兴起后其作品就成为拍卖会上的常客。近年来其作品成交价快速攀升,行情冲势十足。

●虽然2011年秋拍艺术品市场出现明确的拐点,但上海依然能创造出中国近现代书法拍卖最高纪录,说明了只要不吹泡沫,市场照样能理性给予名家名作应有的待遇。

●此集联,句句皆为《华严经》中精美偈语,皆是“菩提心、菩萨行”的展现与开阐。同时,从艺术角度言,拜读书法如拜见大师本人。若能静心细赏书法,必能感受到弘一大师心地之明净与悲愿之深广。

●《华严集联三百》和《佛说阿弥陀经》,被中外佛教界誉为全世界的佛教珍品。两岸三地的佛教界,书画界和教育界纷纷组团前往新加坡观赏弘一大师的墨宝,盛况空前,这也是《华严集联三百》最后一次与公众见面。而今又将出现在天衡2011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若非“缘降”岂能服众耳?我们怀揣着通透、温和的虔诚之心,待求有缘者来再续前缘,更重要的,旨在使精蕴宝藏得所永久,俾弘扬法师德业佛心。

●在当下艺术品市场,佛教题材已成了一个大卖点,虔心礼佛的人越来越多,有钱的善男信女心甘情愿地在寺院里一掷干金以修缘积德。宗教内涵给艺术品带来了很大的附加值。艺术品商家也盯准了这种社会需求,积极推介佛教题材艺术,在宣传上云里雾里,故作神秘,以求卖个好价钱。

猜你喜欢

上海博物馆千字文尚书
《真草千字文》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上海博物馆藏沪籍前贤文籍经眼录
高斋隽友
——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展将于 4 月 29 日在上海博物馆拉开帷幕 !
《尚书》中“迪”释为“由”新探
博物馆IP授权的理论与实践——以上海博物馆为例
尚书·禹贡
何诗铭?《千字文》等
千字文
《明新兴雷石庵尚书遗集》补遗